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DNA、MP—IgM及MP—IgG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动态变化
2014-03-03黄淑媛等
黄淑媛等
[摘要] 目的 探讨MP-DNA、MP-IgM及MP-IgG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患儿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98例患儿均留取咽拭子和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的MP-DNA;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采用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G。MP-DNA阳性或MP-IgM阳性或两者都是阳性者均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观察分析确诊病例在不同病程时MP-DNA、MP-IgM及MP-IgG的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 98例患儿在就诊当天MP-DAN的阳性率达76.53%,随着病程的延长,MP-DNA阳性率逐渐下降;MP-IgM的阳性率在就诊当天为36.73%,大约2周时达高峰,后缓慢下降;MP-IgG在就诊当天的阳性率很低,只有3.06%,大约4周时达高峰,至第8周时仍持续高值,三者在不同病程时期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就诊当天、治疗后1、2、4及8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不同的病程时期应动态监测MP-DAN、MP-IgM及MP-IgG,并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优势互补,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减少漏诊和误诊,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儿童;动态变化
[中图分类号] R3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95-03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有近40%由MP引起[1-2]。随着MP的变迁,MP已成为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并且感染率呈上升趋势[3-4],发病年龄也逐渐趋小。据临床报道,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MP感染的效果显著,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故及时准确的诊断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避免延误MP感染的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并能降低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出MP感染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98例MP-DNA阳性或MP-IgM阳性或两者均为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MP-DNA、MP-IgM及MP-IgG在儿童MP感染中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患儿的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3月以本福利中心及东莞市南城医院98例MP-DNA阳性或MP-IgM阳性或两者均阳性的门诊及住院M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13岁,其中,男52,女46例。
1.2 方法
每例患儿均取就诊当天、1周、2周、4周及8周的咽拭子检测MP-DAN,并同时抽血进行MP-IgM及MP-IgG检测;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商品名:希舒美,辉瑞制药有限公司,0.1 g/袋),10 mg/(kg·d),1次/d,用3 d停4 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
1.2.1 MP-IgG的测定 采用ELISA方法,由晶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的MP-IgG抗体试剂盒,操作参照试剂盒内说明书,标本OD值与阴性对照OD值比较,以OD值≥2.0为阳性。
1.2.2 MP-IgM的测定 采用颗粒凝集法,Sero-Dia-Myco Ⅱ试剂盒由日本Fujirebio Inc提供,血清抗体56℃灭活,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进行,同时设立阳性与阴性对照孔,滴度≥80为阳性。
1.2.3 MP-DNA的测定 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的MP-DNA,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仪器采用美国生物系统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98例患儿入选,随着病情的好转及治愈,至第8周时只有75例患儿参与随访。就诊当天患儿MP-DAN的阳性率最高,达76.53%,随着病程的进展,MP-DNA的阳性率逐渐下降;MP-IgM的阳性率至第2周时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MP-IgG在就诊当天的阳性率很低,至第4周时达高峰,至第8周时仍持续高值。MP-DNA、MP-IgM及MP-IgG在不同病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三者对MP感染的诊断价值高低因病程不同而异(表1,图1)。
表1 患儿不同病程MP-DNA、MP-IgM及MP-IgG阳性率的比较[n(%)]
图1 患儿不同病程MP-DNA、MP-IgM及MP-IgG阳性率的
动态变化情况直方图
3 讨论
MP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是继细菌、病毒后,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又一常见的病原,且MP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危害较大,严重者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等肺外并发症[5]。MP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无效,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显著。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及如何提高MP感染的诊断水平受到普遍关注。MP的分离培养虽然对诊断和鉴别有决定性意义,但是由于耗时较长,培养较困难,且检出率低,故在临床上很少应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是目前临床诊断MP感染的最常用的实验室证据[6-7]。
