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特征及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2014-03-02陈娜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陈娜(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现状、特征及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陈娜(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
近年来,我国理财类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本文在综合比较互联网销售基金类产品、证券经纪业务、保险业务的现状、特征及其风险基础上,重点分析理财类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支撑。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现状;特征
一、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理财类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互联网形式向投资者提供理财服务,它强调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主动挖据信息,深入解读数据,思考客户问题,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判客户需求,定位客户资源,从而提供定点、有针对性的理财服务。现有的理财类互联网金融大体可以分为互联网企业销售基金产品、互联网企业证券经纪业务、互联网企业销售保险产品三类(见表1)。
表1 国内理财类互联网金融平台类业务主要业态
1、互联网销售基金类产品的发展现状
2011年,央行发布了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的牌照,网络支付牌照的发放拓宽了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的渠道,极大地加速了互联网企业基金销售业务的发展。2013年3月15日证监会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基金销售、基金销售支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业务规定,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互联网基金的销售业务的发展。2013年6月初支付宝公司推出了“余额宝”,对接天弘基金公司管理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受余额宝效应的影响,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竞相推出余额宝类的金融产品(见表2)。
表2 互联网公司推出余额宝类的金融产品
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底,货币基金规模已突破14000亿元,超越股票型基金坐上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头把交椅(见图1)。互联网企业的理财平台类业务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供了全面便捷的金融产品投资平台,用户可以快捷地获得各类金融产品的信息并在金融产品中进行选择。货币基金通过余额宝、活期宝的方式直接接触客户,跨过传统客户经理门槛,将货币基金这一高流动资产的理财属性和普通百姓的消费支付需求进行融合,加速了银行负债端中对个人储蓄存款的分流。货币市场基金净值与储蓄存款的比值也由2013年6月末的0.83%,快速上升到2014年3月末的3.21%(见图2)。
2、互联网企业证券经纪业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企业证券经纪业务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本身的特质,创新设计新的金融服务功能和业务种类。2013年11月,国金证券宣布与腾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全方位、全业务领域的深度合作。双方通过金融创新和互联网技术创新,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在线金融服务平台。2014年2月,腾讯与国金证券合作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佣金宝”正式上线,证券业首个“1+1+1”互联网证券服务产品诞生。
中国目前的佣金水平在万分之八左右,未来互联网券商的出现会将中国证券行业的平均佣金率拉低50%—60%左右。从华泰的万分之三佣金网上开户和国金的万分之二“佣金宝”的推出,可以看出端倪(见表3)。中国目前有超过100家证券公司,而未来网络券商行业将会有着极高的集中度。这既有互联网券商本身特性的决定因素,也是证券行业从管制到放开的必然道路。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网络证券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有5-10家左右的互联网券商占据中国零售经纪业务的80%左右。
表3 证券公司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
3、互联网企业保险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互联网络保险销售的产品除车险外,主要是一些简单的意外险、健康险、小额保险理财产品,复杂寿险、健康险、医疗险等产品则在小范围的试点中。以寿险为例,通过网上直销的寿险产品占比很小,主要是因为在销售寿险产品时还需要安全告知等环节,需要面对面的服务。
我国互联网企业保险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互联网企业保险代理销售、专业的网络保险公司。两种模式有其各自的特点(见表4)。互联网企业涉足保险业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提高用户粘度,建立专业的保险代理平台能够突出电商平台代理保险的优势。而“众安在线”则是纯粹的网络保险,它突破了国内现有保险营销和产品设计模式,不设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主要销售责任险和保证险。“众安在线”的成立,是国内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创新形式。
