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4-03-05陈黎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城乡农村

陈黎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城乡一体化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陈黎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然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的兴办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担负部分教育投入。以城乡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在城市规划、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和评估标准五个方面加以平衡。

城乡一体化;乡镇企业;教育均衡;职业教育

在中国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和后来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影响下,中部地区在教育投入方面已然出现了“中部塌陷”的现象,义务教育的发展与均衡程度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体制过于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更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江苏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浅析

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明显的由南向北的梯度差异,这不外乎是苏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域文化、经济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苏南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且受上海等沿海开放地带的辐射影响,交通便捷,投资环境优越;吴文化以开放性和实用性的精神

内核促使苏南人加速改变思想观念,开放思想促使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活力增强,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劳动者从体力型迅速转化为脑力型、技术型,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各地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而苏北地区经济结构层次较低,人们的思想仍属保守,更多的人才被吸引到苏南地区。苏南、苏中教育经费投入是绝对高于苏北地区的。可以说教育经费的保障虽然不是教育发展的充要条件,但至少是地区教育水平提高的充分条件和前提条件。苏州的发展有一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城乡一体化程度比较高。这种区域特色,也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的启示——经济发展为重中之重

1.乡镇企业的发展为义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显性化,苏南人抓住这个机遇,率先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同时就地转移非农劳动力,创造了城市化的城镇化模式。这种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不仅符合二元结构为特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而且具有中国特色。当时由乡镇担负当地的义务教育,人民教育人民办,苏南人民的教育观念也较为超前,使得乡镇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的教育也办得如火如荼,给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与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是经济腾飞的有力条件。当时江苏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及当地经济的腾飞急需大量技术性人才,企业更多地注重员工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即便到现在,职高的学生就业前景还是很可观,技能技术更娴熟、对企业的专项技术更容易上手,很受一些企业的青睐。现中部地区应极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及工业,在此基础上培养专业适用人才。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该只是教授死板的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更应该让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融入职业教育元素,使教育中理论与实际均衡。

3.政府对非计划经济的支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不管其打破计划经济,开发市场经济,或是大量培养技术性人才为工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当地政府亦是高瞻远瞩,看清形势,利用其身份和信誉,为企业取得计划外的原料,促进产品销售和处理商务纠纷,并帮助管理人员规避来自财产转移和国家政策歧视方面的风险,这也是许多私营企业宁愿放弃部分财产控制权和收益权,争当集体企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城乡一体化是教育均衡的关键

1.推进教育规划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城市的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农村的孩子有学上,其次是上好学。打破城乡办学分割格局,把全市农村初中、小学建设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虽然教育均衡更多想解决的是学校教育质量普遍提高的问题,但城乡之间的学校数量差距的均衡也需要考量,尤其是城乡一体化完全建成之前,单纯撤并校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地域结构规划好能以就近入学原则分布的学校,再在其基础上考虑教育质量均衡的问题。

2.推进办学条件城乡一体化。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完成地区所有农村中小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实施中小学教学装备满覆盖工程,按照现代教育需要,建设达标运动场地,配置现代教学仪器,推进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满覆盖,农村中小学校舍面积和技术装备达到甚至超过城区水平。

3.推进教育经费城乡一体化。教育投入不仅要靠当地政府的分配额,还需要靠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部门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引导企业家、实业家到教育落后的地区办学,并享受一些税费减免优惠,或是成立教育基金会,将扶持落后地区义务教育作为基金会章程,实现地区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同时政府的计划内教育投入也需要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善资源薄弱学校。新增教育经费优先满足农村需求,目前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已达到城市标准。

4.推进教育质量城乡一体化。发展教育扶助工程,使得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一对一”帮扶办学。政府出面连结城市优质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校际间的均衡不仅仅是城市学校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更应该关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这类差距比较明显的学校之间的均衡。帮扶对象明确后,在教育设施、教师资源、教育材料等方面实现互动、流通,定期派优质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传递教育技能、方法。

5.推进评估标准城乡一体化。评估标准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由评估标准测定。制定全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制度。统筹制定市、区(市)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科学设定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度、城乡教育均衡度、公平度等评估指标,并进行考核。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是国家教育政策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各界应该关注的一项事业。教育从来不单是靠教育部门、学校等公共机构应该关心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涉及的也不仅是教育问题,从中也能反映出政府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及社会公平和谐等问题。本文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只是从其经济角度出发,借助于江苏省教育发展经济投入的发展模式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也只是从城乡一体化这一大方向谈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

[1]程红艳.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与经济,2009,(2):16-20.

[2]高希发.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1):6-8.

[3]李宜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4(1):22-26.

[4]潘军昌,陈东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5):229-232.

[5]冯建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 [J].中国教育学刊,2012,(3):1-4.

[6]郭翠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认识[J].科技信息,2012,(7):19.

[7]陈京军,李三福.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问题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4):107-110.

[8]姜文格.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1):25-27.

[9]郭荣学,杨昌江,彭介润.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3-26.

[10]孙素英.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影响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12,(6):7-11.

[11]李传江.《纲要》背景下苏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1):3-5.

G522.3

A

1674-9324(2014)04-0171-02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