建构知识网络 提升综合能力
2014-03-05郑志湖
郑志湖
高三物理总复习关键是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应从建构高中物理的知识网络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入手,因此复习中应开展知识和方法的专题复习,同时突出重点,提升能力.
一、专题复习,构建网络
知识的专题复习打破章节界限,知识跨度大,涉及概念规律多,必须从中寻找联系不同知识的线索,根据这些线索进行专题复习,做到纵横联系,上下贯通,让学生自主建构高中物理知识的知识网络.方法的专题复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解题方法,自主建构方法体系,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效益.
1.构建知识网络,内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的内容很广,知识层次十分清楚,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初步构建了知识系统,但由于物理学科知识点多,第一轮又是分章节复习,虽然物理学的知识层次非常清晰,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还是比较零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整体的高度,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对所教知识加以总结、归纳、提炼,从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从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所学知识,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完成从“孤立知识点”到“知识网络”的转变.良好的知识体系能帮助学生提高正确提取知识的效率,有效地提高答题速度.
专题复习中要突出主干,抓住重点,如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从主干知识上狠下工夫,做到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复习力学知识时,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观点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两条基本思路.要掌握受力分析,就必须熟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这些常见力的性质;要正确进行运动分析,就必须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常见运动的规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是物理学中的主干知识,可以考查的内容特别多,而且形式多变、深浅多变,是每年重点考查的内容.要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自觉地运用这两种关系,则需要深刻地理解力决定的是物体的加速度,力和速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做功过程是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重力、弹簧的弹力、电场力做功等于相应势能的增量的负值;一对滑动摩擦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的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量.这两个关系一个是从矢量的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一个是从标量的角度分析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掌握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完整的方法.
专题物理复习中应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为激活学生求知欲,避免机械的习题训练,每一个小专题的知识归纳和整理让学生自主去构建,让学生去探究教材中的疑点、难点,知识间联系,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联系,达到丰富知识结构的目的.
2.注重运用,内化方法体系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应进一步掌握各种物理思维方法.解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与分解法;简单明了的图像法;以易代难的等效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问题的方法,从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分拆物理过程,等效物理过程;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要掌握这些方法,需要通过这些思维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内化.更加明确各种方法使用的条件.如解答综合题的方法:(1)解答力学综合题,一是要分解物体运动的过程,仔细对每个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同时注意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的灵活运用;二是要把握整体思想,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或多个过程的问题,优先考虑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要明确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原因,考虑功能关系的应用.(2)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重力场中运动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形式:一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解这类题要注意粒子在两个场中运动的衔接点,如位置、速度等.如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偏转”的复习课中,让学生画不同情境中的运动轨迹,探究这类问题处理方法,丰富学生的方法体系.
二、突出重点,提升能力
物理总复习中要提高针对性,如学生的审题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广联细究,总结反思,提升能力.
1.注重审题,提升能力
在物理综合问题的解决上,审题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
学生在审题时往往把题目看错,如不需要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而很多同学却考虑了重力,其原因在于: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 这就需要耐心审题,同时注意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无从下手.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最先应感知到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出题人的意图,然后挖掘题目的内涵.其方法可以是:捕捉关键词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定条件;挖掘隐含在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有附图的还要从题目的附图中捕捉信息.
一种事物经常具有多样性,物理问题也一样,很多高考物理试题都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答案.“发现多种可能性”的能力主要是反映考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能否通过分析试题所给的情境和条件,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例1 如图2,质量m、带电量q的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该区域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为使小球在运动中悬线不松弛,求: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该题小球有带正电和负电两种可能,当小球带正电时,为使小球在运动中悬线不松弛,小球过最高点绳子拉力大于等于0,或小球最多只能在轨道上运动到C点. 当小球带负电,在Eq>mg,Eq=mg,Eq
(2)排除干扰因素,注意挖掘隐含重要条件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要依据题意,把握命题意图,排除干扰因素,找出有用条件,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条件分析是较难的一件事.条件往往隐藏在文字后面,条件是用语言来叙述的,但是语言叙述的是一个情境,一个图,所以在条件分析当中形象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高中物理习题的条件一般分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临界条件.初始条件是题目中明示的,是模型识别的基础.条件挖掘难在边界条件和临界条件.这两个条件的挖掘除了注意题目中文字的暗示外,往往要借助于图像或规范作图(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轨迹)来分析得到.并且要注意典型问题的共同特征:运动合成分解问题,合运动分运动的等时性;碰撞问题两物体碰后同向运动时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竖直面内圆周运动,恰能做完整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合力提供向心力等均是相应问题的特征条件.
