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企业实力、政府政策、金融业关系初探
2014-03-01邱扬
邱 扬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起源于20 世纪初期的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国际上仅有半世纪的历史。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作为发展文化的新型手段和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在新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已逐步走向成熟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初级阶段
时间上初步划分为2003 年~2011 年,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探索与改革,以政府长达8 年的文化体制改革为标志,通过政企分开,从体制上实现了文化产业的企业化运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文化产业开始向多元化快速发展,涉及出版发行,媒体娱乐,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等多个分支。其中,相当一部分影响力大的文化企业走上集团化运营阶段,甚至有一些文化企业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扶持等手段成功上市,进入资本经营阶段。
(二)成长阶段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文化产业进入成熟阶段,核心是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分开,首次以文化的双重属性确定了发展的双重任务,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2016 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二、文化产业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罗文东主任认为:“中国在文化领域发展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今世界的文化市场上,美国占了43%,欧盟占了34%,日本大概占了10%,韩国占了5%,中国仅占了不到4%,这与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还很不相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多样文化形态,如此丰厚而宝贵的文化资源怎样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把我国令人称羡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雄厚的文化产业经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文化产业经济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本身、政府政策和金融行业都要顺势而为,互相找准着力点,实现共赢。
三、文化产业对企业实力,政府政策和金融业的依赖关系
(一)文化产业经济与企业实力
一方面文化产业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级,产业经济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另一方面文化企业综合实力处于中低级水平,这个矛盾必须通过文化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得以解决。文化产业经济离不开文化企业实力,企业实力是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和首要条件,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必将能动地促进文化企业实力的提升,同时,政策和金融的扶持和服务也必将加快文化企业提升实力的进程。
(二)文化产业经济与政府政策
政策支持是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相关文件,如《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 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同比增长21.96%,远远超出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2012 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 比重进一步攀升。2013 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 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3.77%,比2012 年又增加0.3 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文化产业经济仍需要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2016 年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5%的目标。文化产业的固有特点使它与制造业有很大不同,无形资产及版权等评估与质押尚属初期,融资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难度,也需要从政策上予以扶持,建议鼓励和放开跨行业重组,放宽担保限制,降低发行中小企业债券等,广拓融资渠道。实际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政策扶持力度比我国要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真正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财政支持和市场融资发展均很充分。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也提供资助。国家艺术人文基金会每年将持有基金总额的35%以上用于资助和奖励。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提供三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英国对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实行“政府陪同资助”,即当企业第一次投资时,政府“陪同”企业资助,其比例是1∶1;对于第二次资助,政府对企业多出上次资助的部分实行1∶2 的比例投入。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成功运用了产官学模式,由政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学术和研究机构负责提供市场预测、发展前景等信息支持,企业通过与政府和研究机构合作谋求文化产业发展。日本知识产权的融资担保业务,由承担政府政策性任务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承办。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准,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对于增添研究设备、引进新技术等给予长期低息贷款。我们需要借鉴美日的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政策扶持计划和体系。
(三)文化产业经济与金融
金融作为服务型领域的支柱产业,早已服务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而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也必然需要金融的支持。我国传统的文化企业大都属于中小企业,回报周期长,资金储备大,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均比较困难,更需要金融业的一臂之力。在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金融机构是其主要瓶颈(理查德.L.迈耶《经济发展理论》)。因此,适当地刺激使现有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融资已经成为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相当大比重的文化企业都具有金融支持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文化企业又具有无形资产比重大,难以精准的量化评估的特征。再者,因为缺乏专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有力支撑,传统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通常很少涉及文化产业,对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融资业务也是避而不谈,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接机制只会变相地加剧矛盾。
2010 年以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起点,金融机构开始与文化产业对接,文化产业出现巨大转机并呈现勃勃生机。回顾2013 年文化产业:2013 年传媒产业内企业并购频繁,尤其是影视业并购异常活跃,新闻出版业呈现内部整合以及外部跨媒体融合趋势;各路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热情高涨,众筹融资模式出现,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文化产业开始以“社会设计”的方式表现公共创意,文化的力量得以弘扬;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大数据时代到来。
我认为,在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时代背景下,金融业还需要主动从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扩大质押融资范围、提供金融衍生品设计、发行文化产业债券等方面,加快与文化产业的定制对接,不仅可以使文化产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更快适应文化产业的融资需要,也可以使金融自身业务得到快速扩充,实现双赢。
(四)政府政策与金融业
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和公益性,可以适当考虑在文化企业融资过程中对金融机构设定必要的补偿机制:既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扶持的力度,又能降低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四、结语
一是文化产业经济作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部分,需要在加快提升企业实力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
二是企业实力是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金融在提升企业实力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是必需的并且是持续的,可以考虑鼓励跨行业重组融资,降低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门槛,在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
四是金融对文化产业经济的支持体现在主动对接,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扩大质押范围,积极推动无形资产评估融资,更快适应文化产业的融资需要;
五是在政策上可以考虑对金融机构进行补偿,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提高其支持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1]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求是杂志2010年第12期.
[2]于孝建,任兆璋.《我国文化产业金融创新方式分析》上海金融2011年第6期.
[3]宋俊平.《当前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外经验及启示》.2012年第20期.
[4]银发[2010]94号《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6]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9月26日.
[7]中国行业研究网《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展望》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