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龄肝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2014-03-04莫永卫杨俏兰张刚庆

现代医院 2014年1期
关键词:低龄恐惧工作者

莫永卫 杨俏兰 高 鹏 张刚庆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来,肝癌在青中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上世纪80年代左右,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其中部分人群在幼年或者刚出生时即感染上乙型肝炎。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是肝炎持续存在,并容易转变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最终发展成肝癌[1]。由于该类人群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心理状态及变化不仅影响着该病的治疗效果,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家庭以及社会的稳定。积极的心理活动促进疾病的康复,而消极的心理活动则会对病情产生负面影响[2]。护理工作者应把对患者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联系起来考虑,才能起到良好的护理作用[3]。现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37例低龄肝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4月我院共收治低龄肝癌患者37例,其中男30例,女7例,年龄18~35岁。

1.1 入选标准

年龄14~35岁;均经检验学、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确认,符合肝癌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①原发性肝癌后病情严重或伴有意识障碍不能配合者;②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③合并除抑郁焦虑之外其他严重精神疾病者;④合并严重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肺癌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者;⑤有精神障碍个人或家族史阳性者。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⑦年龄<14岁或者≥36岁的肝癌及非肝癌患者。

1.3 方法

组成心理护理小组,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后,分时段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消除患者抵触情绪及取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下,通过与患者、家属以及知情人心理交流,以及通过平时在治疗、护理以及日常接触中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了解患者的性格、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演变过程采取相应的护理对措。最后总结低龄肝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应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

2 分期护理方法

低龄肝癌患者与高龄肝癌患者不同,他们大多处于事业的起始或上升阶段,突如其来的噩耗对患者的心理打击较大,从而产生恐惧、悲观、焦虑、幻想、愤怒、暴躁、自私等心理和情绪[4],自认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到头来也是人财两空,常常产生异常行为。护理工作者应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观察患者的异常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止发生不良后果。

低龄肝癌患者的心理反应与自身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对癌症的认知程度有关。低龄肝癌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过程同其他癌症患者大致相同,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休克期、否认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平静期。

2.1 休克期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征。当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了肝癌,霎时间方寸大乱,天塌地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觉得自己命不久矣,导致患者精神上麻木不仁,甚至出现晕厥,这种当机体突然受到某种精神刺激而出现的震惊状况称之为“诊断性休克”。造成此期主要是因为患者了解肝癌或者其家人、朋友曾经患有肝癌,非常了解患有该病的严重不良后果。此期短暂,可数时或数日。此期的的主要护理目标是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同经治医师一道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向患者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护士此时应密切同患者家属沟通,动员患者家属、朋友轮流陪在患者身边,随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使患者尽量摆脱恐惧,让他体会到大家都在与他一起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而不是让其独自承受不幸[5]。

2.2 否认期

患者不相信检验、检查结果,对诊断结论极力否认,情绪极度不稳定,多次找经治医师或者上级医师咨询,甚至独自去其他医院看病或者假充患者家属找其他医院医生咨询。患者的这种否认态度属于人类的本能反应,它其实是一种对应激状态的心理保护性反应。因此医护工作者不能简单地将其定性为负性心理状况。事实上,这种拒绝接受事实的心理反应可降低患者的恐惧程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有利于其逐渐适应目前的疾病状态。护理工作者无需让患者急于接受现实,应尽可能多地给患者适应现实的时间,使其免受过大的精神打击。同时,护理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的知识层次结构以及性格特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采取适当的策略。如果患者知识水平较低,可连同经治医师仔细向其介绍该病的基本知识,并努力告知其该病并非无药可救;如果患者知识层次较高,既往对该病有一定的了解或者通过书籍、互联网查询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仔细对照诊断标准,让患者尽快承认病情,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应当注意的时,护理工作者在同患者沟通病情过程中,应当始终让患者感到自己是主体,自己的尊严得到了医护工作者的尊重,从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达到尽快让患者适应病人角色的目的[6]。

2.3 恐惧期

当患者做出各种努力仍然不能改变自己的诊断结论时,就会逐渐放弃否认态度,而逐渐产生恐惧心理。由于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有太多的事情未做,太多美好的愿望尚未达成,或者自己事业初步启程,刚刚有了自己的家庭,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难免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害怕自己英年早逝,过早失去现有美好的一切,害怕自己的妻小、自己的父母无人照管。这些心理恐惧可表现为哭泣、慌张、警惕、挑衅、易激惹等。精神方面的障碍也可以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方面的改变,如心悸、血压升高、皮肤苍白、出汗等。恐惧同样是一种机体的适应性反应,它可以提高机体对于危险因素的注意力和警惕性。此时,心理护理工作者应及时同患者进行心理沟通,让患者将自己的恐惧缘由讲述出来,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担心,告知其癌症并不直接等同于死亡,可向其讲述类似病友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达到长期生存的故事,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减轻恐惧情绪。恐惧虽然属于人类正常的心理防卫,但如果恐惧心理长期存在,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的精神疾病,甚至影响到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

