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的“无人区”
——从影片《无人区》看中国电影创作的新动向
2014-03-03潘桦,李艳
国产电影的“无人区”
——从影片《无人区》看中国电影创作的新动向
■ 潘 桦 李 艳
2006年,影片《疯狂的石头》让宁浩一鸣惊人。紧凑精巧的故事结构,地道的黑色幽默,以及以小搏大的票房纪录,都让影片和宁浩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影迷关注的焦点。人们一面谈论中国影坛居然隐藏着故事天才,一面又引颈期待宁浩的下一部作品。观众似乎都在等待奇迹的“石头”继续上演。然而,2009年《疯狂的赛车》并没有延续“石头”的奇迹。该片虽然票房过亿,但口碑欠佳。此后,宁浩在《无人区》里沉淀下来,并试图打破“疯狂”的标签。结果,该片因种种问题“难产”。在这期间,宁浩创作了电影《黄金大劫案》,众人纷纷感叹“疯狂”一去不复返。2013年12月3日,时隔四年,撤档六次的电影《无人区》终于在中国内地公映。四年的时间不仅没有磨掉影迷的耐性,反而使得《无人区》因其精彩的故事、娴熟的技巧以及深刻的内涵而备受推崇。在同时期公映的《私人定制》《警察故事2013》《等风来》和《四大名捕2》等国产电影的包围下,《无人区》创下了2.2亿元的票房记录。
《无人区》的曲折历程不仅影响到导演宁浩的个人创作,也让人看到中国电影审查机制现状的尴尬。因此可以说《无人区》在宁浩作品谱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从这里,可以想象宁浩开拓创新的艰难,也能体会到改变创作环境的不易。因此,将《无人区》放在宁浩作品谱系中进行比较研究,既能准确把握作品,也能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电影创作环境及其发展中的变化趋势。
一、《无人区》里的“人”
“在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律师之后,我又想起了那个关于猴子的故事,而现在我特别想告诉我的老师,人之所以是人,不是因为放弃自私,而是因为人会用火”。
上面这段话是《无人区》里主角潘肖第一次出现时的内心独白。这个关于猴子的故事在影片中被多次提及,直至结尾成为潘肖舍己救人的心理动因。关于这个故事的寓意,最好的解释其实是法兰克福学派关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阐述。“放弃自私”是价值理性的体现,而“火”的意象正是工具理性追求功利计算的代表。从这个角度来看,《无人区》在故事层面呈现为潘肖的经历,而主题则呈现为潘肖的转变——从帮助罪犯脱罪的律师,到舍己救人的英雄,潘肖身上体现的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理性。因此,《无人区》名为“无人”,实际在讲人性的救赎。
“人性”是一个特别沉重、深刻的话题。一面基于人性的复杂,另一面也因为人性不可解除的悲剧性质。因此对于人性话题的探讨,无论哪种艺术都无法回避厚重感的营造。反过来说,轻巧欢快的风格多少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并削减悲剧性。所以《无人区》比较注意厚重感的营造。
比如在色彩方面,浊重的褐色始终是影片的主色调。它不仅来自沙漠戈壁的天然颜色,还来自精心设计建造的人工场景以及灰头土脸的服饰。经过特殊处理的影调也为画面蒙上了一层让人厌恶的黄褐色,以至人物的肤色都像是刚从黄土里扒出来的。画面里,几乎所有的颜色都被降低明度,或者,在高明度的色彩周围用低明度色彩将它淹没。
光线的使用也同样作了精心设计。为了营造压抑、野蛮的氛围,剧情首先提供了大量夜晚的外景戏。影像自然地呈现出明亮区域被大片夜色包围挤压的画面,形成恐怖未知的气氛。其次,室内场景里,渗漏进来的光线所形成的高对比反差也为营造气氛和塑造人物提供了助力。例如猎隼团伙老大和潘肖在拘留所会面的一场戏中,黑老大就隐没在暗区的内边缘,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他被释放后与潘肖在小食铺对话的一场戏,顶棚投影下的强烈光栅也只投影在他一个人脸上。可以说,创作者在摄影用光的强弱、光区面积的大小以及演员调度与光影的配合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
此外,精挑细选的道具也为营造冰冷、严肃甚至野蛮的氛围增色不少。例如杀手怀中那只造型奇特的手动“加特林”、潘肖口袋里的打火机、加油站老板傻儿子手里的榔头,还有黑老大开的那辆霸气的悍马……这些道具都为血腥、杀戮和冲撞碾压的人类原始本性做了形象的诠释。
色彩的使用、道具的选择,都显示出宁浩电影塑造凝重、沉郁风格的努力。与他的“疯狂”系列还有《黄金大劫案》等影片相比,这部《无人区》更接近一部探讨“人性”的诚意之作。可惜的是,宁浩在为人性主题做着各方面的烘托与营造的时候,他的某些创作习惯却影响到了主题的表达。
二、技巧之下,“人性”焉存?
