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融资辅助系统研究*
2014-03-04唐晨光
海 阔 唐晨光
电影投融资辅助系统研究*
海 阔 唐晨光
电影投融资需要一个与之相应的辅助系统。版权是其核心,开发或保护不足,盈利能力就会下降。系统的基础是评估,涉及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估。系统的保证源于担保体系及交易的监控体系。
投融资;版权;评估;担保;监控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开放,迎来了电影投融资的热潮,积重已久的投融资矛盾也日益显现。电影投融资从操作层面来看,基本尝试过国际上通用的各种方式,其问题主要在于投融资的相关系统不健全,致使许多途径成本过高,因而失去持续动力。
在电影资本流动和政府宏观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投融资的辅助系统,决定着投融资的模式及其成效。由于该系统既非电影业也非金融业的主要领域,因而就形成了一个缝隙,经常造成投融资系统运营的失灵。
一、电影投融资的系统性缺陷
基于行政化的中国电影体制是当前投融资问题的根源。电影改革的逻辑是部分先行,而电影产业要求整体协调。电影市场的活跃从根本上说是体制改革释放的能量,而直接动力源于资本市场的追捧。电影体制与金融体制在改革的互动中,往往形成力量的薄弱空间,并集中体现在版权、评估、担保和监控等要素构成的系统性缺失。
1.版权分割融资的断裂
中国电影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产业的链状开发,赢利集中在国内票房上面,版权收入比例严重偏低。在电影版权分割的空间布局上,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比例低,结构不稳定。海外票房收入主要由合拍片实现。然而,该收入与国内票房和产业总收入曲线不吻合,呈波浪状分布;合拍片的数量与海外票房收入不成正比。2011年55部创收20.5亿元,而2012年75部仅创收10.6亿元。这些情况表明,中国电影的海外盈利能力非常不稳定,风险的控制性较低,是融资的不确定性因素。在电影版权分割的时间布局上,非院线影院、电视台、网络、家庭影像制品等环节时间分配过短,产品价值不能充分开发。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盗版泛滥。盗版的危害性不仅在于票房的减少,更直接影响其它放映窗口。第三,由于知识产权环境的恶劣,电影消费产品授权开发方面也比较困难。第四,财务结算周期过短。
2.风险评估的结构性缺失
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投融资的另一大问题是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首先是缺乏完片保险制度,不能按照合同完成。一种是导演追求艺术效果、演员不能到位、天气等意外事故,都会造成时间的拖延;另一种是直接预算超支。这两种情况都会带来成本的提升,并可能影响产业链的其它环节。其次是不能正常放映。由于审查制度存在,一些电影制作完成后,限制级别调整,有些甚至禁止上映,这样会缩小其观众群体。中国的审查制度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使投资全部沉没。再次风险是版权收益不能最大化。盗版、档期安排不当、各种放映窗口的周期安排不妥当等都会影响电影的最终收益。最后,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合拍片时,经常为了降低风险,采用买断而非分成方式,不能参与海外票房的收益分成。
此外,中国电影商业化程度仍然较低,故事质量和艺术品质等不能成为票房成功的重要因素,剧本、明星、广告等要素经常不能准确反映版权价值。从评估机构来看,中国电影版权评估现在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知识产权类专业机构和专业金融机构等操作业务。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参数随意性较强。
3.担保的法律性和实践性矛盾
目前,债权人所采取的创作风险分散机制包括制片人股东的无限连带保证责任,以及多项版权打包以相互担保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适用对象还是大制片商,而且受限于作品是否能够完成创作并获得版权,版权质押风险没有得到实质分散,担保标的价值难以确定。
在中国推行完片保证机制有一定的难度:工业化程度低,缺少一个可以预测的市场环境。当前的担保公司由于专业化水平限制,大多只是提供银行的担保,并不能监控电影制作过程,而且使用成本较高。
4.监控的体制性冲突
中国放映方、制片方和发行方长期以来存在着利益分配问题。放映方占票房收入的比例一般超过50%,超出了合理的比例。即使有如此高的分成比例,影院经常采取非法手段“偷票房”。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城市影院票房收入网络——国家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大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票房信息。然而,“偷票房”却成为中国电影业的潜规则,每年约有10%的票房“流失”。现有的票务系统还存在许多漏洞,这为影院铤而走险提供了途径。对于版权侵害的监控,当前仍缺乏一套有效的机制。主要监控实施来自利益的损害方,既缺乏全面监控能力,也难以有效止损。此外,由于完片担保和财务监督体系不能提供有力支持,投资方对电影制作流程缺乏有效监控。
