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2014-03-05陈洁玲

中小学德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明道德意识

陈洁玲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小学生是生态文明社会的未来建设者,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积极实施生态德育,不断培育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未来公民。

一、生态活动课堂:培育生态道德意识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是形成生态道德意识的核心。为此,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让生态德育落地生根。

学校以科学课为抓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生态道德意识教育,帮助学生获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科学组立足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设计了一系列生态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课。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从小组成员的分工,实验材料、仪器设备、探究方法的选择到统计表格、实验记录内容设计等,力求将活动限定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此,老师领着孩子们从实际发生的环境问题入手,如“水污染的认识与治理”“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测定”“垃圾围城和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合理利用”等,开始了生态环保学习之旅。

在生态德育氛围的熏陶下,各学科组开展了深入的集备活动,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由此生发了精彩的教学智慧。例如,语文组深入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生态常识,在教学《蝙蝠与雷达》《太阳》《奇怪的大石头》等课文时,注重拓展孩子的视野,帮助其树立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意识;数学科组用数字说话,结合生活常识,创设趣味性情境,让孩子们在习得知识中树立节约环保、杜绝浪费等意识;品德与生活科组则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调查交流、图片展示、介绍询问等,引导学生从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动植物生长等方面深入了解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生动、有趣的生态活动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从中,孩子们了解到多样的生物,更欣赏了美丽的山川湖泊,获得了更多有关人与自然的常识,初步懂得了尊重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意义,萌发了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意识。

二、生态体验活动:孕育生态文明素养

生态文明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而生态文明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动的生态实践,学校整合多种教育资源,以丰富多彩的生态德育活动,开拓出一片新领域。

生态大讲坛是学校的传统活动项目。每学期,由学生、教师、家长和专家组成主讲团队,从生活中的生态热点问题中选择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并进行现场互动。例如,在《开展绿色生活,减少白色污染》主题论坛中,主讲人先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示大自然之美;接着,展示一幕幕令人震惊的情景:隆冬季节,光秃的树枝上挂满白色的塑料袋和薄膜,在狂风中哗哗作响;春季的郊外,在刚发新绿的庄稼地里,废弃的白色地膜和塑料袋星罗棋布……惊心触目的画面揭露了生态恶化的现实和种种不道德行为,深深震撼着师生。讲座结束后,孩子们结合自身所学生态知识,指出哪些是正确的生态道德行为,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及其会对大自然带来的伤害等。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孩子们与生态的距离,大家深刻领悟到人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此外,学校与家长取得共识,利用周末让孩子在家“上课”。即每周六、日下午,让学生观看《人与自然》《科技之光》《创新无限》《我爱发明》等电视节目。从中,孩子们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也看到了人类的不文明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而科技的力量则让学生认识到在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回校后,孩子们踊跃报名,在红领巾广播站的“每周一谈”栏目中分享观后体会。

生活化的体验深化了孩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践,生态之美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孩子的心田,而生态文明素养也在孕育中不断成长。

三、校本生态课程:养成生态文明行为

学生所获得的生态道德认知和意识,唯有转化为实际行为,生态德育才真正落到了实处。为此,学校开发了《科学真有用》和《家园》两套校本课程资源包,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潜能自主选择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从中践行生态道德,养成生态文明行为。

《家园》以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为主线,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现象入手选取研究主题。孩子们发掘了“白色污染”“废水废气”“玻璃幕墙”“噪音”等主题,并由此开展了广州东濠涌水质问题、追寻流花湖肆虐的绿藻成因、珠江水质探究等研究性学习。《科学真有用》则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进行设计,知识内容螺旋上升。高一年段对低一年段的课程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做更进一步的探究,以此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十多年来,校本生态课程硕果累累,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关机自动锋鸣U盘”“利用蚂蚁防治白蚁”“生物制剂消灭蟑螂”“珠江水质监测鱼类选种”等成果代表省、市参加科技比赛屡获殊荣;探究成果也在社会推广——街道社区组织下岗工人学习新型生物灭害方法为居民上门服务,为他们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广州生防站在周边蔬菜基地大面积使用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消灭蔬菜害虫,为广州市民提供绿色食品;广州亚运绿化工程采纳孩子们的建议,建设生态绿化体系造福市民……这些无不见证着孩子们践行生态道德的足迹。

四、共建生态家园:营建校园生态文化

校园是师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生命成长的第二个“家”。学校号召雅荷塘人共同营建美丽的生态家园,在校园生态文化培育中不断涵养生态道德。

学校精心布局校园,赋予环境以生命:走进雅荷塘的校门,绿色长廊便映入眼帘,校园文明之星、“小荷”小院士、环保手抄报、“节能金点子”等宣示了孩子的成长足迹;每层教学楼都栽种了勒杜鹃、大红花、鸭脚木等,“荷韵书吧”掩映其间,书吧里有各种儿童读物,其中不乏科技、环保、生态等书籍。课余,孩子们在书吧驻足流连,与美丽的植物一起,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

班级是同学们的“家”。同学们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每位同学都是这个小“家”的成员。“家”里有卫生环保角、“变废为宝”展示角、垃圾分类角等区域,时刻提醒小成员们从细节做起,树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还结合植树节、世界水日、爱鸟周等节日,以中队生态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家庭成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还在科学实验室建成了室内生物园,实验室一侧是温室森林,其间树影婆娑、姹紫嫣红,泉水从石间涌出,汇流成溪,形成湿地系统和池塘系统;溪中水草摇曳,鱼儿穿梭,两岸绿草如茵、花繁叶茂;国家珍稀植物桫椤、名贵花卉拖鞋兰点缀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享受自然之美。另一侧则建成了人工森林、草原、农田系统,按照栖息环境将各种动物标本放置其中,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感悟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美丽的生态校园,处处都是文明美。师生在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涵养生态道德。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引导孩子们关爱生命、善待生物,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播下生态文明的种子,未来必定能开出美丽的生态之花,为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广东广州 51003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文明道德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对不文明说“不”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