例2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演示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3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v0= (用l、g表示),其值是 (取g=9.8m/s2).
本题所隐含的条件是:a点不是抛出点.因此,若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必然导致错误.然而,要挖掘这一条件,必须克服原演示实验过程中定势思维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ab、bc、cd间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之比为1∶2∶3,而不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关系的1∶3∶5.
根据a=■,Δx=v0T,
得出T=■=■,
v0=■=2■=0.70m/s.
(3)画好草图,物理过程和情境形象化
读题后要将涉及的物理过程和情境画出来,便于把有效信息提取出来,使复杂、抽象的物理情境简单化、形象化.
画草图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草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电路图、光路图等;也可以是由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还可以是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如v-t图,F-t图,a-t图,U-I 图等等.
例3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物体,现以水平恒力F1拉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F2推物体,当恒力F2作用时间与恒力F1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恒力F1和恒力F2所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过程中两力的位移关系、大小关系以及各自做功情况.因此画出过程草图(如图4),标明位移,对解题有很大帮助.
通过图示,很容易得到以下信息:s= -s′,
即■a1t2=(-a1t·t-■a2t2),
得3a1=a2,即3F1=F2.
两力都做正功F1s+F2s=32J.
解得:W1=F1s=8J,W2=F2s=24J.
(4)变换思路,加强物理情境间的联系
有些题目,就题论题很难求得结论,甚至得不到结果.此时应马上变换思路,转移研究对象、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加强相似物理情景间的联系,挖掘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导出结论.
例4 ab是长为l 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5所示. 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试判断E1、E2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解本题时,学生往往错误地直接将均匀带电的细杆看成是点电荷,而不会将其迁移成由无数个点电荷构成,然后采用场强叠加原理和对称性原理进行处理.不难得出E1、E2方向相反,E1 2.重视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1)夯实实验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实验复习效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夯实实验基础,切不可舍本求末.对每个实验的整理复习都要关注以下五个环节:(1)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依据什么物理规律,即实验原理的理解.(2)根据实验原理,需要获得哪些数据,应作哪些测量,要得到这些数据用什么方法,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3)根据仪器和装置的使用规则或实验要求,怎样完成实验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4)数据处理一般有平均值法和图像法,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怎么画图?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图像不过原点,为什么采用“化曲为直”?(5)实验结论和误差分析应依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从实验中用到的物理规律和仪器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实验操作是实验的主体,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可以发现在理论分析中发现不了的问题.如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有的学生画电路图头头是道,在实物连接时却束手无策.高考中的电路实物连线题,就是把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纸面上的画线展示出来,这种题错误率很高,说明考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实际操作经验不足,需要认真训练.为此,可以考虑向学生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有目的地加强较难实验的操作和探究,提高教学效益.如电路连接中的分压式接法,讲很多遍不如学生亲自做一遍. (2)以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为中心展开常规复习 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它对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我们只有在真正领会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而理清实验思路、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能正确、有序地进行. 以实验原理复习带动实验步骤复习,如探究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的关系等;根据实验原理,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如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结论的讨论,如测量玻璃砖折射率误差分析;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如在电学实验仪器选择上,为了较准确的测量,并保证器材安全,选出所需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等,并画出实验电路图;根据实验原理进行电路连接,如伏安法测电阻是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电流表是内接还是外接. (3)归纳同一物理量的多种测量方法 如测量某一电阻的阻值,如图6. (4)实验的分类复习——以实验方法为中心的复习 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专题总结。 ①测量方法: 基本测量方法(如图7). 拓展测量方法(如图8). ②数据处理方法: 公式计算法、图像法(U-I图;1/U1/R图;1/I1-1/I2 图;U1-U2 图). (5)设计性实验的复习方法 ①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给出条件,构思相关的物理情景,确定实验原理,再确定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和操作程序. ②设计型实验复习方法: 变换实验目的;变换实验原理;变换实验器材.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作如下拓展. 拓展1:使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P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U2)的关系曲线.已知小灯泡标有“6V,3W”的字样,电源是两个铅蓄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滑动变阻器有两种规格,R1标有“5,2A”,R2标有“100,20mA”.电流表量程有0.6A和3.0A两挡,电压表量程有3V和15V两挡.测量时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尽可能测多组数据. (1)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电流表选的量程是____________,电压表所选的量程是_______.把图9中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2)在如图10所示的P-U2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理由是 . 拓展2: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选择. 拓展3:比较小灯泡和热敏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拓展4:伏安特性曲线与电路规律相结合,运用图解法分析和计算问题. 总之,高三物理综合复习要着眼基础,回归课本,内化知识体系,提炼解题方法,注重实验,联系实际,强化审题,构建模型,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
(2)排除干扰因素,注意挖掘隐含重要条件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要依据题意,把握命题意图,排除干扰因素,找出有用条件,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条件分析是较难的一件事.条件往往隐藏在文字后面,条件是用语言来叙述的,但是语言叙述的是一个情境,一个图,所以在条件分析当中形象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高中物理习题的条件一般分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临界条件.初始条件是题目中明示的,是模型识别的基础.条件挖掘难在边界条件和临界条件.这两个条件的挖掘除了注意题目中文字的暗示外,往往要借助于图像或规范作图(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轨迹)来分析得到.并且要注意典型问题的共同特征:运动合成分解问题,合运动分运动的等时性;碰撞问题两物体碰后同向运动时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竖直面内圆周运动,恰能做完整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合力提供向心力等均是相应问题的特征条件.
例2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演示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3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v0= (用l、g表示),其值是 (取g=9.8m/s2).
本题所隐含的条件是:a点不是抛出点.因此,若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必然导致错误.然而,要挖掘这一条件,必须克服原演示实验过程中定势思维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ab、bc、cd间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之比为1∶2∶3,而不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关系的1∶3∶5.
根据a=■,Δx=v0T,
得出T=■=■,
v0=■=2■=0.70m/s.
(3)画好草图,物理过程和情境形象化
读题后要将涉及的物理过程和情境画出来,便于把有效信息提取出来,使复杂、抽象的物理情境简单化、形象化.
画草图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草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电路图、光路图等;也可以是由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还可以是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如v-t图,F-t图,a-t图,U-I 图等等.
例3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物体,现以水平恒力F1拉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F2推物体,当恒力F2作用时间与恒力F1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恒力F1和恒力F2所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过程中两力的位移关系、大小关系以及各自做功情况.因此画出过程草图(如图4),标明位移,对解题有很大帮助.
通过图示,很容易得到以下信息:s= -s′,
即■a1t2=(-a1t·t-■a2t2),
得3a1=a2,即3F1=F2.
两力都做正功F1s+F2s=32J.
解得:W1=F1s=8J,W2=F2s=24J.
(4)变换思路,加强物理情境间的联系
有些题目,就题论题很难求得结论,甚至得不到结果.此时应马上变换思路,转移研究对象、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加强相似物理情景间的联系,挖掘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导出结论.
