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你拿什么赢得尊重

2014-03-04尹军成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诗意文本情感

尹军成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立马想起了名师孙维刚。他是北京教育界的一个标志性人物,把“数学”上成“人学”,丰富了学生人文内涵,潜移默化学生的品性,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听过孙维刚讲课的老师都赞叹:他的课你没法学,他不按课本讲,古今中外,史、地、生、化、音、体、美,甚至文学、天文都融入数学教学中。有人问孙维刚怎么教数学,他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文辞优美的文章,但老师不用情感来演绎文字而用语言来草率肢解情感,学生观看事迹感人的图片不是心潮起伏而是“波澜不兴、宠辱不惊”。听高中语文老师讲课,我对老师教学所表现出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学生所表现的麻木不仁而深感悲哀。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语文老师怎么啦?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啦?我们的学生怎么啦?难道真的误尽苍生是语文?

再看看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三的教学,除了对《十年高考试题选编》、《高考模拟试题大全》的讲解,除了公布答案、分析解法、总结归纳题型……与人性有关的东西如美感、和谐、激情、品质、人格等等关键字眼都在题海沉浮中消失殆尽。张定远先生说:“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独特培养,而且也是一种相当人化的特殊凝聚。”教育专家于漪说:“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要时刻不忘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有机融合了德育和美育,三位一体,课就立体化了。立体化多功能,就是对人多方面培养,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能明显提高。”文章解读应该要由简单到复杂,课堂教学应该从情感渗透到思想净化再到灵魂升华。可是很多老师,经常是“就文解文”,或“画地为牢”,或肢解课文,还美名其曰“注重基础”“重视文本”!在此,我想很不客气地说一句,这是因为老师缺少阅读(积累)表现出的底气不足或是故步自封的表现!

每一堂语文课,都关系到一个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情感。文本的拓展是老师情感升华的一种演绎,是灵魂净化的一次洗礼!智慧语言是点燃激情的火花,文本拓展是情感升华的基础。遗憾的是,因为缺少阅读,我们的思想变得浅薄;因为缺少思考,我们的行动显得笨拙。

生活中,很多时候,语文老师,就是一个“万事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似乎又太苛刻了点。但是,我想,语文老师即使不能博古通今,博闻强识,也应是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学习语文不一定要“博古通今”“博闻强志”,但是“博采众长”还是要的,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够“博学多才、厚积薄发、旁征博引”。说到这里,我想起了青岛师范学校的胡修江老师,他说:“教师的阅读是让学生飞翔的第一步,也是使一枝梅花变成‘一枝春天的魔法石。作为文本的诠释者,教师的阅读量与阅读率就决定了课堂上每一句话的分量,也决定着学生人生每一步脚印的深浅,延伸的阅读化成教师的修养与感悟,也增强了诠释者的诠释能力,诠释最后化成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温馨而坚韧。”胡修江让自己的文字充满了诗意,也让自己的课堂充满了诗意。在那些最为涓细和敏感的神经中,引入最为本真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有所承担的人。胡修江诗意的读书生活也让他的教育充满了诗意的力量。

教育的至高境界,不是纯然去传授一种知识,而是通过知识,使学生熏染一种人生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气度。我们自己读书,不也是自己教育自己吗?若不能体悟“读书”的至高境界,就不易懂得“教书”的至高境界。

有形的语文课本,无形的语文课堂。今天,如果我们的思想一直停留在课堂的教学中,明天,我们就一定会淹死在生活的大海里。

猜你喜欢

诗意文本情感
诗意地栖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冬日浪漫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耽搁的诗意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