二、电影投融资的商业逻辑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主流商业电影不断拉升制作和发行成本,使电影成为高成本、高风险和高回报的行业。在此环境下,融资成为多数电影的必然选择,而且要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保障体系。投资人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版权价值和信用评估确定投资模式;其次是提高回报率,尽可能地开发版权;再次是通过各种手段分散风险,为投资提供担保;还要以监控系统来控制风险等。
1.投融资的权利核心
版权是投融资的法律基石,成熟的电影市场主要以各种版权合同来构建责权关系。立法层面上,对于知识产权的理解存在着国家或地区差异性,而且随着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电影版权保护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必须从电影版权的范围界定、版权的侵害、新的版权形式、版权的期限等方面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从版权归属来看,中国的电影版权法律更接近美英的版权法体系,但是,又参照著作权法体系对作者表示尊重。《著作权法》第15条第1款:“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①
美国对于侵犯影视作品的人,处以3年以下监禁、罚金或者两者并处。消费产品版权的侵权同样严重,正版产品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致使大量盗版产品流向市面。而消费产品具备很强的时效性。近年来,版权期限的不断延长成为一种趋势。美国和欧盟一般采用70至120年的保护期。而且,经常采用各种方法延长保护期。中国电影的经济权利期限为50年。此外,中国对于享有著作权的创作者的电影改编权没有明确时间规定,这将造成制片人与创作者之间权利的隐患。德国版权法规定,原作者在10年之内不能再将自己的作品改编或许可改编为电影。
当前国际电影版权研究,在法律层面的探讨尤其突出。McCalman通过考察好莱坞在四十多个外国电影市场中的行为,来探讨国家知识产权的标准提高会不会影响其采用股权制管理结构。②Shin Doi.和Julia S.探讨了版权中的个人财产安全利益管理法和电影融资模式的法律改革。改革的联邦模式将会符合知识产权法的基础利益和获得在财产安全法中所寻求的完整、系统化和确定性观念。尤其是,通过要求注册版权中只对版权中的个人财产安全利益,而不是个人财产担保登记系统进行登记,或者两者都需要登记。③
电影产品的共同消费品特性使之能够产生,而且必须产生基于版权的时间和空间的多次开发。近年来,美国的电影版权产业的收益中,海外票房远远超过本土票房;通过电影票房回收的版权收益仅占20%左右。电影产品的多次盈利能力,是电影版权分割融资的基础。银行业和保险业以此决定对制片和发行的投资及其额度。近年来在好莱坞,“产品开始发挥重要的叙述作用,整部影片可能会围绕某些产品来展开”。④因此,应该在电影制作阶段就开始注重故事情节与消费产品之间的关系。
2.投融资运作的前提
版权价值、风险性和融资者信用构成的评估体系是投融资的前提保证。近年来国际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脚本评估、明星参与、植入广告等要素的量化方法,预测电影投资回报率。⑤从电影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影响一部电影版权价值的变量因素有很多,各自所占的权重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故事质量、艺术品质、娱乐元素、明星阵容、导演品牌、影片类型、植入广告可能性、衍生产品开发潜力等。此外,营销手段的创新、档期的合理选择等因素也会影响到版权价值的实现。⑥
在好莱坞,“很多制片厂会把几个大明星和大导演都放在一部电影中,因为这是‘上映日'保险,拥有一个明星就可能吸引观众来观看了。但是两个以上的收取大笔预付款的大演员,会使得这部电影‘太重'、太冒险,在经济上也会遇到不合理的情况。”⑦因此,必须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首先按照版权价值建立起评估标准体系,通过商业化运营,保证其可靠性。
对于人员流动性大、创作稳定性不强的电影业来说,信用是一个投资的重要参考要素。美国成熟的商业电影机制下,信用评估是一个多变量体系。“要是你以一种及时负责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好故事,但是电影拍出来票房却不尽人意的话,那也不算是你失败的。上一部影片表达的内容好,在下一部影片中你会被人们记住。”⑧
3.系统运营的保障
电影既不同于物质担保,也不同于其他知识产权担保。版权质押的出质人是著作产权的拥有者,标的是著作财产权,质押不需要占有,一般采用公示的方式。本质上说,电影作品的版权质押,是对电影作品版权的交换价值进行利用。权利质权的担保立法中,应该赋予知识产权出质人在质物上设置重复质权的权利。⑨
