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级进杂交效果研究
2014-03-02孙晓萍刘建斌程胜利张万龙杨博辉冯瑞林
孙晓萍,刘建斌,程胜利,张万龙,杨博辉,郭 健,冯瑞林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 730050;2.甘肃省金昌市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
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级进杂交效果研究
孙晓萍1,刘建斌1,程胜利1,张万龙2,杨博辉1,郭 健1,冯瑞林1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 730050;2.甘肃省金昌市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
为提高小尾寒羊产肉性能,用引进的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羊与其级进杂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级进杂交后代的不同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最佳产肉组合。结果表明:杂交三代生长发育速度高于杂交二代,杂交二代又高于杂交一代。在饲养小尾寒羊的地区,以陶赛特羊为父本,级进杂交小尾寒羊,进行羔羊肉生产,效果显著。
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级进杂交;生长发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膳食结构的改变,羊肉高营养和低胆固醇的特点决定了羊肉的需求不断增长,羔羊肉因其周期短、见效快、市场稳及前景好而备受消费者青睐[1]。为提高我国羊肉业的快速发展,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优良的肉用绵羊品种,如无角陶赛特羊[1]及波德代羊[1]在国内布点改良地方品种,以期在我国庞大的地方绵羊血统中导入外血,提高我国绵羊的肉用性能和经济效益[2],这对迅速推动我国肉用绵羊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对其F1、F2、F3不同月龄体重体尺指标的测定,来综合评价杂交效果,为我国肉用绵羊的杂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饲养管理条件
试验在甘肃省永昌园艺场种羊场、甘肃省靖远县九
牧源羊场进行,两地均属半干旱、干旱平原区,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区,主要农作物品种有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农作物秸秆和饲料资源较为丰富。羊的饲养管理方式为半放牧半舍饲,夏季、秋季采用全天放牧,放牧多在零星草地和收获粮食作物后的农田,夏季放牧不补饲,冬季和春季采用放牧加舍饲方法饲养,主要补饲饲料有玉米秸秆及以玉米、麸皮、棉饼等配合的混合饲料。羊的繁殖季节控制在秋季配种,春季产羔,每年产羔1次,羔羊3月龄断奶。
1.2 试验材料
随机抽取甘肃省永昌园艺场种羊场、甘肃省靖远县九牧源羊场2011年3月以来所产不同杂交组合数据。具体组合有:陶赛特羊×小尾寒羊,即F1;陶赛特羊×(陶赛特羊×小尾寒羊),即F2;陶赛特羊×(陶赛特羊×(陶赛特羊×小尾寒羊)),即F3。
1.3 测定指标与统计方法
测定不同月龄F1、F2、F3杂种绵羊出生、3月龄、6月龄、周岁体重,体尺等重要生产性能指标。数据处理用SPSS统计软件(Ver13.0)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后代不同发育阶段体重比较
详见表1。
初生重:母羔F3与F1间差异极显著(P<0.01),F2与F1、F3间差异显著(P<0.05);公羔F3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F3与F2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
3月龄体重:母羔F3分别与F1、F2,F2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公羔F3、F2与F1分别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
6月龄体重:母羔F3、F2与F1分别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F3与F2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公羔F3与F2、F1分别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F2与F1也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
周岁体重:母羊F3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杂交三代出生重、3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均比杂交一代、二代显著提高;公羊优于对应母羊杂交组合。说明用小尾寒羊作母本、无角陶赛特羊作父本进行高代杂交,生产商品羊肉可行。这与张英杰等[3]报道的结果相一致。
表1 F1、F2、F3不同月龄体重比较kg
2.2 杂交后代不同发育阶段体高比较分析
详见表2。
3月龄体高:母羔F3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公羔F3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F2与F1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
6月龄体高:母羔F3、F2与F1分别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公羔 F3、F2分别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F3与F2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
体高的发育表现为杂交三代、二代显著高于杂交一代,F3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
表2 F1、F2、F3不同月龄体高比较cm
2.3 杂交后代不同发育阶段体长比较
由表3可知:3月龄体长,母羔F3分别与F2、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F2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公羔F3、F2分别与 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6月龄体长,母羔F3与F1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公羔F3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
表3 F1、F2、F3不同月龄体长比较cm
2.4 杂交后代不同发育阶段胸围比较
由表4可知:6月龄胸围,母羔F3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公羔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公羔6月龄时胸围发育已趋于一致。
表4 F1、F2、F3不同月龄胸围比较cm