表4 我国互联网保险销售模式比较
二、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及风险
1、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信息是金融的核心,构成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金融信息中,最核心的是资金供需双方信息,特别是资金需求方的信息(如借款者、发债企业、股票发行企业的财务信息等)。投资者通过互联网可轻松掌握全国甚至全球的理财资讯,信息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2、互联网理财服务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
互联网理财服务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包括设立庞大经营网点的费用、通信费用、数据挖据费用等。互联网的开放性、无边界性,促使服务供应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费用。数据统计显示,发展虚拟理财网站的投资仅为250-1000万元,日常费用仅为5-20万元,显著低于新建一家营业部的费用。此外,信息共享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增强风险可控性。与传统金融相比,可以监控众多交易主题的资金流,这大大地降低了风险控制成本。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能将电商平台外的数据加以筛选以降低风险。
3、互联网理财空间覆盖率广
互联网理财的空间覆盖面可达全球,时间上真正做到了“7*24”小时营业,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以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联合推出的“余额宝”为例,用户把支付宝中的余额转入“余额宝”,就可以购买货币基金,最低购买额无下限,还可以随时使用余额宝的资金进行网购,实现“T+0”的高流动性,同期收益率高于开放式理财产品。此后,腾讯、百度、网易、数米网等互联网企业也相继推出“理财通”、“百度百赚”“活期宝”、“收益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金融机构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4、理财类互联网金融规模增长速度高
随着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等安全防范软件的发展,移动支付不仅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也能完成企业之间的大额支付业务,完全替代现在的现金、支票、信用卡等银行结算支付手段。云计算保障了移动支付所需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推动了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99亿元,2012年达到1511.4亿元,2013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超过万亿元,增速远超市场预期。
(二)风险
1、洗钱风险
理财类金融互联网化后,弱化了金融机构反洗钱主渠道功能,其匿名性使得金融机构难以鉴别客户的真实身份,同时其国际化流动也使得跨国管辖的法律权限问题突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互联网理财,能够瞬间完成跨境资金转移,已经突破了资金划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然而,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又急需国外资金支持,这为热钱的引入提供了方便之门,其中不乏存在大量的非法资金。
2、金融企业间的关联风险
统一的支付平台架构是支付方式发展的趋势,金融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将大大增强,相互之间风险的传导性和对平台安全风险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以“超级网银”为例,跨行转账管理功能已经成为黑客恶意攻击的重要目标。因此,加强对各关联交易业务的风险评估和对综合性交易平台的安全风险监测,是理财类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3、消费者的“操作”风险
在理财类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当下,业务的风险性与灵活性之间的矛盾激化,移动支付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行为特征。随着3G、无线技术的快速普及,黑客分子,通过建立假冒WIFI站点,利用大众“搭便车”的心理,可轻易套取客户的银行账号和密码,进行非法活动。2011年,金融行业中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占全国发案率的68%。因此,要加强相应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安全防范意识和业务安全使用习惯的建立。
三、理财类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
如上所述,理财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实际上是互联网销售平台与金融理财产品的结合体,追根溯源,其本质仍为以货币市场基金(以下简称MMF)为主体的金融理财产品。由于互联网平台覆盖面大、直接面对用户、渗透力强等特性,提升了该类理财产品的渠道竞争性及产品推广度。因此,探讨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及效应,难以回避货币市场基金对机构和市场的冲击作用。本部分主要借鉴美国经验,分析理财类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加快金融脱媒效应,加大银行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1、理财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加速分流银行存款,存款增速放缓且稳定性减弱