完片担保是电影特有的一种保险。典型的完片担保是银行、制片人和担保人的三方协议。完片担保人对银行负责,确保制片人按照贷款协议进行工作。完片担保“对独立制作的电影来说,很可能是令人满意的方式。完片担保的概念对银行家来说,是进入电影业的一种方式;对证券经纪人来说,是通过公开发行查看电影融资的方式;对投资顾问来说是他们私人投资的方式。”⑩完片担保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影片能够顺利完成,包括在时间和资本方面提供专业支持。盈利模式是靠向电影投资人收取完片担保费用,即使会中途解雇制片人,然后自己接手电影的制作和发行过程,完片担保公司也不会参与电影利润的分成。
4.资本流失的监视网
除了完成保证公司则对项目的整体进度进行监控外,反盗版和反虚假票房均须建立相应的体系。对于盗版的监控需要从技术、法律、大众认知和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既要实行严格惩罚制度,又要通过舆论引导,共同培养维护知识产权环境。美国拥有发达的电影数据调研业,可以为电影产业提供观众习惯、群体喜好、消费状况、类型、导演、演员等多种信息。这些信息为电影制作、投融资、发行等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中国缺乏专业的电影数据调研公司,对于这些数据的监控更无从谈起。此外,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于电影公司和项目财务运营状况需要进行监控。
三、投融资辅助系统构建
从历时形态来看,好莱坞投融资系统,以大制片厂制结束为标志,发生过一次重大转折,此后经历过多次变化。整体而言,该系统是一个与社会不断互动的体系。中国电影虽然有世界第二大市场,却处于幼稚产业阶段,系统完善需要过程。然而,当前的国际竞争环境要求必须快速解决系统性缺陷。
1.版权系统
版权系统的核心是开发,通过扩窗发行以及消费产品授权,遵循时间和空间开发的规律,以发行为中心,形成各要素共赢的格局。版权保护系统,应该是建立在立法、技术、监管和消费等习惯多重保护。第一,在法律层面上,对电影作者归属及其权利厘定清晰,在借鉴国外法律规定时调整其适应性,并紧跟时代技术更新。第二,鼓励成立影视版权开发公司,利用影视产品共同消费品特性,在创作过程中即开发版权价值,完成后通过多次扩窗,实现版权利润最大化。第三,利用数字化传播特点,在技术上增强对侵犯版权的监控,配合相应的惩罚措施,提高盗版成本。第四,对于影院虚假票房,也从技术监控和法律制裁两种途径入手,重在培育影院的多元化经营能力。第五,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通过地方政府努力,局部改善版权保护环境,可以实现也能带来相应的利益。通过各领域的协同调控,建造优良的版权环境,并完善版权开发和保护。第六,版权保护需要与版权评估、担保和监管系统相结合。
2.评估系统
版权价值评估、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估构成一个评估系统。其中,版权价值评估是核心,决定着电影是否有投资价值;风险评估是关键,所有的评估都是为了预测投资风险;信用评估是规范行业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以对投资起到参考作用。评估系统中,对于版权价值评估和风险评估,需要设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可以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主导成立,为电影版权的担保融资提供价值评估的相关服务。为了提高评估的可信度与客观性,提供服务的机构应结合反馈等对评估模型与指标进行定期的可信度测试,以实现模型与指标的不断优化。第三方评估需要有准入制度,要经过相对严苛的评审,通过相应的任职资格等考试。(11)对于信用评估,可以通过建立电影公共信息平台,对影视公司的片库和运营,对项目制片人的信贷记录、导演和编剧等主创人员的项目记录、项目完成情况、项目的市场价值等进行信用评级和评分。
3.担保系统
在担保系统中,版权质押担保是财产抵押的形式,通过对版权价值的评估,预测出电影版权的价值并为其担保贷款。完成担保主要是针对电影制作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保证最终能够完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版权担保大致可以预测电影能够顺利完成的程度,而完成担保又为版权的价值实现提供了保证。同时,二者均需要熟悉电影业务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控。
虽然当前国内环境对完片保证体制尚且不够成熟,却是电影市场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应当实施商业与政府结合的完片保证制度。成立完片保证公司(或由融资保险公司承担),对大片进行担保。同时,设立政府影视信贷基金,采用循环流转方式,对中小成本影视进行担保。由此可见,监控系统一方面是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另一方面是对电影的财务和进度进行监督,通过多元监控系统,为其他系统提供保障。
4.监控系统