MP-IgM是机体受MP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于发病后1~2 d即可检出,大部分患者在感染后1周内出现,少部分患儿在感染后7~10 d出现,约2周时达到高峰,可以持续12~16周甚至更长的时间[8],IgM抗体阳性可作为早期或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本研究提示,患儿MP-IgM在就诊当天的阳性率为36.73%,至第2周时为79.59%,达到高峰,直至第8周时仍有较高的阳性率。MP-IgG的出现较晚,从病程第2周起阳性率开始增高,至第4周时达高峰,第8周时仍居高不下,基本与文献报道一致。
国内普遍认为,MP-IgM在感染3~7 d后出现,比MP-IgG出现早,提示MP近期和当前感染,但MP-IgM阳性并不总是表示当前的感染状态,部分患者可达半年之久,在某些病例中,MP-IgM 在感染1年后仍然持续存在;另外,MP-IgM 在再次感染MP后含量极微,或者无法检测到[9]。MP-IgM抗体的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年龄:婴幼儿免疫系统尚处于发展期,发育还未完全,在MP感染后患儿抗体生成不足,影响抗体检出阳性率;②病程: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MP-IgM抗体发病1周左右时才开始上升,对于病程<1周的患儿,检测MP-IgM抗体时容易造成漏诊、误诊;③机体免疫状态: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其免疫反应低,IgM升高幅度很小,导致MP-IgM抗体的阳性率低。因此,血清MP-IgM抗体的检测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7,10],仅依赖于MP-IgM 的检测,有可能造成误诊或漏诊。而IgG较IgM出现晚,在体内持续时间较长,可以作为回顾性诊断和亚急性感染状态的指标,进行病原学追踪。故需结合MP-DNA和MP-IgG以减少漏诊和误诊,并进行病原学追踪。
与MP-IgM相比,MP-DNA阳性率在发病初期就很高,且不受病程是否达到高峰及感染程度的影响,而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11]。尚晓云[12]发现,不少经临床及实时定量PCR确诊的MP感染患儿,仅在出院前的最后1次MP-IgM检测才出现阳性,有些病后1周MP-IgM为阴性的MP感染患儿,其病情可能较阳性者严重。如果研究者只选择MP-IgM阳性的患儿,就有可能可能忽略了即将进展为重症临床表现的患儿[13]。因此,在发病初期MP-DNA对MP感染患儿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MP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MP-DNA在发病初期的阳性率较高,随着治疗和病情的转归,阳性率迅速下降转阴,表明MP-DNA可以直观地反映MP在体内感染和复制的情况。通过观察MP-DNA动态变化,可以为临床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14],故应联合动态监测MP-DNA和MP-IgM来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本研究通过观察MP-DNA在不同病程的动态变化,发现患儿的MP-DNA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康复好转其阳性率逐渐下降,表明MP-DNA可以直观地反映MP在体内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可以为临床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可用于患儿病情转归的预测评估。
综上所述,临床中遇到怀疑为MP感染的患儿时最好同时检测MP-DNA、MP-IgM及MP-IgG,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而动态检测MP-DNA、MP-IgM及MP-IgG,既可在诊断中优势互补,又可了解疾病的病程及转归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 叶顺章.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诊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9-95.
[3] 苏文,胡爱霞,徐辉浦,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分析[J].中华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6(6):853-855.
[4] Tamura A,Matsubara K,Tanak T,et al.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for refractory mycoplasm pneumonia in children[J].J Infect,2008,57(3):223-228.
[5] 何勤,李艳.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45.
[6] 陈映雪.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3):30-31.
[7] 齐振勇,葛俊丽,齐振水.MP-DNA与IgM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程中动态检测的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4-19.
[8] 王贵年,马进强,苏艾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4):458-460.
[9] 马敏,曹兰芳,陆伟蓉.血清MP-IgM、MP-IgA和MP-IgG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3,3(2):4-6.
[10] 董传莉,谢怀珍.不同年龄组支原体肺炎分析[J].蚌埠医学院院报,2008,33(3):333-335.
[11] 张晓波,陆爱珍.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评价[J].中华儿科杂志,2008, 46(6):442-444.
[12] 尚晓云.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临床问题[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5):385-389.
[13] Lee KY.Pediatric Respiratory infections by Mycoplasm pneumoniae[J].Expea Rev Anti Infect Ther,2008,6(4):509-521.