例4 ab是长为l 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5所示. 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试判断E1、E2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解本题时,学生往往错误地直接将均匀带电的细杆看成是点电荷,而不会将其迁移成由无数个点电荷构成,然后采用场强叠加原理和对称性原理进行处理.不难得出E1、E2方向相反,E1 2.重视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1)夯实实验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实验复习效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夯实实验基础,切不可舍本求末.对每个实验的整理复习都要关注以下五个环节:(1)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依据什么物理规律,即实验原理的理解.(2)根据实验原理,需要获得哪些数据,应作哪些测量,要得到这些数据用什么方法,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3)根据仪器和装置的使用规则或实验要求,怎样完成实验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4)数据处理一般有平均值法和图像法,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怎么画图?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图像不过原点,为什么采用“化曲为直”?(5)实验结论和误差分析应依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从实验中用到的物理规律和仪器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实验操作是实验的主体,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可以发现在理论分析中发现不了的问题.如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有的学生画电路图头头是道,在实物连接时却束手无策.高考中的电路实物连线题,就是把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纸面上的画线展示出来,这种题错误率很高,说明考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实际操作经验不足,需要认真训练.为此,可以考虑向学生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有目的地加强较难实验的操作和探究,提高教学效益.如电路连接中的分压式接法,讲很多遍不如学生亲自做一遍. (2)以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为中心展开常规复习 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它对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我们只有在真正领会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而理清实验思路、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能正确、有序地进行. 以实验原理复习带动实验步骤复习,如探究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的关系等;根据实验原理,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如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结论的讨论,如测量玻璃砖折射率误差分析;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如在电学实验仪器选择上,为了较准确的测量,并保证器材安全,选出所需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等,并画出实验电路图;根据实验原理进行电路连接,如伏安法测电阻是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电流表是内接还是外接. (3)归纳同一物理量的多种测量方法 如测量某一电阻的阻值,如图6. (4)实验的分类复习——以实验方法为中心的复习 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专题总结。 ①测量方法: 基本测量方法(如图7). 拓展测量方法(如图8). ②数据处理方法: 公式计算法、图像法(U-I图;1/U1/R图;1/I1-1/I2 图;U1-U2 图). (5)设计性实验的复习方法 ①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给出条件,构思相关的物理情景,确定实验原理,再确定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和操作程序. ②设计型实验复习方法: 变换实验目的;变换实验原理;变换实验器材.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作如下拓展. 拓展1:使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P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U2)的关系曲线.已知小灯泡标有“6V,3W”的字样,电源是两个铅蓄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滑动变阻器有两种规格,R1标有“5,2A”,R2标有“100,20mA”.电流表量程有0.6A和3.0A两挡,电压表量程有3V和15V两挡.测量时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尽可能测多组数据. (1)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电流表选的量程是____________,电压表所选的量程是_______.把图9中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2)在如图10所示的P-U2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理由是 . 拓展2: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选择. 拓展3:比较小灯泡和热敏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拓展4:伏安特性曲线与电路规律相结合,运用图解法分析和计算问题. 总之,高三物理综合复习要着眼基础,回归课本,内化知识体系,提炼解题方法,注重实验,联系实际,强化审题,构建模型,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
(2)排除干扰因素,注意挖掘隐含重要条件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要依据题意,把握命题意图,排除干扰因素,找出有用条件,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条件分析是较难的一件事.条件往往隐藏在文字后面,条件是用语言来叙述的,但是语言叙述的是一个情境,一个图,所以在条件分析当中形象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高中物理习题的条件一般分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临界条件.初始条件是题目中明示的,是模型识别的基础.条件挖掘难在边界条件和临界条件.这两个条件的挖掘除了注意题目中文字的暗示外,往往要借助于图像或规范作图(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轨迹)来分析得到.并且要注意典型问题的共同特征:运动合成分解问题,合运动分运动的等时性;碰撞问题两物体碰后同向运动时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竖直面内圆周运动,恰能做完整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合力提供向心力等均是相应问题的特征条件.
例2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演示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3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v0= (用l、g表示),其值是 (取g=9.8m/s2).
本题所隐含的条件是:a点不是抛出点.因此,若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必然导致错误.然而,要挖掘这一条件,必须克服原演示实验过程中定势思维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ab、bc、cd间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之比为1∶2∶3,而不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关系的1∶3∶5.
根据a=■,Δx=v0T,
得出T=■=■,
v0=■=2■=0.70m/s.
(3)画好草图,物理过程和情境形象化
读题后要将涉及的物理过程和情境画出来,便于把有效信息提取出来,使复杂、抽象的物理情境简单化、形象化.
