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班主任角色体系及其工作内容

2014-03-05陈宣霖

中小学德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管理

陈宣霖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现实状况下,班主任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一方面,班主任对自己应扮演何种角色认识不清或定位不准,造成角色模糊;另一方面,多种角色协调不力或转换不当,造成角色冲突。研究和解决上述问题,构建适应新形势的班主任角色体系,是促进班主任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

一、班主任角色体系的内涵

班主任角色体系,是指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身份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工作对象来看,班主任首先面对的是作为个体的学生,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即扮演“教育者”角色;其次,班主任面对的是作为整体的班级,其工作内容为指导班级建设,实施集体教育,推动班集体共同成长,即充当“组织者”角色;第三,班主任还要面对学校、家庭及社会等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这就要求他们善用校内外资源,化解冲突与矛盾,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即扮演“协调者”角色;第四,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行业从业者,还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规范,正确行使权力与职责,维护学生与自身权益;最后,新的形势还要求班主任必须是一个“学习者”,即通过在职、职后学习,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这五种角色中,教育者是核心,组织者是基础,协调者是支撑,职业者是保障,学习者是助力,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地位各异,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要素完整、层次清晰的班主任角色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班主任角色体系的结构分析

(一)教育者

班主任作为“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工作对象是中小学生,而不是成年人;工作目的是发展人,而不是控制人。因此,班主任的工作方式主要为教育,而不是管理。虽然教育离不开管理,且适当的管理可以促进教育,但教育并不等同于管理。因为,教育和管理并不是一回事。“教育的核心是发展,而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以提升为手段,而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的目的在于灵魂转向,而管理的目的在于行为制约。教育者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管理者以任务为本,关注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班主任“首先是教育者,其次才是管理者,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

一方面,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应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可见,正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职责与任务”的要求,“教育者”角色意味着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组织者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班主任工作的基地。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班主任因班级的存在而存在,既是一“班”之“主任”,又是班集体的一分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班集体“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他还说,“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只要“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因此,班主任应以指导班级建设为契机,对学生实施集体教育,推动班集体共同成长。

《规定》要求班主任“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无论是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还是组织、指导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其实,小到班级座位编排,大到班级活动开展,班级组织与管理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纷繁复杂。时间上,从开学时的入学教育和组建班级,到毕业时的档案整理和升学教育等,跨度长达3至6年;空间上,从课堂上的纪律管理到课后的卫生检查,从校内的班级活动到校外的社会实践,工作范围非常宽泛。归纳起来,班级建设与组织工作涉及到班集体建设、日常管理和班级活动等方方面面。

(三)协调者

“一人之事”的班级管理观让班主任既深陷琐碎的管理细节,又忽视了对学生的细致关怀。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意味着,要做好学生工作,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需要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众所周知,学校、家庭及社会三者的地位与作用各不相同: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影响最广。因此,班主任既要做到内外协调、左右沟通、相互促进,成为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又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不同地位与作用,在工作中有所侧重,使其相得益彰,发挥“1+1+1>3”的教育功效。

一方面,在校内既要处理好与年级组长、教务处主任及副校长等上级领导的关系,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又要协调好与任课教师、心理辅导员、宿舍管理员等同级教职员工的关系,做到左右沟通、相互促进,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同时,还得处理好学生与班干部、学生与教师及学生与社团组织等班内外的各种关系。另一方面,与家庭的联络,既可采取家访、电话、短信、家校联系薄等“一对一”的方式,也可采用家长会、家长系列讲座、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及学校开放日活动等“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方式;与社会的沟通,既可采取邀请模范人物、先进个人等来班级开展讲座等“引进来”的方式,也可采用组织学生去社区、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实践等“走出去”的方式。

(四)职业者

“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等选聘条件要求班主任身兼“公民”“教师”“班主任”等多重身份,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更需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职业伦理水平。然而,近年来,一方面,教师职业从社会教化的神坛上跌落下来,“妖魔化”的教师事件层出不穷,如侵犯学生权益的猥亵学生事件、温岭虐童事件,有违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偿家教、吃回扣现象,言行不当的“尹健庭”事件、“范跑跑”事件,等等。另一方面,学生殴打教师、学校侵犯教师培训权与报酬权等教师权益遭到侵犯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为此,从小到个人的言行举止,大到工作中有效维护学生和自身权益,都需要班主任在相关规定的框架下正确地行使权力与履行职责。

一方面,班主任在工作中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规范,不得做出有违职业规定的行为。常见的班主任职业失范或违法犯罪现象有:言辞不当、有偿家教、乱收费、强迫订购教辅材料,收受他人财物及侵犯学生受教育权、人身权、隐私权等。情节较轻者,会受到一定的处罚;情节严重并构成犯罪者,则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班主任有权维护与公民、教师和班主任身份相应的合法权益。常见的侵犯班主任权益的现象有:来自学生和家长的人身伤害、同事的侵犯,学校和相关管理机构对聘用、培训、薪资等权益的侵犯行为。班主任可采取的维权途径有申诉、人事仲裁、行政复议及诉讼等。

(五)学习者

随着《规定》的颁布实施,班主任的“专业性”逐渐得到肯定和认同——班主任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胜任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另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等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和家庭背景的复杂化更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因此,班主任加强培训与学习,走向专业化,既是班主任职业发展的应然取向,也是教育管理工作持续发展的现实诉求。

一方面,班主任要向理论学习,即学习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系统地掌握教育管理的相关理论。理论学习既可通过个人自学形式,也可通过参与培训学习的方式。教育部自2006年12月起建立了“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要求班主任在上岗前后半年时间内均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相关专题,并于2008-2011年分别组织实施了“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专项培训计划”“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2010‘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以及“‘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角色培训项目”等围绕“班主任每一天”“班主任每一学年”“班主任与每次活动”“班主任与每个班级”“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六个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向实践学习,即在借鉴他人(如国内的魏书生和美国的雷夫·艾斯奎斯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育管理智慧。只有理论结合实践,知行合一,才能生成属于自己的智慧。

责任编辑 颜雪梅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管理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