虽然宁浩不承认有“疯狂系列”,他更愿意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全新的。但毫无疑问,《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表现出了宁浩对于佳构剧①、对于复杂叙事线索的偏好。
《疯狂的石头》是宁浩的成名作,讲述了一颗翡翠宝石引发的一连串故事。工艺美术品厂濒临倒闭,一颗意外发现的宝石成了全厂职工的救命稻草。然而对宝石感兴趣的不只是厂里的职工,还有社会上各怀心思的三教九流,于是一场宝石争夺战拉开序幕。一方是以保卫科长包世宏为首的翡翠守护者;一方则是形形色色的盗宝者,包括道哥团伙、冯董及其聘请的江洋大盗以及纨绔子弟谢小盟。这几组人马各自为战又相互交织,既有盗宝的一致目标,彼此之间又矛盾重重,这使得故事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多线叙事结构。每支盗宝势力都与护宝者形成一对矛盾关系。每支盗宝势力之间又有矛盾,由此形成一个扇形结构。每支扇骨都指向核心矛盾——盗宝与护宝,但扇骨之间又有交错。整体来看属于交叉蒙太奇范畴。
《疯狂的赛车》是继奇迹的石头之后宁浩的创新之作。表面上看,它与“石头”异曲同工,但细究之下却发现它的多线索结构与《疯狂的石头》存在着一定差异。“赛车”中共有三条主线索:一条是自行车运动员耿浩,第二条是大贼二贼,第三条是台湾毒贩,另有两条辅线:李法拉和警察。这两条辅线分别穿插于主线之间,将剧情编织起来。这就像布料边缘脱落的三根线头,彼此独立、平行,底下却已盘根错节,纠缠一处。因此《疯狂的赛车》与《疯狂的石头》不同,它没有一个明显的核心矛盾,它的多线索繁复异常,却没有形成交叉蒙太奇,而是更像平行蒙太奇。
当“赛车”口碑不如“石头”之后,宁浩在《无人区》里做了新的开拓——将“多线索”变为“单线索”,但仍保留了对于复杂故事的爱好。而正是这种复杂的“佳构剧”模式,削减了《无人区》的悲剧性表达。
首先,是复杂的矛盾冲突。虽然《无人区》没有“疯狂系列”的多线索叙事,但这个单线索叙述的故事揉进了太多的人物,人物之间又产生了太多的矛盾。潘肖与杀手,与黑老大,与警察,与货车司机哥俩,与加油站老板,与老板娘,与舞女;杀手与警察,与舞女,与加油站老板父子,与货车司机;黑老大与杀手,与加油站老板父子,与老板娘,与货车司机哥俩……太多的人物被卷入,太多的矛盾等待叙述。所以,留给人性开掘的时间,留给观众品味人性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创作者拼命地把一个复杂的故事讲清楚,观众也拼命地跟上创作者讲述的节奏,两者都是匆匆忙忙,精力都花在理清情节上。因此当观众把精力投在人物的结局而不是命运上时,对人性的思考就变得仓促甚至不足。这就是为什么看完影片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个好故事,然后才有那么一点人性的剖析在里面的原因。《无人区》铩羽柏林影展,大概这也是原因之一。
其次,喜剧风格或者喜剧成分的加入也减弱了主题的厚重感。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来讲,喜剧比悲剧显得轻浮,因此不适合表现深刻厚重的主题。从创作实践的历史来说,悲剧似乎也比喜剧更适合剖析人性这类深邃的主题。当然,现代艺术,如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戏剧也有用喜剧手法剖析悲剧人性的,并着力在观众心中唤起一种厚重的感受。但是在此类作品中,喜剧场景都用得比较克制,而且注意获得一种喜剧感受的分离特性——观感的可笑和体认的可悲。创作者比较注意避免引起“真正的可笑”以防冲淡悲剧的厚重氛围,因此黑色幽默的笑点都比较容易识别,观众能够相对轻松地理解笑点背后的深意。而在《无人区》里,一方面在演员的选择上承袭了疯狂系列的部分班底,观众从第一感受上就预设了喜剧性。另一方面,某些笑点的设置不具有黑色幽默性质,比如潘肖和黑老大讨价还价说,“我回城的时候,不用再坐一马力的车了吧?”再如加油站里,潘肖不让傻子修自己的车窗,不但车窗不修,车灯也不修,于是傻子扑过去像疯了一样拎起锤子猛砸车灯……类似这样的情节在影片中有不少,喜剧的“笑果”突出,剖析人性的悲剧意味反而减弱。
总之,宁浩在《无人区》主题与风格的搭配上做了精心的处理,但可能由于他个人的艺术偏好,或者影片制作单位对于市场的理解和把握,亦或者迫于创作环境的限制,宁浩不得不将《无人区》制作成现在这样。原版本已无法看到,但宁浩四年的修改,再加之其后上映的《黄金大劫案》,似乎隐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某种趋势。
三、中国电影期待“人”的回归
