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期间加强腹式呼吸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03刘建生熊丽娇王立群
刘建生 熊丽娇 王立群
[摘要] 目的 观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期间加强腹式呼吸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指导加强腹式呼吸。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4、8、24 h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呼吸频率、心率,统计住院时间。 结果 经指导加强腹式呼吸运动后试验组患者血气改善速度及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结论 加强腹式呼吸是住院期间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加强腹式呼吸;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33-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中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住院期间,常表现气短或呼吸困难,易导致患者焦虑不安。加强腹式呼吸运动,可增加横膈移动范围,增加肺泡通气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评价中重度AECOPD患者住院期间加强腹式呼吸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中重度AECOPD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6~77岁,平均(62.0±4.8)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1]标准;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能配合有意识加强腹式呼吸指导。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COPD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指导加强腹式呼吸运动,具体步骤如下:①指导者向试验组患者讲解加强腹式呼吸运动的目的和意义。②进行腹式呼吸运动指导,具体方法:患者仰卧或半卧位,指导者站于患者右边,将右手放在患者腹部;嘱患者有意收缩腹部,指导者右手随腹部下凹而向下轻压,随后患者有意让腹部隆起,同时手随腹部隆起而抬起;由此让患者感知腹部运动;在患者能熟练进行腹部运动后,嘱其在呼气时有意收缩腹部,同时指导者手随腹部下陷,吸气时有意让腹部隆起,同时指导者手随腹部抬起,从而达到加强腹式呼吸运动的效果;患者熟练加强腹式呼吸运动后,嘱患者有意加强自主腹式呼吸,即呼气时腹部收缩,吸气时隆起腹部,规律进行,每天早中晚进行3次,每次保证>1 h。
1.2.2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及治疗2~4、8、24 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呼吸频率(RR)、心率(HR);②住院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RR及HR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RR、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指导加强腹式呼吸运动治疗后,试验组RR、HR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结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指导加强腹式呼吸运动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动脉氧分压(PaO2)更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更低、pH值恢复到正常值速度更快,试验组血气改善速度及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6±3.2) d,对照组为(16.4±3.7) 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02)。
3 讨论
COPD发病率高,死亡及致残率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且呈不断增长趋势,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2]。COPD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肺功能逐渐下降、生存质量逐渐恶化、病死率逐渐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目前在我国,COPD导致的经济负担占所有疾病的首位,COPD患者支出的主要部分是在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治疗阶段。
COPD住院患者由于呼吸泵负荷的增加、营养不良、代谢异常都会导致呼吸肌的疲劳和功能异常[4],常表现为严重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缓解机体缺氧状况[5-6],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的传统的吸氧及药物治疗难以快速达到理想疗效,导致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而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发症多,难于护理,易对呼吸机产生依赖造成脱机困难,难以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因此,寻找新的、简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腹式呼吸是指在呼吸运动中通过膈肌运动改变胸腔上下径,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的呼吸法。膈肌是人体主要的吸气肌,负担人体60%~75%的通气需要,平静呼吸时横膈的移动范围在1~2 cm,深呼吸时可达7~10 cm[7],有研究表明,膈肌每下降1 cm,肺的通气量可增加200~300 ml[8]。自1938年美国Soley和Shock提出腹式呼吸训练治疗的概念以来,腹式呼吸以其在调节自主神经、心血管系统中的独特功能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已将其应用于高通气综合征及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9]。对于COPD患者,腹式呼吸训练治疗多用于稳定期的康复治疗,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该项训练使呼吸肌的抗疲劳能力增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通气能力,显著改善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缓解咳嗽、咳痰、活动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0-12]。
中重度AECOPD患者住院期间,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13],同时缺氧,呼吸困难明显,出现呼吸浅快,无效腔比例增加,通气效率降低[14]。另外,由于气道阻力的增加,辅助呼吸肌的参与,COPD患者易产生胸腹矛盾呼吸,即吸气时胸廓下部以及腹部内陷。这种高频率、低潮量的表浅呼吸不能保证有效的通气量,是出现机体缺氧、加重呼吸困难症状的重要原因[15]。
本研究通过指导A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住院期间有意识的加强腹式呼吸运动,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使膈肌的收缩力加强,提高呼吸效率[16],特别是在指导加强腹式呼吸运动过程中强调腹式呼吸应以收缩腹肌(呼气)开始,以便患者迅速掌握要点,有效的自主进行加强腹式呼吸运动,终止胸腹矛盾呼吸,减少呼吸做功,增加横膈移动范围,改善因为辅助呼吸肌不合理参与导致的浅快呼吸,增加了肺泡通气量,迅速改善呼吸困难,从而进一步有效缓解缺氧状况,最终达到缩短急性加重期病程、减少住院花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3] 陈丽,刘升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炎症及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170-4171.
[4] O′Donnell DE,Bertley JC,Chau LK,et al.Qualitative aspects of exertional breathlessness in chronic airflow limitation: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155(1):109-115.
[5] 李艳肖,史金英,袁德琴,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3):75-77.
[6] 赵晓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变指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65-166.
[7] 姚泰.生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7.
[8] 张峻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肌疲劳及呼吸肌锻炼[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4):85-86.
[9] 张力军.腹式呼吸训练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1):63-66.
