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1例

2014-03-03刘巨鹏

现代临床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室速阿片心电监护

刘巨鹏,白 萍

(包钢第三职工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患者,男性,53岁,因服用药酒约50 mL后出现胸闷、胸痛、肩背部疼痛3 h伴大汗而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心电图示心律失常-频发室早。先后予普罗帕酮1 mg/kg稀释后5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 mg 静脉注射后病情未缓解,随后收入住院。到达病房后口周、舌麻木,频繁恶心,呕吐大量胃内容物,有酒精味,流涎,腹泻,呼吸困难,咯痰,四肢湿冷、麻木,烦躁不安。体格检查:体温35 ℃,脉搏细弱,血压79/50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80%~85%,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弱,心率约18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呈阴性。心电图示:持续性室速。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92×109/L,血红蛋白149 g/L,血小板计数247×109/L,淋巴细胞计数5.12×109/L。肌红、钙蛋白、心肌酶检查结果正常。

追问病史患者服用药酒(含川乌、草乌)约50 mL后出现中毒症状,诊断为急性乌头碱中毒。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暂不予洗胃处理,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暖。心电监护示:持续性室速,重点在于处理心律失常,予胺碘酮150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以1 mg/min连续静脉滴注,室速反复发作,再次予胺碘酮150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随后以1.5 mg/min静滴维持。心电监护:室速发作减少,可有窦性夺获,心室率波动于80~130次/min,但出现烦躁不安加重,骂人、打人不能自控,予以镇静治疗后,入睡约10 min,再次出现烦躁不安,室速发作稍增加,缓慢静滴纳洛酮后逐渐缓解,心律失常趋于稳定。心电监护见频发室早,将胺碘酮逐渐调制0.75 mg/min、艾司洛尔调制0.5 mg/min静滴维持。因大量呕吐、腹泻、大汗,血容量不足,积极扩容,抗休克,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经过2.5 h抢救,该患者循环、呼吸逐渐平稳,尿量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血压波动于100~120/70~80 mmHg,意识清醒,四肢变暖,口唇红润,心电监护心率波动于62~71次/min,窦性心律。

乌头属植物全株有毒,含生物碱及乌头多糖,须经炮制加工后使乌头碱水解,让其毒性减低方可药用。各品种加工方法不同,乌头碱含量差异显著。经测定,生川乌、草乌中乌头碱含量高。它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功效,民间多治疗外伤、腰痛、关节痛,中毒病例时有发生,死亡率高。经消化道中毒者,一般在服药后10~180 min内发病。乌头碱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先兴奋后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其次是先兴奋后麻痹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枢,最后则可由于呼吸麻痹、中枢抑制而死亡。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导致乌头碱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利多卡因能选择性抑制心肌传导性,降低自律性,消除异位节律。应用无效时,及时改用胺碘酮。胺碘酮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纳洛酮为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对抗乌头碱的毒性作用,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阻滞内啡肽所介导的心、肺、脑功能抑制,增加血流灌注,促使其功能的恢复。另外,纳洛酮抑制中性粒细胞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自由基,稳定溶酶体膜,对心肌细胞、脑细胞有保护作用,减轻再灌注损伤,同时纳洛酮还可通过血脑屏障,拮抗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逆转其对中枢神经、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效应,使呼吸、循环改善,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积极扩容,抗休克,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避免低血钾,低血镁影响胺碘酮发挥作用。乌头碱在体内代谢迅速,分布较快,清除也迅速,主要由尿中排出,所以迅速扩容维持有效血容量,保持肾灌注,促进排尿,减少毒物吸收,减轻中毒症状十分重要。为了防止乌头碱中毒,应该合理应用,规范药物用量、用法,注意个体差异及配伍等因素,勿滥用。

猜你喜欢

室速阿片心电监护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一例室速患者床边除颤的护理进展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液体敷料对心电监护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研究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阿片王国之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