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议高校危机传播中大学生受众心理研究

2014-03-03王丁张建

教育界·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受众危机心理

王丁++张建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并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呈现出全球性时代之社会特征即充满不确定性与矛盾冲突,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又交织影响。高校内部及外部因素引发的危机事件不断出现,加之媒体网络介入高校突发事件有时会放大事件影响程度和范围,使聚焦点上升并不同程度地损害学校形象,而危机也威胁着师生们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及生命安全,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科研工作。

一、高校危机传播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高校危机传播的见解,总的可分为四个方面:(1)校园危机策略,如:赵中建提出“学校危机管理即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危机管理制度和计划对学校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复原的策略应对过程,并应当成为学校日常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2)塑造高校的形象、树立信誉,如石奎在“论当前我国高校形象建设中的危机管理问题”中,提出了化解危机,塑造高校形象的应对策略;华荷锋的“高校信誉危机管理:一种系统的处理方略”; (3)化解学生心理危机,如李洪华等提出“大学生心理预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行为模式等事实或现象的解读和剖析,预测变化趋势,认识发展规律,并借以发布预警信号,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帮助大学生合理地缓冲与释放一些潜在性的心理风险”。(4)危机信息沟通,如伍聪论述了如何与师生、家长、媒体等进行信息沟通。不难看出,内地学者缺乏从传播学的理论视角对高校危机中的信息传播、控制的专项研究,未能真正建立起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的、全方位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危机传播管理模式。特别是缺少从受众群体心理的角度对高校危机传播中最主要的受众群体——大学生的研究。本文拟从群体及受众心理的角度,对大学生群体在高校危机传播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二、高校危机传播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受众心理特点

本文以高校危机传播的时间节点为参照点,所以取高校危机传播的概念如下:高校危机传播就是指在危机的潜伏期、突发期、持续期、恢复期不同阶段,在高校与校内外公众、校园媒体、大众传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和沟通行为。高校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包括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等多种形式。

(一)高校危机潜伏期

在危机潜伏期,由于危机的潜在性,没有明显的特征而不容易为人所识别,此时大众传媒一般还不会刻意寻找高校危机信息,暂时不会介入或有太大的报道动作。此阶段危机管理工作,本质上属于超前管理,而高校内部的信息传播沟通应该开始,特别是网络媒介的传播。

此阶段。大学生受众心理以认知心理受到强化为特点。认知心理指受众普遍存在的、寻求信息的心理现象,寻求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每一个受众皆有一定的求知欲,希望了解新的环境,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验证,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而外部以网络世界为主的媒介环境,又给大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网络传播将声音、文字、图形、动画合为一体,使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下同时参与信息接受。网络传播使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心理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环境适应的决策能力。

(二)高校危机爆发期、持续期

危机爆发期、持续期高校所处媒介信息环境变化剧烈,不确定性比较高,人们急于通过尽可能真实完整的信息以把握环境、摆脱恐慌、做出决定。这个时期大学生受众的心理主要特点是:

第一,海量和虚假信息带来的紧张和防卫心理。网络最大的益处就是带给受众大量的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呈现出的无限扩张和不断更新的海量信息与广大网络受众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矛盾容易导致网络受众产生紧张心理,产生防卫心理。约翰·奈斯比特发出过警告:“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

其次,道德的自我约束心理弱化。网上的虚拟世界使网络受众产生“去个性化”现象。而由于网络道德体系尚处于襁褓之中,广大网络受众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受众的本能需求表现得非常强烈,必然引发一些不道德行为。也正如古斯塔夫·勒庞所说: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三)高校危机恢复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事件已不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不是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危机进入了恢复期。高校要运用媒体帮助公众反思危机,展开教育、普及报道,完善人们对危机的认识结构,防止悲剧的再次重演。

在恢复期,大学生受众的心理特征是迷茫。网络所具有的海量信息资源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给受众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信息超载开始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历了危机传播中大量信息的淹没后,大学生受众如没有及时的引导和反思,只能是进入到对整个危机的迷茫中。就会如同古斯塔夫·勒庞指出的:“它们只能是在暗示和传染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暂时现象。它们匆匆成熟,又匆匆消失,就像海边沙滩上被风吹成的沙丘。”

三、结论

从以上高校危机传播过程中各个阶段,大学生受众心理的特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阶段的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适当的阶段通过适当的方式传播给大学生,唤起大学生对高校危机的理解、关心、认同和支持。应以使高校能顺利度过高校危机,维护学校的美誉度和相关公众的信任感,重塑学校形象。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徐士强.学校危机管理—由“非典”事件引发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3(08):4-7.

[2]李洪华等.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构建之意义与实现途径.炭高等教育,2005,23(4):80-82.

[3]黄宇红.我国高校危机传播的传播策略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4][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受众危机心理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心理小测试
危机来袭/等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