第一,美国经验表明,理财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快速发展对银行存款分流作用明显。数据显示,在20世纪70年代存款与货币市场利差扩大的背景下,美国储蓄存款不断转向货币市场基金,使其规模迅速扩大,MMF净资产从1977年的不足40亿美元急增到1982年的2200亿美元,首次超过了股票和债券共同基金。1997年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投资者申购的便利性,货币基金规模又一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1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达2.29万亿美元,接近储蓄存款的总规模(图4)。美国存款类金融机构负债结构变化看出,在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美国MMF高速发展的时期,存款在金融机构负债端的比重快速由1973年初近90%的高位跌至1999年末68%的较低水平(图3)。另外,研究表明,美国MMF对活期存款替代率从1970年的不足1%,上升到2013年三季度的28%;美国居民家庭中22%的短期资产以MMF的形式存在,这一比例是1990年的2倍。
第二,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加速银行存款占比下跌。一方面,银行业存款在负债结构中的占比加速下降,存款增速趋缓,且稳定性显著下降。数据显示,2010—2013年间,我国银行业存款在其整体负债中的占比由2010年初的70.4%迅速下降了5个百分点,2013年末降为65.28%(图5)。另一方面,中国货币市场基金从低基数水平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至人民币8830亿元,相较2010年的低基数水平,三年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9%(图6)。当然,在资金投资渠道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存款分流与中国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并不存在唯一因果关系,但是仅就2013年下半年而言,银行业存款占负债的比重就减少了2个百分点,而这段时间正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异军突起的时期,互联网理财产品对银行存款分流的加速效应可见一斑。
第三,银行对存款运行渐失掌控,资产负债组织管理难度加大。以往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时,一般会通过期限的设置,让理财产品在月末、季末等考核时点前大量到期沉淀,从而形成存款回流以应付存款考核的要求。但对进入各类宝的资金,银行则无法做出类似安排。这增加了银行资金管理的难度,也间接推高了银行的运营成本。银行负债端的稳定性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逐渐凸显。
第四,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货币市场基金对存款分流仍有较大空间。根据美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经验,货币市场基金对具有支付结算属性的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的分流不显著,对非支付结算类的活期存款分流显著。为此,我们基于中国现阶段存款规模及结构,测算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中国货币市场基金分流存款的潜在空间。我们以用户部门及定活期为两个维度划分存款结构,分别测得住户、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这三类最主要存款用户部门的定活期存款(表5)。
表5 2013 年末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按部门结构测算单位:亿元
注:表中标*数据均为推算值。推算方法为:首先,根据1995年以来城乡人民币储蓄存款结构分析可得,长期来城镇储蓄与农户储蓄的比值约为8:2,且近年来城镇储蓄及农户储蓄中活期存款的比重均回落至约40%;其次,本文假设住户存款中城镇居民和农户存款分别占比80%和20%,其中城镇居民定期存款占城镇居民存款比重为60%,农户定期存款占农户存款比重为60%;最后,根据2013年末住户存款数据,进行分结构推算。
数据来源:WIND。
首先,从住户部门看,鉴于MMF分流存款“活期为主、定期为次”的国际经验,并结合城乡互联网普及程度和理财理念差异,中国MMF对存款的分流将呈现以下特征:“对城镇(农户)居民活期存款分流>对城镇(农户)居民定期存款的分流”,以及“对城镇居民存款分流>对农户存款分流”。因此我们假设,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城镇居民活期与定期存款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和0.1,农户居民活期与定期存款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和0.05。其次,从非金融企业部门看,一般认为当前MMF尤其是互联网货币基金主要参与者是居民,企业存款分流较小。但是从国外经验看,企业现金管理将是未来MMF发展的另一巨大市场。另外,考虑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活期资金存放多为支付结算用途,因此我们假设市场化改革期间MMF对非金融企业存款分流作用很小,非金融企业活期与定期存款的影响系数仅分别为0.05和0。再次,从机关团体部门看,一般认为由于机关团体部门的利率敏感性低,存款来源稳定,不易受互联网理财产品冲击影响。因此我们假设MMF对机关团体存款的影响系数为0。最后,将各类存款规模与其对应的影响系数相乘,测得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内,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基金分流存款的潜在规模约12万亿,占全部存款规模的比重约为11.5%。参照美国市场,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期间美国MMF相对规模最大时约占存款总量的10%。为此我们认为,12万亿的潜在分流规模应属于“极大值”情况,其分流速度及空间最终仍取决于二者的收益利差、民众的投资理念、消费习惯等。当然,美国经验同样显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结束后,基金对存款的分流作用不会永久持续(图7、图8)。