[10] 项汉平,任建生,贾海如,等.腹式呼吸法对人体呼吸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57-59.
[11] Weiner P,Magadle R,Beckerman M,et al.Maintenance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COPD patients:one year follow-up[J].Eur Respir J,2004,23(1):61-65.
[12] 吴学敏,侯来永,白伟,等.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07-310.
[13] 朱蕾,刘又宁,钮善福,等.临床呼吸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1.
[14] 刘先胜,徐永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2):861-863.
[15] 张江平,何文艳,李莲,等.腹式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10(3):159-160.
[16] 邢西迁.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的训练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9):858-863.
(收稿日期:2013-12-05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中重度AECOPD患者住院期间,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13],同时缺氧,呼吸困难明显,出现呼吸浅快,无效腔比例增加,通气效率降低[14]。另外,由于气道阻力的增加,辅助呼吸肌的参与,COPD患者易产生胸腹矛盾呼吸,即吸气时胸廓下部以及腹部内陷。这种高频率、低潮量的表浅呼吸不能保证有效的通气量,是出现机体缺氧、加重呼吸困难症状的重要原因[15]。
本研究通过指导A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住院期间有意识的加强腹式呼吸运动,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使膈肌的收缩力加强,提高呼吸效率[16],特别是在指导加强腹式呼吸运动过程中强调腹式呼吸应以收缩腹肌(呼气)开始,以便患者迅速掌握要点,有效的自主进行加强腹式呼吸运动,终止胸腹矛盾呼吸,减少呼吸做功,增加横膈移动范围,改善因为辅助呼吸肌不合理参与导致的浅快呼吸,增加了肺泡通气量,迅速改善呼吸困难,从而进一步有效缓解缺氧状况,最终达到缩短急性加重期病程、减少住院花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3] 陈丽,刘升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炎症及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170-4171.
[4] O′Donnell DE,Bertley JC,Chau LK,et al.Qualitative aspects of exertional breathlessness in chronic airflow limitation: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155(1):109-115.
[5] 李艳肖,史金英,袁德琴,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3):75-77.
[6] 赵晓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变指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65-166.
[7] 姚泰.生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7.
[8] 张峻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肌疲劳及呼吸肌锻炼[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4):85-86.
[9] 张力军.腹式呼吸训练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1):63-66.
[10] 项汉平,任建生,贾海如,等.腹式呼吸法对人体呼吸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57-59.
[11] Weiner P,Magadle R,Beckerman M,et al.Maintenance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COPD patients:one year follow-up[J].Eur Respir J,2004,23(1):61-65.
[12] 吴学敏,侯来永,白伟,等.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07-310.
[13] 朱蕾,刘又宁,钮善福,等.临床呼吸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1.
[14] 刘先胜,徐永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2):861-863.
[15] 张江平,何文艳,李莲,等.腹式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10(3):159-160.
[16] 邢西迁.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的训练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9):858-863.
(收稿日期:2013-12-05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中重度AECOPD患者住院期间,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13],同时缺氧,呼吸困难明显,出现呼吸浅快,无效腔比例增加,通气效率降低[14]。另外,由于气道阻力的增加,辅助呼吸肌的参与,COPD患者易产生胸腹矛盾呼吸,即吸气时胸廓下部以及腹部内陷。这种高频率、低潮量的表浅呼吸不能保证有效的通气量,是出现机体缺氧、加重呼吸困难症状的重要原因[15]。
本研究通过指导A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住院期间有意识的加强腹式呼吸运动,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使膈肌的收缩力加强,提高呼吸效率[16],特别是在指导加强腹式呼吸运动过程中强调腹式呼吸应以收缩腹肌(呼气)开始,以便患者迅速掌握要点,有效的自主进行加强腹式呼吸运动,终止胸腹矛盾呼吸,减少呼吸做功,增加横膈移动范围,改善因为辅助呼吸肌不合理参与导致的浅快呼吸,增加了肺泡通气量,迅速改善呼吸困难,从而进一步有效缓解缺氧状况,最终达到缩短急性加重期病程、减少住院花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3] 陈丽,刘升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道炎症及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170-4171.
[4] O′Donnell DE,Bertley JC,Chau LK,et al.Qualitative aspects of exertional breathlessness in chronic airflow limitation: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155(1):109-115.
[5] 李艳肖,史金英,袁德琴,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3):75-77.
[6] 赵晓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变指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65-166.
[7] 姚泰.生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7.
[8] 张峻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肌疲劳及呼吸肌锻炼[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4):85-86.
[9] 张力军.腹式呼吸训练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22(1):63-66.
[10] 项汉平,任建生,贾海如,等.腹式呼吸法对人体呼吸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57-59.
[11] Weiner P,Magadle R,Beckerman M,et al.Maintenance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COPD patients:one year follow-up[J].Eur Respir J,2004,23(1):61-65.
[12] 吴学敏,侯来永,白伟,等.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07-310.
[13] 朱蕾,刘又宁,钮善福,等.临床呼吸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1.
[14] 刘先胜,徐永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2):861-863.
[15] 张江平,何文艳,李莲,等.腹式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4,10(3):159-160.
[16] 邢西迁.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的训练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9):858-863.
(收稿日期:2013-12-05 本文编辑: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