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图像的稀疏分解
2014-03-01李茉莉陈玲玲
杨 明,李茉莉,陈玲玲*,李 晶
(1.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2.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乙二醇厂,吉林 吉林132022;3.吉林信息工程学校电子教研组,吉林吉林132022)
在数字图像处理处理过程之中,对图像的分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经典的图像分解方法是傅里叶变换,它将图像分解成为不同的频率成分和其强度的组合.随后出现的DCT变换,在原理上属于傅里叶变换的一个特例.随着技术的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小波变换,分解结果既含有图像的频率特性,又含有空间特性.1993年,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之上,Mallat和Zhang提出了信号在过完备原子库上的分解,可以得到信号的非常简洁的表示,此分解称之为稀疏分解[1].近年来,稀疏分解在图像去噪[2]和图像压缩[3]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其主要集中在灰度图像上,在彩色图像上的应用比较少.本文在分析灰度图像稀疏分解的基础上,将相关算法推广到彩色图像中,实现了彩色图像的稀疏分解.
1 稀疏分解原理
1994年,Mallat等提出了图像的稀疏分解表示方法——Matching Pursuit(MP)算法.虽然目前出现了多种稀疏分解新算法,但是最常用的还是MP 算法[4].
假设所研究的图像为f,大小为M ×N.若将图像分解在完备正交基上,则正交基的数目应该为M×N,这些正交基在图像所组成的空间中是正交的.图像分解之后,其能量分解到不同的基上,这种能量分布的分散性使得用正交基的线性组合表示图像时,表达具有不简洁性,即表达不是稀疏的.为了得到图像的稀疏表达,基的构造必须足够密集.这样,基的正交性就无法保证了,所以此时的基不在称为基,改称为原子.而由这些原子所组成的集合,称为原子库,是过完备的.设D={ gγ}γ∈Γ为过完备原子库,gγ为参数组 γ 所确定的原子.原子gγ的大小与图像的大小相同,但是需要先做归一化,‖gγ‖ =1.由于原子库是过完备的,参数组γ的个数要远大于图像的大小.通过稀疏分解,可以得到图像的一个线性表示,如公式(1)所示:
其中,g为原子,〈Rkf,g〉为图像 f或图像γkγk残余Rkf在对应原子上的分量.因为‖Rnf‖具有衰减特性,可以用少数个原子得到图像的近似表示,如公式(2)所示:
这里,n<<M×N,即图像表示是稀疏的.
2 彩色图像的稀疏分解
在图像处理领域,彩色图像的模型有很多种,比如RGB模型、YUV模型、HSV模型和HIS模型等等,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通常所接触到颜色模型是RGB模型,这也是颜色的三基色.在本文中,我们实现了RGB模型和YUV模型的彩色图像分解.RGB模型和YUV模型的相互转换公式为[5]
无论是哪种颜色模型,其都可以分为三个通道,比如 R、G、B 和 Y、U、V.针对彩色图像的颜色模型,本文将其稀疏分解的方法归结为两种:一是将颜色模型的三通道独立开来,分别按照灰度图像的方法进行稀疏分解,而后再合成彩色图像;二是将三通道看成是一个整体,统一起来进行稀疏分解,然后处理完之后再拆开.由于稀疏分解本身是贪婪算法,计算复杂度高,故将彩色图像的三通道看成整体,进行稀疏分解将更加复杂,所以本文采用的是第一种图像稀疏分解方法,见图1.
图1 彩色图像稀疏分解流程
3 实验仿真
实验中采用128×128×3的PEPPERS标准测试图像,分别对其在RGB模型和YUV模型下进行了稀疏分解仿真.检验灰度图像质量的常用标准主要有两个:均方误差(MSE)和峰值信噪比(PSNR)[6].
由于彩色图像和灰度图像不同,灰度图像只有单一通道,彩色图像具有三通道,所以在求取彩色图像均方误差时,取三通道的平均值,然后再对平均值求峰值信噪比,见图2~3.
图2 RGB彩色图像稀疏分解
图3 YUV彩色图像分解
由图4和表1可以看出,在相同码率下,YUV模型的分解重建结果均高于RGB模型.
图4 相同码率下,RGB和YUV分解重建图像结果对比
表1 相同码率下RGB和YUV分解重建图像(PSNR)
在每个通道均使用300原子的情况下,YUV模型高于RGB模型2.710 6 db.在YUV模型下,对比图3(b)和图3(c),Y分量原子数目相同,将U、V分量的原子数目减少一半,重建图像并没有明显变化,PSNR只下降了0.711 db,而原子数目确减少了300.所以,对比两种彩色图像模型可以看出,YUV模型更适合低码率下的彩色图像分解.
4 结 论
本文首先分析了灰度图像稀疏分解的原理,进而将其应用到RGB和YUV两种彩色图像中.由于人眼对色度信息不敏感,相比于RGB彩色图像,YUV彩色图像稀疏分解可以用更少的原子数达到与RGB彩色图像相近的结果,更适合在低码率下的稀疏分解,在彩色图像压缩与编码的应用中会有更好的前景.
[1] 曾繁友,高敦岳.复合调节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2(2).
[2] 赵军,冯华江,孟伟勋.商用车制动气压调节器密封性检测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2012(32).
[3] 宗洁,吕谋超.毛管级流量调节器结构与水力性能的初步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9(2).
[4] 成吾芳.气动仪表检修[J].自动化仪表,1987(11):35.
[5] 韩建勋.气动调节器调教中的一个问题[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5(2):63-64.
[6] 颜昌学,张伯华.化工过程控制调节器的研究[J].湖北化工,1993(4).
[7] 徐彬.QTL-23型气动调节器的精度和稳定性[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2(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