2、当前互联网货币基金资金多以协议存款形式回流银行,推动形成银行负债成本上升趋势
第一,美国经验表明,在MMF冲击下银行存款不断向较高收益率品种迁徙。美国MMF的快速发展不仅在整体规模上影响存款增幅,还对存款内部结构进行重构。具体表现在:首先,不支付利息的活期存款不断被其他类型存款替代,占比下降最为迅速,由1976年的40%下降至2010年的10%,三十余年间下跌了30个百分点;其次,储蓄存款占比抬升幅度明显,由1976年的25%上升至2010年的66%,合计提升了40个百分点(图9)。总体看,在货币市场基金的冲击下,美国银行存款不断向较高收益率品种迁徙,综合负债成本呈现上升态势。以1976—1985年时间段为例,在利率管制上限还未完全放开的背景下,美国银行存款付息率整体较70年代初上行,在1981—1982年间达到最高,约8%以上(图10)。
第二,在互联网货币基金冲击下,我国银行业资金成本上升趋势难以逆转。一方面,大量低成本资金借道互联网货币基金资产中的高利率协议存款回存银行。由于当前货币市场资金趋紧,协议存款收益率较其他货币市场投资工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互联网货币基金所募集的大量资金以协议存款的方式流转至银行,例如2013年余额宝和理财通分别有92.21%和83.43%的资产集中配置在银行同业存款。另一方面,负债成本上升借道银行自身的“XX宝”类理财产品直接体现。为应对余额宝,银行纷纷推出类余额宝的高收益T+0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负债成本明显抬升。据了解,2013年6月末“钱荒”后,兴业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发行成本相比去年上半年的收益率水平明显上升,涨幅约80个基点,其中开放式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涨幅更是高达约120个基点,除了市场资金面偏紧导致资金价格高企的影响外,互联网产品普遍较高的收益率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银行来说,原本只要支付极低利息的居民储蓄存款被余额宝高息揽走,最终以协议存款的方式转嫁至银行,银行需要支付的利息成本倍增。通过收集16家上市银行的信贷及年报信息,测算1%的储蓄存款转化为货币市场基金后以协议存款回流本行,对该行利息支出及利润的影响程度(表6)。测算显示,1%的分流对银行净息差影响1.8个基点,对净利润影响约1%。因此,若是假设1年内货币市场基金约能替代3%的储蓄存款(约8600亿元),则将直接降低银行净息差5个以上基点,影响净利润约3%。
截止2014一季度末,中国货币市场基金总量1.5万亿元,仅相当于全部银行存款的1.37%。就目前而言,互联网货币基金整体规模不大,因此对银行业整体负债成本抬升程度有限,当前付息水平受市场资金面松紧影响较大。就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规模来看,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尚能覆盖这一揽子被挟持的存款在银行体系内空转所推高的资金成本,但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规模“加速”膨胀,未来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影响将继续扩大,进一步拉低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将更加严重。
表6 货币市场基金对16家上市银行的影响测算
3、负债成本提升趋势下,金融机构可能有增加配置高收益资产的倾向
美国发展经验显示,在货币市场基金高速发展时期,存款类金融机构证券类资产的内部配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国债、市政债占比下降,由1970年的40.7%降至1986年的12.9%;公司债由35.7%降至20.1%;而MBS等政府支持债券由21.6%迅速上升至60.7%;联邦基金、回购等由2%上升至6.2%。
1、促进银行与货币市场基金的良性竞争,改善银行金融创新与服务
第一,利率管制下美国银行业创新多种产品应对MMF冲击。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连续数年的高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随之从紧,市场利率飙升,货币市场工具如国库券和商业票据的收益率均在10%以上,而存款却仍受利率上限的管制(Q条例)。货币市场基金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以明显高于存款利率的收益优势以及便捷的流动性获得公众青睐,与此同时存款对公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可以说,货币市场基金成为利率市场化发展到特定阶段(上游利率和同业利率已实现市场化,而下游存款利率仍受管制)的助推器,而这种动力是通过大量分流美国银行业机构的存款来实现的。
金融脱媒导致商业银行和互助储蓄银行等机构的存款基础萎缩。为应对MMF挑战,美国商业银行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改变立法逐渐为活期存款支付利息,二是设立货币市场账户。具体而言,商业银行纷纷通过加大账户产品创新力度来保留存款,如设立具有活期存款账户性质、但可以支付利息的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以及享受货币市场利率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等,其目的在于规避Q条例的利率上限管制,让银行账户资金兼具收益与支付功能,延缓存款向MMF的迁移速度(表7)。其中最受瞩目的是1982年银行推出的MMDA,其特点在于保留活期账户支付功能的同时,按货币市场收益率付息,且无需接受Q条例利率上限管制。MMDA推出的首个季度便达到3亿美元规模,直接拉低MMF的增速。不久以后超级支付命令账户(SuperNOW)获批上线,二者的功能及付息率均与MMF极为相似。由此直至1986年美国放开存款所有利率上限管制前,货币市场平均收益率与管制利率的幅差大小并不成为影响货币市场基金增速的必要条件。1982年末至1983年初,货币市场基金总资产开始下降,银行的创新金融工具有效阻止了资金向MMF快速流动。