毫无疑问,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力的增长以及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电影的制作能力空前提高,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也空前提升。各种高端设备与技术纷至沓来,一经问世便很快被用于电影的制作。然而,设备的精良和投入的增加在给国产电影带来繁荣局面的同时,很快就让人们感受到危机的所在。电影理念落后、创作水平低下、电影管理掣肘的情况越来越让人们感到焦虑。2013年,内地电影票房达到217.69亿人民币,以至于有人大胆预测未来五年到十年的时间,中国电影票房将会超过美国。然而,值得引起深思的是,票房数据的疯狂增长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整体实力的强势上升。当电影沦为彻底的商品,票房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成败的绝对指标时,人性的标杆似乎越来越难以在国产电影中树立起来。
2010年1月初,3D电影《阿凡达》在中国大陆上映,13亿多的高票房刺痛了许多人的神经。人们纷纷感慨,中国电影离《阿凡达》太远了。可是当我们守着高额投资、精良的设备,乃至聘请国外团队来做电影特效以后,结果又怎样呢?
张艺谋耗时四年制作的《金陵十三钗》,有国际巨星贝尔的加入,有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做后盾,还有刘恒、严歌苓两大编剧坐镇。强大的阵容也没能从奥斯卡抱回小金人,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它的对手不过是伊朗电影人30万美金制作出的一部小成本电影《一次别离》。同样的情形在2013年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再次上演。当众人翘首以盼《一代宗师》成最大赢家时,来自新加坡的青年导演陈哲艺带着他的处女作《爸妈不在家》领跑了最佳剧情片等四项大奖。导演李安评价《一代宗师》说“一度让人搞不清到底要干吗”,但《爸妈不在家》“没有人不喜欢”②。
如果将《金陵十三钗》及《一代宗师》比作精雕细琢的工艺品,那么伊朗的《一次别离》和新加坡的《爸妈不在家》就是从生活的土壤里孕育出来的至情至性之作,甚至能让你我触摸到它们跳动的心脏。换句话说,这两部作品是在用朴实的镜头语言讲着跟“人”有关的故事。商业片席卷中国电影市场的当下,还能看到几部踏踏实实“讲人话,做人事儿”的片子呢?
2013年连续上映的三部电影《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和《小时代》被网友戏称为“富二代”,许多人甚至抱着越烂越看的心态走进影院。其实“烂片”这层皮下,隐藏的正是它们缺乏人性内涵的事实。以郭敬明自编自导的《小时代》为例,影片毫不吝惜对上层奢华生活的展示,人物在追求自我价值时,也始终以物化的标准来衡量。正如片名所示,创作者呈现的不过是一群追逐时尚的年轻人的小时代,是他们恣意青春、执着于小情小爱的小时代。这其中彰显的,又是见“物”不见“人”的电影小时代。而我们缺少的,则是像《一次别离》《爸妈不在家》以及《无人区》等影片里面,有着“人”的气息和血肉,有着对人生理想和时代命运思考和感受的电影大时代!
四、结语
通过将《无人区》放到宁浩作品的谱系之中分析,不仅让我们看到一位商业片导演的自我革新之路,也感受到了在当前环境下的创新之艰。这不仅是电影体制的问题,它更与电影创作者的自我坚守密不可分。
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当所有人把票房作为唯一指标时,艺术良心才会变得那么耀眼”。③当下中国电影已经长久地处于“无人区”,我们越来越期待走入有血有肉鲜活的“有人区”。反映现实、剖析人性、重拾宏大叙事等也将成为中国电影创作需要突破的重点领域。这是文艺发展自身的要求,也契合着“中国梦”这一执政理念。
注释:
① 佳构剧,又叫做巧凑剧,是情节剧的一种。是专指以复杂、讲究的情节著称的戏剧作品。19世纪流行于欧洲。特点是运用雕琢的布局,离奇的情节和紧张的场面,以激起观众的兴奋情绪,偏重追求剧场效果而忽视思想内容。
② 《李安谈金马:〈一代宗师〉一度让人搞不清要干吗》,来源:佛山在线,http://www.fsonline.com.cn/articles_78424.html。
③ 米奇:《中国电影的无人区——50部被忽视的华语电影》,发布于:2011-05-19。来源:http://i.mtime.com/mickey2010/blog/5993957/。
(作者潘桦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艳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2013级电影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