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3-04臧巧利吕建君
郭 松,臧巧利,吕建君
·护理园地·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郭 松,臧巧利,吕建君
颈动脉狭窄;支架;并发症;护理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可以治疗血管狭窄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该手术技术要求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包括近期(围手术期30 d内)和远期(手术30 d后)并发症。医、技、护、患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42例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2~72岁,平均61岁。其中脑梗死3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8例,糖尿病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例。术前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狭窄均>50%。
1.2 治疗方法 术前6 h禁食、禁饮,术前排空大小便。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100 mg。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下1.5~2 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置入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狭窄颈动脉的长度和直径选择相应的支架置入,视血管情况选择是否使用球囊扩张或保护伞。本组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
1.3 并发症情况 发生造影剂(碘海醇)反应3例,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3例,血管迷走反射9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2例,急性脑栓塞1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护理后,均未留下严重后果。
2 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2.1 造影剂反应 碘海醇系非离子型造影剂,安全性较高,少数病人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尤其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由于短时间内进入血液的药物量非常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国外文献[1]报道,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总的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1%~3%,其中严重过敏样反应的发生率为0.03%。造影剂反应表现为造影剂过敏、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肾功能损害等。仔细询问病史、了解过敏体质、患者肾功能情况以及减少造影剂用量是预防造影剂反应的重要环节。制备详细的抢救预案是成功治疗并发症的关键。本组1例碘海醇过敏发生于术中,患者打哈欠、恶心,血压下降至92/53 mmHg。立即停止注药,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10 min后上述症状消失,继续完成手术。另外1例碘海醇过敏发生于术后4 h内,患者出现心慌、呕吐,血压下降,无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给予吸氧、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多巴胺维持血压,4~6 h恢复正常。1例碘海醇引起肾功能损害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痊愈。因此,本组对于脑血管造影患者,使用造影剂前30 min均常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担心、恐惧等不良情绪,主动配合手术[2]。
2.2 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 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介入诊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涉及多方面,既有患者股动脉硬化、血管、血压的因素,也有术者穿刺、穿刺点压迫的因素[3]。血肿表现为皮下瘀斑、包块或假性动脉瘤。其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选择哪种方法,需具体化。本组1例发生于拔鞘时,发现约5 cm×5 cm大小皮下包块,考虑鞘管周围渗血所致,立即采用压迫法,用手压迫1 h后改用沙袋压迫24 h,包块消失。另1例于术后2 h观察病人伤口情况时发现,伤口周围皮肤出现大片瘀斑,取下压迫器重新用手压迫穿刺点并加压包扎,出血停止,沙袋压迫24 h,瘀斑未继续扩大。1例患者术后血压高,控制不良,于术后38 h,患者上厕所后出现股动脉约5 cm×6 cm大小包块。立即用手压迫止血,持续1 h后换用沙袋压迫,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术后76 h包块未见减小,B超检查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B超定位下逆血流方向一次性注射血凝酶800 U治疗,成功封闭动脉瘤,未发现下肢动脉栓塞。为预防血肿发生,术后嘱病人必须严格卧床、下肢制动24 h以上;避免反复穿刺,正确压迫穿刺点,穿刺部位用弹力绷带行“8”字加压包扎;术后应当严密观察伤口敷料,局部有无渗血、肿胀以了解有无皮下出血、血肿发生。
2.3 血管迷走反射 血管迷走反射是颈动脉支架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其发生原因与支架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血容量不足、疼痛刺激、排尿困难、精神因素等有关[4]。通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可伴随意识模糊。本组5例发生于支架术后24 h内,予以静脉滴注多巴胺、间羟胺维持血压;1例发生于拔除动脉鞘后5 min,病人立即出现胸闷、头昏、恶心、呕吐、心率下降、血压下降、大汗,立即嘱患者咳嗽,皮下注射阿托品0.5 mg,静脉滴注多巴胺。6例患者均于30 min~1 w内恢复。为预防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术前应提前建立静脉通道,备好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等急救药品;术中准确、缓慢释放支架;术后拔鞘包扎力量适度,沙袋压迫足够时间后及时去除。同时应全程心电、血压监测,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4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颈动脉高度狭窄情况下,置入支架术后,大量血流快速流入缺血脑组织,往往会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是以同侧头痛、高血压、癫痫、局灶性神经系统损伤、认知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出血,最终导致死亡[5]。对于高危患者,为使缺血脑组织能够适应快速流入的大量血流,应该缓慢开通血管,释放支架时速度缓慢、动作轻柔,并适当降低血压。本组2例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继续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给予脱水、降压、脑保护等积极抢救治疗措施后,病情明显改善。护理时要及时发现病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四肢活动的变化,严密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降压药物的输注速度,定时输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
2.5 脑栓塞 脑栓塞并发症是患者致残或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影响颈动脉支架术后血栓栓塞的因素较多,常见原因包括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操作过程中血管内附壁血栓脱落,术中全身肝素化不充分,导管内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闭塞等[6]。所以,术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术中全身肝素化、足量抗凝,良好的操作技术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对于新发生的脑栓塞,要积极治疗。本组发生脑栓塞1例,术后51 h,患者出现头昏、意识差、左侧肢体不能活动,头部CT未见出血。给予积极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等综合治疗,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肢体偏瘫。因此,术后应增加巡视病人的次数,及时了解患者的不适主诉,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肢体运动及感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微创、高效,给脑血管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治疗风险,尤以术后近期并发症居多,对医护人员技术要求很高,因此,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预防工作,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Brockow K,Christiansen C,Kanny G,et al.Management of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to iodinated contrast media[J].Allergy,2005,60:150-158.
[2] 殷秋敏,郭玉芳,贾红颖,等.系统性心理护理降低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68-69.
[3] Popovic B,Freysz L,Chometon F,et al.Femoral pseudoaneurysms and curren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evaluation of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J].Int J Cardiol,2010,141(1):75-80.
[4] 李慎茂,董宗俊,武剑,等.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2):817.
[5] Gupta AK,Purkayastha S,Kapilamoorthy TR,et al.Carotid artery stenting:results and long-term follow-up[J].Neurol India,2006,54(1):68-72.
[6] Krayenbuhl N,Erdem E,Oinas M,et al.Symptomatic and silent ischemia associated with microsurgical clipping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evaluation with diffusion-weighted MRI[J].Stroke,2009,40(1):129-133.
400020 重庆,解放军324医院神经内科
R 473.5
A
1004-0188(2014)02-0199-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2.033
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