[14] Kashyap B,Kumar S,Sethi GR,et al.Comparison of PCR,culture & serological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ounity 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J].Indian J Med Res,2008, 128(2):134-139.
(收稿日期:2013-11-26 本文编辑:袁 成)
国内普遍认为,MP-IgM在感染3~7 d后出现,比MP-IgG出现早,提示MP近期和当前感染,但MP-IgM阳性并不总是表示当前的感染状态,部分患者可达半年之久,在某些病例中,MP-IgM 在感染1年后仍然持续存在;另外,MP-IgM 在再次感染MP后含量极微,或者无法检测到[9]。MP-IgM抗体的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年龄:婴幼儿免疫系统尚处于发展期,发育还未完全,在MP感染后患儿抗体生成不足,影响抗体检出阳性率;②病程: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MP-IgM抗体发病1周左右时才开始上升,对于病程<1周的患儿,检测MP-IgM抗体时容易造成漏诊、误诊;③机体免疫状态: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其免疫反应低,IgM升高幅度很小,导致MP-IgM抗体的阳性率低。因此,血清MP-IgM抗体的检测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7,10],仅依赖于MP-IgM 的检测,有可能造成误诊或漏诊。而IgG较IgM出现晚,在体内持续时间较长,可以作为回顾性诊断和亚急性感染状态的指标,进行病原学追踪。故需结合MP-DNA和MP-IgG以减少漏诊和误诊,并进行病原学追踪。
与MP-IgM相比,MP-DNA阳性率在发病初期就很高,且不受病程是否达到高峰及感染程度的影响,而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11]。尚晓云[12]发现,不少经临床及实时定量PCR确诊的MP感染患儿,仅在出院前的最后1次MP-IgM检测才出现阳性,有些病后1周MP-IgM为阴性的MP感染患儿,其病情可能较阳性者严重。如果研究者只选择MP-IgM阳性的患儿,就有可能可能忽略了即将进展为重症临床表现的患儿[13]。因此,在发病初期MP-DNA对MP感染患儿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MP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MP-DNA在发病初期的阳性率较高,随着治疗和病情的转归,阳性率迅速下降转阴,表明MP-DNA可以直观地反映MP在体内感染和复制的情况。通过观察MP-DNA动态变化,可以为临床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14],故应联合动态监测MP-DNA和MP-IgM来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本研究通过观察MP-DNA在不同病程的动态变化,发现患儿的MP-DNA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康复好转其阳性率逐渐下降,表明MP-DNA可以直观地反映MP在体内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可以为临床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可用于患儿病情转归的预测评估。
综上所述,临床中遇到怀疑为MP感染的患儿时最好同时检测MP-DNA、MP-IgM及MP-IgG,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而动态检测MP-DNA、MP-IgM及MP-IgG,既可在诊断中优势互补,又可了解疾病的病程及转归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 叶顺章.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诊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9-95.
[3] 苏文,胡爱霞,徐辉浦,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分析[J].中华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6(6):853-855.
[4] Tamura A,Matsubara K,Tanak T,et al.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for refractory mycoplasm pneumonia in children[J].J Infect,2008,57(3):223-228.
[5] 何勤,李艳.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45.
[6] 陈映雪.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3):30-31.
[7] 齐振勇,葛俊丽,齐振水.MP-DNA与IgM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程中动态检测的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4-19.
[8] 王贵年,马进强,苏艾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4):458-460.
[9] 马敏,曹兰芳,陆伟蓉.血清MP-IgM、MP-IgA和MP-IgG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3,3(2):4-6.
[10] 董传莉,谢怀珍.不同年龄组支原体肺炎分析[J].蚌埠医学院院报,2008,33(3):333-335.
[11] 张晓波,陆爱珍.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评价[J].中华儿科杂志,2008, 46(6):442-444.
[12] 尚晓云.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临床问题[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5):385-389.
[13] Lee KY.Pediatric Respiratory infections by Mycoplasm pneumoniae[J].Expea Rev Anti Infect Ther,2008,6(4):509-521.
[14] Kashyap B,Kumar S,Sethi GR,et al.Comparison of PCR,culture & serological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ounity 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J].Indian J Med Res,2008, 128(2):134-139.
