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4-03-02李志清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信息网络中心广东广州510070
李志清(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信息网络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
广州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李志清(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信息网络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
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缺乏智慧城市的考核评价体系。本文立足广州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以国内外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基础,构建了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公民、智慧治理和智慧生活等五大领域指标为主的广州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较为准确地衡量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展与发展水平,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广州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智慧广州;评价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智慧城市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1]201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2]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宁波等城市均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加大专项规划力度,部署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目标,希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来打造新的城市名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在这一全新的领域中,很多城市并未对自身的实施战略进行有效的评价,对于建设工程的投入也没有清晰的反馈。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由于缺乏一套“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盲目建设,“形象工程”大行其道,实际效果并不显著。[3]实际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有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进行量化分析和科学评测的方法体系,对建设智慧城市能起到有效的引领、监测指导、量化评估等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少数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具有代表性的是欧盟中等规模城市智慧排名评价指标、IBM智慧城市评估标准和要素、浦东新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南京市信息中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智慧台湾绩效指标[4][5][6]。这些指标体系都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分有一级、二级指标,欧盟和浦东的指标体系还划分了三级指标。部分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的指数化,赋予权重后加总,以得分的高低来进行排名。每个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因评价目标和评价层面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欧盟中等规模城市智慧排名评价指标体系分为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智慧经济、智慧公民、智慧治理、智慧移动、智慧环境、智慧生活,6个一级指标下还设立了31个二级指标、74个三级指标。该评价指标的目标在于对欧盟地区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进行智慧程度排名。IBM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分为城市服务、市民、商业、交通、通信、供水、能源共7个系统,每个系统都从4个一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旨在将城市实践水平与最佳实践水平或平均实践水平进行比较。浦东新区智慧城市指标是目前国内首个公开发布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5个一级指标下还包括19个二级指标和64个三级指标。该体系主要针对“十二五”发展规划,每一项指标都反映了浦东新区需在2015年前完成工作进度的参考值,是国内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南京市信息中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网络互联、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人文。在4个一级指标下还设立了21个二级评价指标,部分指标下有若干小的分项,每个二级指标都设立了年目标值。该指标体系突出南京的特点,但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仅作为智慧南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性质的发布。智慧台湾绩效指标体系2009年由台湾“行政院”发布,拆分成工作与效益两部分进行评价,但在实施过程中单个指标都由各项计划构成。此外,2013年1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提出了“SMART”评估软件模型和集智慧准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3个维度为一体的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上,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现有大部分指标体系内容相对庞杂,指标数量偏多,还存在不少后置型指标,导致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性联系较差,在智慧城市成长阶段,很难进行取数并进行评估。二是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估标准有待建立。指标评估标准是评估工作真正落地不可或缺的保障,除上海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评估标准外,其他指标体系尚未在评估标准部分展开研究。三是评价指标体系理论上可行,但数据采集困难,推广应用较难实施。
三、广州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要遵循智慧城市及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理,选取能够体现智慧城市内涵与主要内容的有效指标,客观准确地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律与特点。第二,系统性原则。要把城市信息化水平、智能应用水平、信息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创新水平等视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大系统,从信息技术与环境、资源、人相互协调的整体大系统的视角来考核智慧城市的建设状况。第三,层次性原则。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包括的子要素种类繁多,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必须将其分门别类、划分层次。第四,导向性原则。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指标体系需要体现智慧城市发展愿景的指标,综合反映出智慧城市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体现智慧未来引导的方向。第五,可行性原则。在设计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保证指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指标数据搜集的及时性。
(二)广州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广州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遵循“顶层设计、统筹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的工作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前瞻视野和战略思维加快构建智慧广州。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已出台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根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结合“智慧广州”的特征、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推进模式,以城市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框架,设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由智慧技术指标、智慧产业指标、智慧公民指标、智慧治理指标、智慧生活指标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来衡量。其中,智慧技术指标包括4个指标项,表征智慧城市的技术水平;智慧产业指标包括4个指标项,表征智慧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能力;智慧公民指标包括4个指标项,表征智慧城市公民的教育和信息化水平;智慧治理指标包括4个指标项,表征智慧化政府的治理水平;智慧生活指标包括4个指标项,表征智慧生活的发展水平;总共20个评价指标,并以广州市作为案例,进行具体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表1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解释