表7 货币市场基金竞争下美国银行机构的账户产品创新应对
第二,我国银行业着手改善活期性资金金融服务,负债产品创新苗头开始显现。2013年下半年来,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夹击下,民生银行于2013年底与民生加银、汇添富合作,先行一步推出将活期储蓄与货币收益挂钩的新型电子银行卡,并将这一产品内嵌于民生直销银行。此后,多家银行也做了积极跟进,纷纷推出类余额宝的货币市场理财产品。2014年4月底中信银行推出的薪金宝尤受关注。该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申购和赎回采用全自动模式,即客户办理中信银行卡后,可设定一个最低金额,超出部分将自动转为货币基金,而在客户需要使用资金时,不必再发出赎回指令,可通过ATM机直接取款或直接刷卡消费,中信银行的后台会自动实现货币基金的快速赎回。简而言之,“薪金宝”完全不影响客户日常支付,却能为客户提供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应该说这较余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支付便捷性又更进一步,对以往因交易性需求而存在的活期存款的颠覆力也将更为直接。近期中国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战略布局中对负债产品的推陈出新,与1984年美国银行业以MMDA、SuperNOW等账户产品对抗MMF的情形颇为类似。这些创新业务在货币基金压力下应运而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步伐。
2、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催生资产证券化的金融产品创新。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兴起与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源自于MMF的金融脱媒、存款搬家问题,负债端稳定性显著下降且增长趋缓,资产端仍积累了大量长期的住房贷款,机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严重,流动性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如何提升资产端资金周转速度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下无法回避的问题;此外,庞大的信贷存量和日趋严格的资本约束也要求机构必须盘活存量。于是,以房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为最主要品种的美国资产证券化开始兴起。当前,我国正面临与美国当年相似的情况,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凸显,信贷资金来源不足,亟需资产证券化创新产品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提升金融机构经营效率。
(三)互联网货币基金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小额先行、提速前进”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采用“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例如1961年花旗银行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进入70年代后,又相继推出小额储蓄存单SSC,并调高其利率上限;1982年5月先放开3.5年以上定存产品利率管制,1983年1月放开短期定存产品利率管制,1986年4月最终实现取消存款利率上限(表8)。
表8 1970 —1986年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改革措施
目前我国所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仅限于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面向个人及非金融企业的大额存单还未实现利率市场化。这种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创新了场外T+0赎回、交易型功能,集聚了公众手中大量的小额闲散资金(人均持有金额约4300元),使得小额储户能够自由地在储蓄存款与货币基金之间跨市场套利,相当于率先实现了小额活期储蓄资金的利率市场化,也使得传统金融业利率自由化改革更为迫切。这种“小额先行、提速前进”的市场化改革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平台推动下的特有路径。
(四)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目前,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大多采取T+0的模式,所以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货币市场基金必须将大量的资金配置在流动较高的短期资产上,降低资产的久期。但由于我国短期货币市场发展相对落后,短期货币市场无法满足货币市场基金大量资产的配置需求。高收益的协议性存款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短期债券还是存在较大的吸引力。截止2014年一季度末,中国货币市场基金中76.28%投资于银行协议存款,16.27%投资于债券,7.45%投资于买入返售的证券资产。“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即余额宝)更是主要投资于商业银行协议存款,2014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资产中的协议存款大约占基金总资产的92.32%,债券占基金总资产的4.01%(图11)。此外,中国货币市场基金剩余期限受协议存款占比较高的制约,普遍较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延长。以“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资产的剩余期限来看,2013年末,剩余期限在30天以内的占到了63.69%,剩余期限在30-60天的占0.36%,剩余期限在60-90天的占29.71%,剩余期限在90-180天的占8.62%,剩余期限在180天以上的占0.08%(图12)。