(收稿日期:2013-11-26 本文编辑:袁 成)
国内普遍认为,MP-IgM在感染3~7 d后出现,比MP-IgG出现早,提示MP近期和当前感染,但MP-IgM阳性并不总是表示当前的感染状态,部分患者可达半年之久,在某些病例中,MP-IgM 在感染1年后仍然持续存在;另外,MP-IgM 在再次感染MP后含量极微,或者无法检测到[9]。MP-IgM抗体的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年龄:婴幼儿免疫系统尚处于发展期,发育还未完全,在MP感染后患儿抗体生成不足,影响抗体检出阳性率;②病程:抗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MP-IgM抗体发病1周左右时才开始上升,对于病程<1周的患儿,检测MP-IgM抗体时容易造成漏诊、误诊;③机体免疫状态: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其免疫反应低,IgM升高幅度很小,导致MP-IgM抗体的阳性率低。因此,血清MP-IgM抗体的检测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7,10],仅依赖于MP-IgM 的检测,有可能造成误诊或漏诊。而IgG较IgM出现晚,在体内持续时间较长,可以作为回顾性诊断和亚急性感染状态的指标,进行病原学追踪。故需结合MP-DNA和MP-IgG以减少漏诊和误诊,并进行病原学追踪。
与MP-IgM相比,MP-DNA阳性率在发病初期就很高,且不受病程是否达到高峰及感染程度的影响,而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11]。尚晓云[12]发现,不少经临床及实时定量PCR确诊的MP感染患儿,仅在出院前的最后1次MP-IgM检测才出现阳性,有些病后1周MP-IgM为阴性的MP感染患儿,其病情可能较阳性者严重。如果研究者只选择MP-IgM阳性的患儿,就有可能可能忽略了即将进展为重症临床表现的患儿[13]。因此,在发病初期MP-DNA对MP感染患儿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MP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MP-DNA在发病初期的阳性率较高,随着治疗和病情的转归,阳性率迅速下降转阴,表明MP-DNA可以直观地反映MP在体内感染和复制的情况。通过观察MP-DNA动态变化,可以为临床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14],故应联合动态监测MP-DNA和MP-IgM来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本研究通过观察MP-DNA在不同病程的动态变化,发现患儿的MP-DNA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康复好转其阳性率逐渐下降,表明MP-DNA可以直观地反映MP在体内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可以为临床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可用于患儿病情转归的预测评估。
综上所述,临床中遇到怀疑为MP感染的患儿时最好同时检测MP-DNA、MP-IgM及MP-IgG,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治疗,而动态检测MP-DNA、MP-IgM及MP-IgG,既可在诊断中优势互补,又可了解疾病的病程及转归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 叶顺章.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诊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9-95.
[3] 苏文,胡爱霞,徐辉浦,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分析[J].中华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6(6):853-855.
[4] Tamura A,Matsubara K,Tanak T,et al.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for refractory mycoplasm pneumonia in children[J].J Infect,2008,57(3):223-228.
[5] 何勤,李艳.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45.
[6] 陈映雪.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3):30-31.
[7] 齐振勇,葛俊丽,齐振水.MP-DNA与IgM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程中动态检测的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4-19.
[8] 王贵年,马进强,苏艾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4):458-460.
[9] 马敏,曹兰芳,陆伟蓉.血清MP-IgM、MP-IgA和MP-IgG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3,3(2):4-6.
[10] 董传莉,谢怀珍.不同年龄组支原体肺炎分析[J].蚌埠医学院院报,2008,33(3):333-335.
[11] 张晓波,陆爱珍.肺炎支原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评价[J].中华儿科杂志,2008, 46(6):442-444.
[12] 尚晓云.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临床问题[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5):385-389.
[13] Lee KY.Pediatric Respiratory infections by Mycoplasm pneumoniae[J].Expea Rev Anti Infect Ther,2008,6(4):509-521.
[14] Kashyap B,Kumar S,Sethi GR,et al.Comparison of PCR,culture & serological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ounity 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J].Indian J Med Res,2008, 128(2):134-139.
(收稿日期:2013-11-26 本文编辑: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