通过多元监控系统,为其他系统提供保障。对于票房监控,建立局域网,所有正常营业影院计算机网络计票;成立票房流动监督小组,并通过奖惩制度,形成多层次监督系统。对于版权交易监控,由融资保险公司全程监控版权交易。对于生产监控,由完片保证公司或者其它第三方金融机构对融资人或项目财务状况、拍摄进度等进行全程监控。
5.系统间的协调
从整个电影产业来讲,形成投融资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辅助系统举足轻重。它既是具体投融资措施落实的保重,又是金融环境、审查制度、国际化和数字化等宏观系统对接投融资的契入点。
从辅助系统自身而言,电影产品如果版权开发或保护不足,盈利能力就会下降。版权的基础是评估,即对版权价值的判断体系,涉及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估。版权的保证源于担保体系,使电影生产能够按照最初的协商状况实现,也使各种临时性融资得到保证。版权的另一种保证来自于交易的监控系统。监控还包括对收入过程的监视,以保证票房或其他收入处于健康的状态。
注释:
① 中国中央政府官网,http://www.gov.cn/flfg/2010-02/26/content_1544458.htm,2014年4月18日。
② McCalman,Phillip.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Evidence from Hollywood's Global Distribution of Movies and Video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2(1):107-123.
③ Shin Doi,Julia S.“If it ain't broke,why fix it?”——The Reform of the Law Governing Personal Property Security Interests in Copyright and the Film Financing Model.York University(Canada),2007.
④ 瓦斯特·浮华的盛宴:《好莱坞电影产业揭秘》,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页。
⑤ 参见Eliashberg Jehoshua,Hui Sam,Zhang Z.John.From Story Line to Box Office:A New Approach for Green-Lighting Movie Scripts.Management Science,2007,53(6):881-893;Elberse Anita.The Power of Stars:Do Star Actors Drive the Success of Movies.Journal of Marketing,2007,71(4):102-120;Wiles Michael,Danielova Anna.The Worth of Product Placement in Successful Films:An Event Study Analysis.Journal of Marketing,2009,73(4):44-63;HandChris.Increasing Returns to Information:Further Evidence From the UK Film Market.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1,8(6):419-421.
⑥ 刘藩:《电影版权分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当代电影》,2011年第10期。
⑦ 彼得·J·戴克姆:《电影资金》,见杰森·斯奎尔:《电影商业》,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版,第86页。
⑧ 大卫·普特南:《制片人》,见杰森·斯奎尔:《电影商业》,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版,第86页。
⑨ 唐磬:《电影作品版权质押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第33-38页。
⑩ G·鲁德曼:《最后一击:完片担保》,见杰森·斯奎尔:《电影商业》,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版,第170页。
(11) 张辉锋、宋颖颖:《期待版权担保融资模式中投资方的风险及控制分析——以中国电影产业为例》,《新闻大学》,2011年第4期。
(作者海阔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唐晨光系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国涛】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影视产业投融资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BXW002)、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子项目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