从2014年一季度末美国纳税型货币市场基金来看,同业存款、政府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大额存单以及商业票据是其主要持有对象。从MMF的资产组合标的看,过去十年间,大约33%和27%的比例投资于回购市场和政府机构债券,投资于商业票据和公司级债券的比例大数在1/3多,其平均资产久期为54天(图13、图14)。
对比数据看出,由于资产配置大量被协议存款绑架,加之当前新推出大量货币市场基金同质性严重,中国MMF流动性风险隐患相对较大。加之在互联网销售平台下,基金受众面更广,信息传播更快,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那些被传统金融忽视的群体。由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尚未完成,长期以来存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广大居民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存款利率。据测算,我国银行机构对储蓄存款只支付0.35%的利息。长期以来,个人小额资金金融服务都是传统金融服务普遍忽视的领域。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一系列互联网理财产品,恰恰填补了传统银行业在个人小额资金方面金融服务的缺失。余额宝类产品正是通过这种“碎片式理财”模式,将用户手中的闲散资金“集腋成裘”,满足普通居民对小额资金低风险、高流动性、较高收益率的理财需求,进一步延伸财富管理链条,让普通投资者的消费和投资变得快捷、高效、低成本,对提升广大居民的理财观念发挥重要的启蒙作用。
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美国5380万个家庭、9240万人持有共同基金,占美国全部家庭总数的44.4%。以基金为代表的专业理财已经成为美国民众生活的一部分。相比之下,中国的基金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国内居民持有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有效账户数为7,636万个,相对于13.5亿的总人口,渗透率仅为5.7%。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通过低成本的虚拟网络渠道汇聚传统银行业不在意的个人小额资金,受众面广,交易费用低,实行全年365天不间断交易,促使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为提高资金清算效率而进行的多项变革,客观上倒逼金融行业积极转型、改变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余额宝更好地打通了存款市场与银行间市场套利的壁垒,其所实现的交易费用下降的大部分收益,实际上被小额资金持有人所获得,而这部分持有人往往是社会的偏低收入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理财产品是实现全民理财、推行普惠金融的重要补充。
(六)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完善,提升金融体系服务效率
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对于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有重要的意义。从美国的金融体系来看,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已逐渐发展为主要的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功能,例如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股票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大量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而各类债券市场的发展则可以让市场为企业债务进行风险定价,降低了高效率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货币市场基金作为专业化的理财工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打通了债券市场和银行存款的通道,为债券市场的发育提供了资金。随着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和影响力的上升,未来将有更多的资产纳入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范畴,一个可以预测的方向是,随着货币市场利率起伏波动,协议存款将不再会是货币市场基金唯一的优势配置领域,货币市场基金将更多集中在短期债券上,资产配置将更趋多元化。美国发展经验也显示,越来越多的好企业将通过资本市场发行短期债券或商业票据,以低于银行贷款的利率融资,而货币基金将会成为这种融资的主要资金提供者;与此同时,银行也将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及金融服务创新,由此市场资金配置将更趋合理有效。银行通过与货币市场基金的良性竞争,促使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领域,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周权雄
F830.49
A
1003—8744(2014)06—0075—12
2014—9—21
陈娜(1983—),女,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金融体系。
(二)理财类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理财类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二)加速银行负债产品创新及资产证券化发展,提升银行业经营效率
(五)提供小微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