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粒钮扣的启示
2014-03-05霍庆
霍庆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史称“腓特烈大帝”。18世纪中,他率军征战接连大胜,无比荣耀,于是开始关注士兵的军装军容,把它们作为强大军事实力的“脸面”。
一次,腓特烈大帝注意到许多士兵上装都很整洁,可是右袖口的背侧都有一团难看的污渍,便问随行的军官雅各:“战士衣服上的那团脏东西是咋回事?”雅各答:“士兵们为了图方便,每次脸上出汗或有其它脏东西时便用袖口去擦,日久就成了这个样子。” 腓特烈大帝不满地说:“这样做跟屠夫伙夫有什么区别!我限你在三个月内负责整改此事!”雅各不敢大意,下令士兵不得再用袖口去擦脸,否则将受严惩重罚。
可是三个月过去,虽然不断有士兵挨罚,但他们总是重犯。雅各严厉拷打士兵,引发众怒,待腓特烈大帝再来视察时有意穿上带污渍的军装。腓特烈大帝了解情况后,对雅各说:“难道你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吗?比如给士兵的袖口都钉上三粒金属扣子,或许这样就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了。”雅各半信半疑,但还是遵照执行了。
很快,士兵们的袖口上都钉上了三粒钮扣,这大大阻碍了他们用袖子擦脸,他们的军装自然整洁了很多。
这个故事给我们以很大启发。日常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类似问题,并常常感叹学生不听话,没长性,不思悔改,油盐不进,让人失望,因而采取的往往也是情绪化的惩罚措施。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效果甚微,且极容易导致学生逆反,乃至破罐子破摔。高明的惩罚者会让犯错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想法为其设下障碍或转移目标来阻止错误的再次发生。
如,一位小学低年级老师曾长时间为学生课间饮水秩序混乱而担心和苦恼。后来她从三粒钮扣的故事和银行的“一米线”中受到启发,在喝水区域划定“一米线”,并要求学生必须站在饮水机旁的小脚丫贴图上才可接水饮用。这样一来不但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也使教师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纯洁可爱。
另有一所学校,其教学楼的扶梯为不锈钢管做成,孩子们喜欢将之当成滑梯,最后摔倒在一楼,且多次将不锈钢栏踢弯或折断。班主任们多次批评无效,抓现行示众也未有改观。后来,老师让学生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建议将折弯损伤的钢管做成“警示风铃”悬挂在楼梯旁。如此设计,不但成为学校楼道文化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且时刻提醒学生不要再玩这样危险的游戏。教师变自己解决问题为让学生想法解决问题,变强行限制为贴心提醒,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营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一举两得。
三粒钮扣的故事,告诉我们用“可以做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取代“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解决烦扰的一种好思路。这种方式立足教师自我反省,用独特思维解决学生问题,养成反求诸己的工作习惯,不但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也大大有益于教师专业能力、专业品质和专业情感的进步与提升。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宣化区教师进修学校 河北张家口 0751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