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路在何方

2014-03-02史兴庆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博士

电影评介 2014年1期
关键词:视频短片悲剧商家

□文/史兴庆,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博士

微电影《屁哥鲁迪》海报

微电影《关于一只猫的死亡》海报

自2010年至今,微电影已经发展了四个年头,微电影表面依然风光,实则暗伏着危机,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微电影大赛举办不下去,半路夭折,越来越多的微电影被人诟病。微电影行业不但缺乏起码的创作规范,也缺少必要的共识。

现阶段如何来认识微电影?微电影要走向理性和成熟,路在何方?

一、对微电影应有的两个共识

(一)微电影是电影

首先,微电影是电影。微电影和传统的“大电影”一样,都是用镜头语言叙事和抒情,都讲求故事性和戏剧性,都追求艺术审美和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些共性决定了微电影是电影。

以前也有人认为微电影只是讲故事的视频短片,不是电影。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从技术的角度讲,微电影的确是视频,但传统意义上的“大电影”同样是视频——电影是视频大片,微电影是视频短片。“大电影”、微电影和视频之间,是种属关系,“大电影”、微电影是种概念,而视频是属概念,两者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视频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技术概念,不仅包含“大电影”、微电影,也包含其它影视类型。

目前,微电影已具备了自己的美学和社会学特征,形成了广泛影响力,具有了独立品质,成为一种独特的影视类型,因此完全可以以其种概念——“微电影”示人,而不必再强调它是视频短片。不承认微电影是电影,只以“视频短片”来指称之,是对微电影缺乏应有的认知和尊重。

当然,与“大电影”相比,微电影还具有独特的个性:它不仅致力于获取经济利益和艺术成就,也是一种话语权,而且相比现实语境中的发言权,人们通过微电影能够更自由、更感性地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情感,赢得观众和社会的关注与回馈,获取个体存在感和自我价值的满足,这一话语权对于草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前没有的。而电影虽然也是一种话语权,但对精英阶层和精英文化而言,这种话语权并不居于主流和中心地位。

(二)微电影不是广告

微电影不进院线,没有票房收入,很多是通过商家投资来摄制的,因此,为企业代言、为产品宣传就成了微电影的一条生存之道。而商家投资微电影,也可以借助于微电影的传播效力,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微电影可以做广告,但微电影不是广告。

微电影做广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贴片广告;另一种是植入式广告,主要是软植入:商家、商品参与微电影的叙事,成为叙事元素。广告进入微电影,成为“广告微电影”,但不等于微电影就变成了广告,因为广告微电影和广告有着根本的区别:

对创作者来讲,他们创作的是微电影,而不是广告。创作者用商家的投资进行微电影创作,承担着为商家宣传的义务,但主要表达的还是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情感,而不局限于商家及其商品的宣传,这跟拍广告是不同的。

微电影承载广告,并不改变其电影属性,反过来,微电影也不能取代传统的广告。微电影的植入式广告,只是一种间接的广告形式,它追求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并以推动故事发展、增强故事张力为追求,至少不能妨碍故事发展和情感表达;但商家的宣传,显然还需要那种更直接、更猛烈的传统的广告形式。

时下影视剧植入广告越来越成为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大电影”不会因为植入了广告就不叫电影,微电影也同样如此。无论微电影还是“大电影”,即便没有广告植入,在其放映或播放之前,也都是广告时间。

微电影和广告可以有机结合,我们也鼓励微电影与广告有机结合,以便解决摄制的资金问题;而且好的广告微电影,无损微电影的艺术性和社会追求,目前已有一些这样的作品。

植入广告是微电影的一个普遍特征,有的微电影植入广告明显,有的不明显,还有很多微电影是没有广告植入的,因此那种认为微电影就是广告的看法是片面的。

二、微电影如何走向成熟和理性

(一)发挥内容优势,勇于社会担当

微电影有内容优势。相比于电影和电视剧,微电影能最大限度地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但可以针对流行话题、热门现象、社会焦点来创作,还可以表现各行各业的人和事,比如,法制微电影就将法律知识和微电影故事有机结合,来展示法制领域的精神风貌,这一微电影类型已在社会上凸显影响力,此外,环保微电影、公益微电影也崭露头角。

贴近生活是微电影的另一大优势。微电影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反映的是现实生活本身,这与“大电影”不同,“大电影”,尤其是“大片”,更多的是造梦、是奇观,比如好莱坞大片中的孤胆英雄,一个人可以对抗强大的邪恶势力,甚至一个人可以挽救整个人类——这些都不是现实的,但观众愿意进入这样一个电影的梦境;而微电影则不同,它就是要把各种各样的现实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美好与残酷。

微电影在内容上也有不足,最突出的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缺少社会责任感。比如,目前网上流行的一些微电影,很多是围绕着欲望做文章,有的讲述外围女和富二代如何纸醉金迷,有的践踏尊严和崇高,一味恶搞;这些微电影,有的纯属娱乐,有的迎合了一些人的感官需求,满足了一些人的偷窥欲望和叛逆心理。

微电影要走向成熟和理性,就要强化内容优势,敢于扬弃,勇于社会担当,要讴歌真善美,鞭挞邪恶丑,传播正能量。

(二)增强专业色彩,追求艺术之美

微电影经常被人诟病不专业,要走向成熟,就要在艺术审美上狠下功夫。

首先,要力求真实。微电影贴近现实生活,但不等于它天然能给人以真实感,比如,有的微电影,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但故事的结尾却人为地加了条“光明的尾巴”。虽然这“光明的尾巴”能让微电影圆润一些,少些棱角,但却脱离了社会现实,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实质感,更谈不上独立品格和批判力度了。

其次,在创作上要走向多元化,包括类型和手法上的多元化。

从类型上讲,微电影除了常见的爱情、青春、励志、悬疑等之外,还可以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悲剧在当下的影视作品中不太多见,但生活中并不都是喜剧和正剧,也有很多悲剧;微电影完全可以创作悲剧,悲剧做好了,同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和警示、启示意义。

当然,微电影做悲剧,要分清哪些悲剧是由于当事人自身原因造成的,比如贪婪和愚昧;哪些是夹杂着转型期的社会因素在里面;角度要客观,不能动辄将矛头指向社会,去加大观众对社会的不良认知和负面情绪。

在手法和形式上,微电影可以多种多样,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既可以有纪实,也可以有虚构,既可以有后现代、意识流,也可以有各种穿越、无厘头和搞笑,甚至恶搞都可以,但不要从恶搞走向恶俗。

微电影是一个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我们相信,只要对它的本质规律认识到位,在创作中,在其内容和艺术形式下足功夫,微电影就不会流行一阵子,繁华落尽、寂寞成殇;而是能修成正果,在影视百花园中绚烂绽放,傲立风霜。

猜你喜欢

视频短片悲剧商家
伟大的悲剧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中职视频短片制作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易淘食进驻百度钱包中小商家盼低费率
高校图书馆视频短片库建设初探
精彩视频快速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