画草图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草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电路图、光路图等;也可以是由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还可以是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如v-t图,F-t图,a-t图,U-I 图等等.
例3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物体,现以水平恒力F1拉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F2推物体,当恒力F2作用时间与恒力F1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恒力F1和恒力F2所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过程中两力的位移关系、大小关系以及各自做功情况.因此画出过程草图(如图4),标明位移,对解题有很大帮助.
通过图示,很容易得到以下信息:s= -s′,
即■a1t2=(-a1t·t-■a2t2),
得3a1=a2,即3F1=F2.
两力都做正功F1s+F2s=32J.
解得:W1=F1s=8J,W2=F2s=24J.
(4)变换思路,加强物理情境间的联系
有些题目,就题论题很难求得结论,甚至得不到结果.此时应马上变换思路,转移研究对象、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加强相似物理情景间的联系,挖掘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导出结论.
例4 ab是长为l 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5所示. 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试判断E1、E2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解本题时,学生往往错误地直接将均匀带电的细杆看成是点电荷,而不会将其迁移成由无数个点电荷构成,然后采用场强叠加原理和对称性原理进行处理.不难得出E1、E2方向相反,E1 2.重视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1)夯实实验基础,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实验复习效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夯实实验基础,切不可舍本求末.对每个实验的整理复习都要关注以下五个环节:(1)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依据什么物理规律,即实验原理的理解.(2)根据实验原理,需要获得哪些数据,应作哪些测量,要得到这些数据用什么方法,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3)根据仪器和装置的使用规则或实验要求,怎样完成实验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4)数据处理一般有平均值法和图像法,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怎么画图?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图像不过原点,为什么采用“化曲为直”?(5)实验结论和误差分析应依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从实验中用到的物理规律和仪器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实验操作是实验的主体,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可以发现在理论分析中发现不了的问题.如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有的学生画电路图头头是道,在实物连接时却束手无策.高考中的电路实物连线题,就是把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纸面上的画线展示出来,这种题错误率很高,说明考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实际操作经验不足,需要认真训练.为此,可以考虑向学生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有目的地加强较难实验的操作和探究,提高教学效益.如电路连接中的分压式接法,讲很多遍不如学生亲自做一遍. (2)以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为中心展开常规复习 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它对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我们只有在真正领会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而理清实验思路、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能正确、有序地进行. 以实验原理复习带动实验步骤复习,如探究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的关系等;根据实验原理,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如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结论的讨论,如测量玻璃砖折射率误差分析;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如在电学实验仪器选择上,为了较准确的测量,并保证器材安全,选出所需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等,并画出实验电路图;根据实验原理进行电路连接,如伏安法测电阻是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电流表是内接还是外接. (3)归纳同一物理量的多种测量方法 如测量某一电阻的阻值,如图6. (4)实验的分类复习——以实验方法为中心的复习 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专题总结。 ①测量方法: 基本测量方法(如图7). 拓展测量方法(如图8). ②数据处理方法: 公式计算法、图像法(U-I图;1/U1/R图;1/I1-1/I2 图;U1-U2 图). (5)设计性实验的复习方法 ①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给出条件,构思相关的物理情景,确定实验原理,再确定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和操作程序. ②设计型实验复习方法: 变换实验目的;变换实验原理;变换实验器材.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作如下拓展. 拓展1:使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P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U2)的关系曲线.已知小灯泡标有“6V,3W”的字样,电源是两个铅蓄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滑动变阻器有两种规格,R1标有“5,2A”,R2标有“100,20mA”.电流表量程有0.6A和3.0A两挡,电压表量程有3V和15V两挡.测量时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尽可能测多组数据. (1)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电流表选的量程是____________,电压表所选的量程是_______.把图9中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2)在如图10所示的P-U2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理由是 . 拓展2: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选择. 拓展3:比较小灯泡和热敏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拓展4:伏安特性曲线与电路规律相结合,运用图解法分析和计算问题. 总之,高三物理综合复习要着眼基础,回归课本,内化知识体系,提炼解题方法,注重实验,联系实际,强化审题,构建模型,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