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群咬架、咬耳、咬尾的防治
2014-03-04欧阳照华
乡村科技 2014年21期
猪群咬架、咬耳、咬尾的防治
在猪群饲养管理中,时常会出现咬架、咬耳、咬尾等现象,造成商品猪残次品增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猪群一旦发生这些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防治。
1.常见原因。猪群合圈、合群后,互相争夺群序位置是发生咬架的主要原因。猪有群居特性,嗅觉又非常灵敏,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猪产生的异味或因玩耍而致受伤出血的腥味,都会引起其他猪只的攻击,从而发生咬架。群体内密度过大时,猪群常因争食槽、水槽和睡觉的位置而发生争斗咬架。个别猪将其他猪的耳朵或尾巴误当乳头吸咬出血时,其他猪会群起攻击伤猪,且这些个别猪的行为会持续循环。日粮中缺乏某些营养成分时,猪易形成异食癖,相互啃咬,出血后咬架更加激烈。
2.防治。先将咬架群内的伤猪挑出,单圈护理,对症治疗;然后将行凶猪挑出,单圈或隔离另圈饲喂,性情凶狠的要注射安眠镇静剂,如盐酸氯丙嗪等;最后在咬架群内喷洒来苏儿等刺激性消毒药品,让猪群相互分辨不出其他猪的异味。养殖过程中,应根据猪只大小适当调整密度,避免密度过大。猪群内可适当放置一些木棒、石块、铁器等玩物,供其玩耍。日粮应采用全价饲料,保证营养供应,防止猪只发生异食癖。初生仔猪应及时进行断尾处理。处于咬耳、咬尾较多的猪群,可用黄苦剂(工业黄油1千克+中药苦参300克)涂抹于猪的耳部和尾部,连续涂抹1周,猪只会改变习惯,不再发生咬耳、咬尾现象。
欧阳照华 河南省清丰县韩村农技推广区域站45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