1、智慧技术指标。宽带光纤接入覆盖率和无线网络覆盖率都是反映一个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建设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智慧城市”的重要参考指标。户均网络带宽是反映智慧家庭应用水平的标志。ICT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水平指城市基础网络设施投资的总量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智慧城市年度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应在5%以上。广州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超过650GB/s,占全国出口带宽的58%。截至2013年11月底,已实现全市超过2800个楼盘(含商业楼宇)和小区光纤覆盖,覆盖用户达到480万户;用户实际体验带宽达到每秒3.4M,处于全国前列。引导三大运营商等市场力量积极参与无线城市建设,创新商业模式,累积建成无线接入点17.02万个,规模处于全国前列。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在99个主要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3G网络进地铁取得突破,目前已覆盖地铁二、三、六、八号线站厅站台。2013年初,市政府与广东移动签订共同推进TD-LTE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已累计建成TD-LTE基站4431个,规模全国第一。
2、智慧产业指标。根据智慧产业的特点,对其评价主要从产业投入和产业产出两个方面进行。笔者主要选取了智慧产业占GDP比重、智慧产业R&D经费支出、智慧产业年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电子商务交易额等四个指标来表征智慧产业。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智慧产业应包括:服务业内的电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咨询和调查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业;制造业内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智慧产业占GDP比重指标反映智慧产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总量的影响。智慧产业R&D经费支出指标反映智慧产业的知识生产投入情况。年度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指标反映了“智慧城市”及智慧产业建设对于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的推动作用,标志着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可作为衡量城市经济运行的电子化程度,是城市产业升级的代表性指标。广州市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为158.058亿元。2012年专利申请量为33387件,专利授权量为21997件。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的总产值为6458.028亿元,其中出口销售收入达到266.366亿美元。2013年1-10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794.28亿元,同比增长16.6%。
3、智慧公民指标。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质,造就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人才,是“智慧城市”的灵魂。人才是发展智慧产业、构建“智慧城市”的决定性因素。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人才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指标体现城市对科技人员的重视,也表明科技人员在智慧城市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是信息服务业繁荣的体现,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公民人均教育支出反映公民人力资本投入情况,体现城市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广州市2012年在校学生达到284.66万人,其中普高和中职合计为117.87万人。2012年每万人口城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为713人。
4、智慧治理指标。智慧的政府能够实现多部门集成和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提高市民对政府的满意度。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办理比例体现了政府信息化服务水平。政府公务行为全程电子监察率是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对行政许可类事项办理的全程电子监察率,是政府实现智慧治理的一项重要指标。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是指政府非涉密公文通过网络进行流转和办理的比例,表明政府实现了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应用好的一种体现。公民与政府网络互动率是指城市市民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和政府进行沟通和交互的比例,表明政府实现网络化治理,可以用来衡量公民参与决策的程度。广州市政务办积极开展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截至到2013年11月,已进驻47个市直部门,设立12个区分厅,共发布6577个事项,实现网上与实体大厅一体化办事服务。目前,广州市1200项政府服务事项中,100%实现了办事指南和网上咨询,85%实现了表格下载,20%实现了网上申请,45%实现了网上查询,有571项实现了全流程办理。广州市政府办公厅也大力推广电子化的公文交换模式,全市电子公文交换单位增加至99个。
5、智慧生活指标。智慧生活涉及方方面面,这里主要选取了公民交通诱导信息服从率、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和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这四个典型的指标来体现智慧生活。智慧城市使用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引导公民智慧出行。公民交通诱导信息服从率高表明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良好使用,是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化的一种体现。公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是公民医疗保障的一项重要举措,采用电子健康档案让公民可切实享受到的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的医疗卫生服务。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是指可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食品药品追溯系统在主要食品药品种类中覆盖比例。通过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能保障食品药品的使用安全。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信息化手段,运用社区信息服务系统对社区居民进行智慧化管理。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是智慧社区的一个重要指标。广州市交通委员会“行讯通”目前可向市民提供15项交通信息服务,总用户量超过110万人,获得市民广泛好评。顺利完成2013年新增50公里公交专用道、20套电子警察、37个交通视频监控和30套车载视频监控的建设,早晚高峰公交车运行速度提升11.4%,公共交通分担率提升约2%。
四、结语
建设智慧广州是广州市委、市政府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开发和网络广泛应用所确立的发展战略,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全新发展理念,它将贯穿于广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构建一套指向明确、科学合理、体系完善、可操作性强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较为准确地衡量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展与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而目前对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与构建一个全面的、成熟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仍有一定的距离,有待于在广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1]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8).
[2]李志清.广州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J].广州调研,2014,(20).
[3]邓贤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发展研究,2010,(12).
[4]陈铭王、乾晨、张晓海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5).
[5]王思雪,郑磊.国内外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比较[J].电子政务,2013,(1).
[6]顾德道,乔雯.我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10).
责任编辑:周权雄
F290
A
1003—8744(2014)06—0009—05
2014—10—13
李志清(1981—),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信息网络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