2.5 杂交后代不同发育阶段胸深比较
由表5可知:6月龄胸深,母羔F1分别与F2、F3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F2与 F3也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公羔 F1与 F3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F1与 F2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杂交三代绵羊胸围和胸深好于对应杂交二代和一代,公羊优于对应杂交组合母羊。说明高代杂交羊前躯宽深,肋骨拱园,开张良好,具有典型的肉羊体质。
表5 F1、F2、F3不同月龄胸深比较cm
2.6 杂交后代不同发育阶段尻宽比较
由表6可以看出:6月龄尻宽,母羔F3分别与F1、F2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公羔 F3、F2分别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可以看出:尻宽的发育趋势与体长、体高、胸围、胸深发育趋势基本一致。
表6 F1、F2、F3不同月龄尻宽比较cm
2.7 杂交后代不同发育阶段胸宽比较
由表7可以看出:6月龄胸宽,母羔F1、F2分别与F3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公羔F1与F2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杂交三代绵羊尻宽和胸宽优于杂交二代和杂交一代,公羊优于相对应杂交组合母羊,杂交三代前胸宽深,后躯丰满,荐部宽阔,体躯呈长方形。为典型的肉用体质。
表7 F1、F2、F3不同月龄胸宽比较cm
2.8 杂交后代不同发育阶段管围比较分析
由表8可知:6月龄管围,母羔F3与F2、F1分别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公羔F3与F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F3与F2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
杂种绵羊管围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变粗,说明高代杂交羊四肢健壮、肢势端正、蹄质结实及步态稳健。
表8 F1、F2、F3不同月龄管围比较cm
3 讨论与结论
1)用陶赛特羊杂交改良小尾寒羊,杂种F1、F2、F33月龄、6月龄、周岁体重均表现出较高的生长发育优势,在甘肃中西部干旱地区全舍饲或半舍饲的饲养条件下,杂交改良小尾寒羊进行羊肉生产效果显著,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在甘肃中西部养羊地区大力推广,充分利用甘肃中西部地区的饲草料资源,以草换肉。
2)F1、F2、F3生长发育随着级进代数的增加,生长发育速度加快,F3的体重、体尺均明显高于F2、F1,F2高于F1,说明杂种三代羊明显具有父本的高生产性能,这与毛杨毅等[4]报道一致。在饲养小尾寒羊的地区,以陶赛特羊为父本级进杂交,生产羔羊肉,效益明显。
3)杂交肉羊对西北的生态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表现为羔羊成活率高,生长发育速度快,放牧性能好,适宜西北农区、牧区分散和集约式饲养,适应大群放牧和爬坡,对牧草的挑剔性不强,耐粗饲,越冬成活率高,抗病力强[5]。针对当前肉羊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应充分发挥引进良种肉羊的优势,应用现代繁殖新技术,加快密集产羔的步伐,发展数量,提高质量,实现良种杂交羊的规模化养殖。
[1]梁小军,李颖康,郑丽霞.我国引入的国外肉用种羊及其应用效果[J].中国草食动物,2004,24(1):57-58.
[2]戈新,王建华,程明,等.绵羊杂交改良和不同育肥方式的结果分析[J].畜牧与兽医,2007,39(7):35-36.
[3]张英杰,刘月琴,孙洪新,等.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杂种优势[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32-37.
[4]毛杨毅,罗惠娣,梁茂文,等.不同肉羊品种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对比试验[J].中国草食动物,2002,22(4):29-31.
[5]王公金,聂晓伟,花卫华,等.肉用杜泊绵羊与湖羊和小尾寒羊杂交对比试验[J].江苏农业学报,2007,23(4):31-35.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征稿启事
1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1 文稿力求语言精炼直入主题、论点明确、数据准确,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尽量不用图表。
1.2 题名。文题要简洁、明了,概括全文,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1.3 摘要。凡是研究性文稿(2000字以上)均应编写100~300字的摘要。摘要不加任何评论,也不进行自我评价,要采用第三人称过去式写法,不可用“本文”或“笔者”作句子的主语。一般不要将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写入摘要中去。
1.4 关键词 。一般选取3~8个词或词组作为关键词,词间用分号“;”分隔。
1.5 正文要求。
1)正文所有各级标题序号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左顶格排,格式如:1(大标题)一级标题,1.1(大标题下面的小标题)二级标题,1.1.1(小标题下面的标题)三级标题,依此类推。
2)在正文中凡是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均用阿拉伯数字。文中外文用印刷体书写,大小写、正斜体和文种应标注清楚。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3)图、表应当具有“自明性”,内容不要与文字重复。需排斜体的外文字母应在其下划直线。
1.6 参考文献。论文中所列参考文献一般按论文中标引的序码(序码应在论文的相应位置的右上角加方括号标出)排列。参考文献的作者,有3人以上者,需列出前3人,后加“等”字。不足3名时全部列出。其格式如下: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外文可缩写,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期):起止页.
3)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4)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1.7 作者简介。 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以及研究方向。
1.8 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按国家有关部门既定的正式名称填写,项目后给出编号。
投稿邮箱:xumuchj@163.com
S826.2
A
2095-3887(2014)05-0012-04
10.3969/j.issn.2095-3887.2014.05.003
2014-07-29
孙晓萍(1962-),女,副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