2.4 幻想期

当患者在明确了自己患病的事实,通过咨询、查询等方法,对该病的预后也渐渐有所了解,当看到周围类似病友的病情加重或者病故时,他们就幻想着奇迹能在自己身上发生,自己的病能够不治而愈;并且希望能够发明一种神丹妙药来根治自己的疾病;或者幻想着更大的医院或者国外的医院能有更好的疗效,期望家人朋友能迅速带自己到更好的医院接受治疗。幻想也是人体的本能反应,虽然它是一种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可能实现的、荒谬的想法或希望,但是肝癌患者一定程度的幻想并不一定是不利因素,有时反而可以增加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改善恐惧、焦虑的程度,对疾病的治疗产生有利影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存有某些幻想的肝癌患者更容易接受别人的劝慰,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一旦幻想破灭,就容易失去治疗信心,产生绝食、拒绝配合治疗等行为,甚至出现极端行为。但是,持续的幻想以及可能对治疗产生负面影响的幻想行为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加以制止。目前,针对肝癌,我们已经有许多措施可以采取,如手术、化疗、介入、分子靶向药物、中医药甚至器官移植。因此,心理护理应连同经治医师向患者详细讲解各种治疗措施,让患者对治疗恢复信心。

2.5 绝望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后,当患者发现治疗效果不好,病情进一步进展时,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如瘤体继续增大、腹痛症状持续加重、腹水持续不减、新发上消化道出血等等,患者开始产生绝望心理,对治疗丧失信心,听不进医护人员、家人和朋友的安慰劝说,产生孤僻、易怒、对立情绪、不遵医嘱等不良心理、行为,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此时护理工作者应可能多的给予患者心理抚慰,允许患者适当发泄心中的愤怒;同时让患者最亲密的家人、朋友陪伴身边,了解患者的心声,倾听患者的痛苦,另外也可时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动向,以免发生过激或不理智行为。

2.6 平静期

此期,患者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治疗过程,对该病发展过程及预后的理解也更加充分,已能够坦然接受事实,心态逐渐平静,对待死亡的结局已不再十分恐惧。此时,有些患者能够正视目前所处的状态,积极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对待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应积极给予配合,尊重其想法及行动。但是有些患者态度相反,知道自己已处于疾病晚期,已无可救药,认为自己目前已无生存意义,就完全处于孤僻、自闭的状态,对待任何事情都采取消极态度,无动于衷,与世隔绝。对此类患者,心理护理工作者应连同患者家属共同引导患者由心理自闭转向开放,向其提供充满生活美好希望的信息,与患者一道共同制定生存计划,鼓励患者尽可能走出病房,完成自己既往所想又没有完成的愿望。

3 结果

3.1 一般结果

3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诊断性休克”、12例患者出现了绝望情绪、3例患者曾出现自杀倾向,但经过医务工作者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指导,他们均顺利正视了现实、摆脱了负面情绪的影响,也都逐渐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

3.2 典型案例

①孙某,男,30岁,自主创业经营一家服装厂,因“腹痛、腹胀1周”入院,入院后经血液生化、CT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当经治医师告知其目前所考虑的诊断后,患者突然出现脸色煞白、不能言语,继而出现精神狂躁、言语异常,最后出现行为呆滞、拒绝与人交流、拒绝任何检查治疗等心理障碍表现。由于该患者平时性格开朗、坚强,我们考虑此时患者出现了“诊断性休克”症状,按照休克期的护理方法,我们采取了几种措施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努力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逐渐增多言语交流;动员患者最亲近的家人定期探望、陪伴;安排一位性格开朗、讲话风趣的肝癌术后复查患者与其共住一间,间接地影响该患者。经过约1周的努力,该患者与人交流开始增多,心情也开始逐渐转好,也开始遵从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

②姜某,男,34岁,因“右肝癌术后复查”入院,入院后行增强CT提示:左肝见多处大小不等的结节,考虑肝癌细胞肝内转移。当患者被告知左肝转移后,患者情绪激动、拒绝交流,并拒绝进食,当晚患者试图爬上窗户准备跳楼自杀,被家人拦下。按照心理护理分期,我们认定其目前处于绝望期,结合该期患者心理特点及该期护理要点,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对该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支持:在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给予患者独立的空间,让其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让患者最亲密的家人陪伴身边,了解、倾听患者的心声;同患者加强心理交流,告知其是家庭的支柱,还要承担起支撑家庭的责任,心理一定要坚强;经治医师告知其针对他的病情,我们还可以采取很多治疗措施,如化疗、介入、分子靶向药物等等,详细讲解各种治疗措施,让患者对治疗恢复信心。通过以上几点,患者心情逐渐平静,也开始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4 结论

生理状态会影响心理活动,反过来,心理活动也可以反作用于生理状态,负面的心理问题不仅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而且也会影响本身所患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加强低龄肝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复杂心理,而且还可以使患者达到促进生理功能的部分代偿,从而可以减少病痛,减轻疾病对生活质量的损害[7]。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在心理变化分期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期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出现顺序也有所不同,在护理中要因人而异,注意个体化差异,如文化差异、社会背景差异、性格特征差异[8]。有些患者内心焦虑、绝望,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但并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实际上这类患者发生自我伤害的危险性更高。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微小的变化及患者的异常行为,关键是护理工作者要对这些微小异常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早采取措施,这样才能防范于未然,避免不幸的发生。

[1]孙 燕.内科肿瘤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

[2]王喜英,凌殿芬.肝癌患者负性心态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3):345.

[3]吴海华.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初步实践[J].现代医院,2011,11(2):113 -114.

[4]王怕思,枕亚丽.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25(9):22-23.

[5]沈秀英,叶莉华,陈丹丹.晚期肿瘤的临终关怀护理[J].现代医院,2012,12(8):13 -15.

[6]周宏珍,汪道萱.护理伦理与护士敬业[J].现代医院,2011,11(4):9-11.

[7]韦利珍,唐月璐.肝癌患者的心理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0):813 -814.

[8]邹晓春,牛立志,王玉娥,等.建立适应不同国籍肿瘤患者差异化需求的护理服务模式[J].现代医院,2011,11(12):103-105.

猜你喜欢

低龄恐惧工作者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