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枯萎病识别与综合防控技术
2014-03-03王书龙
王书龙
西瓜枯萎病识别与综合防控技术
王书龙
西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属真菌病害。该病对西瓜危害很大,发病轻者植株矮化、黄化,结实率低,瓜小,严重者几乎绝产。近年来,宝鸡市陈仓区西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当地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危害也随之普遍和严重。如何科学识别西瓜枯萎病的症状表现、了解病害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预防控制,对扩大种植规模和提高西瓜品质、增收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结合生产实践,将西瓜枯萎病的识别及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广大种植户在生产中参考。
1 症状识别
西瓜全生育期均可发病,而以开花、伸蔓到结果期发病最重。幼苗受害,幼芽在土壤中即腐烂死亡,不出苗。出苗后发病,顶端呈失水状,子叶和叶片萎蔫下垂,茎基部萎缩变褐,发生猝倒而死亡。伸蔓时发病,根部初期变褐色,后腐烂,开始时茎蔓基部叶片萎蔫,后逐渐向上发展到全株枯死。成株发病时,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似缺肥状,并逐渐向上发展。病情发展缓慢时,萎蔫不显著或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持续数天后,全株萎蔫枯死。一株中也常有部分枝蔓萎蔫,后逐渐蔓延至全株,有时主蔓枯萎,而在茎基部长出不定根,生出新的侧枝。也有时同一枝蔓半边发病半边健全。急性发病时,茎叶突然由下向上枯萎,以中午表现最为明显,夜间恢复,反复5~10天全株萎蔫死亡。病株到后期,茎基部变褐色,表皮粗糙,节部及节间出现褐色条斑,常伴有树脂状胶汁溢出,干后呈红黑色。横切病蔓,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皮层剥离,木质部开裂,根部腐烂仅见黄褐色纤维。天气潮湿时,病部常见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2 发生条件
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生活能力很强,可在土壤中存活8~10年。病原菌在8~34℃下均能生长,以24~32℃最为适宜。pH值为4.6~6的土壤发病较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底肥不足、氮肥过量、大水漫灌和连作都会引起或加重枯萎病的发生。
3 发生规律
种植抗(耐)病性差、植株长势弱的品种发生重。施肥不科学,偏施氮肥、有机肥缺乏的田块发病重。连作田块发生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生越重。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的田块发生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发生重。田间管理粗放、病虫防治不及时的田块发生重。
4 防治技术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上的主要病害,它可以通过土壤、种子、农家肥、流水等传播,在西瓜生长的各个时期都能发生。因此,在防治上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是减轻枯萎病危害、取得西瓜丰收的最有效途径。
1)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西瓜品种是首选措施,可选择种植西农八号、丰抗八号等抗枯萎品种。
2)嫁接栽培。由于西瓜枯萎病病菌难以侵染葫芦、瓠瓜、南瓜等,以这些作物为砧木进行嫁接换根,是目前解决西瓜枯萎病的较好途径。
3)种子消毒处理。播种前可用50%克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量的0.3%。也可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泡30~60分钟,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60分钟,以杀死种子表面的枯萎病病菌及炭疽病病菌,捞出种子后用清水冲洗2~3次,再进行浸种、催芽、播种。
4)合理轮作倒茬。种过西瓜的地块一般要6~8年才能再种西瓜,一般轮作4年后,土壤中的病菌即可大大减少,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水旱轮作效果会更好。
5)将土壤调理剂或冲施肥与肥料混用。重茬地种西瓜在幼苗定植前,结合整地每亩用赛众土壤调理剂30 kg或NEB冲施肥10 kg,与肥料混用一次施入,可起到改良土壤、平衡营养供给、提高植株抗病力的作用。
6)药剂防治。西瓜枯萎病是维管束病害,一旦发病,必须立即进行药液灌根。实践证明,采取药液灌根加叶面喷雾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初发病株,以根部为中心,挖8~10 cm深和宽的圆坑,勿伤根部表皮,每株灌药500 mL。药剂可选用40%多菌灵悬浮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多氧清水剂300倍液或4%农抗120水剂500倍液,5~7天后再灌根1次,灌根后覆土封坑,同时可选用以上任一种药剂进行叶面喷雾。
王书龙,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721300。
201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