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

2014-03-01石彤李洁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研究生

石彤 李洁

新时期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

石彤 李洁

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主要从学业与能力表现、职业准备、社会交往、政治和社会事务参与、婚恋状况、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别观念等七个方面衡量。研究发现,高校女生在学习表现上并不落后于男生;绝大部分女生赞同女性也应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通过寻找兼职及获得职业证书的方式为自己积累求职资本;更偏好与初级群体建立联系,和其他人建立起情感性的密切关系;在政治活动和参与社团活动等方面并不落后,有更多的女生加入社会公益组织;在平衡学业和情感关系上,高校女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高校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日趋理性、平等。高校女生有着良好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处于不利的发展环境。

高校女生;社会性别观念;发展状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设计

近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化教育的时代,高校女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她们也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传统性别观念和既有社会制度的限制和阻碍,刘云杉等学者将此界定为“有限的进步”。[1]把“高校女生”首次作为中国妇女典型群体之一展开研究很有必要。

本研究尝试分析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高校女生”是指国家统一招收、全日制在读的高校女性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本研究沿用了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全国问卷的主要指标框架和核心问题,并针对高校女生群体的年龄和发展特点,进行了相关指标体系的丰富与调整。具体框架如下(见图1)。

图1 研究框架示意图

调查采用三阶段配额抽样法抽取样本,共回收有效问卷5031份,其中男性2487人(49.4%),女性2544人(50.6%)。本科生2822人(56.1%),硕士生1543人(30.7%),博士生666人(13.2%)。调查涵盖了教育部颁布的除军事学之外的十一大学科门类。调查样本中有1383名男性本科生、1439名女性本科生、1104名男性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和1105名女性研究生。

二、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和所处的良好环境

(一)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

1.学业与能力

高校女生的学业与能力主要从学业表现和能力发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用“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2]两组指标来考察高校学生的总体学业表现情况。

许多研究发现,普通高等学校中高校女生的学习成绩一般不错,且普遍高于一般男生。[3]本研究发现,在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的学业表现上,高校女生并不落后于男生,甚至还普遍高于一般男生。在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上,女生获得优秀和中等以上成绩的比例更大(见图2)。

图2 高校男女生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比较(%)

在人们印象中,女生不善于学习理工农医等专业。调查发现,女生在这些专业的学习成绩也相当好,其成绩略强于男生(见图3)。

图3 分学科高校男女生的考试成绩差异(%)

来自贫困家庭的女生在学习成绩上获得了不错的表现,均高于一般高校女生群体的学习表现,并显著高于同样来自贫困家庭的高校男生的表现(见图4)。

图4 贫困家庭女生的学业表现(%)

2.职业准备

(1)职业成就动机

职业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事业追求上取得成功的驱动力。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女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成就动机,认为工作和事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对自己而言至关重要。尽管赞成下列说法的女生所占比例仍然略低于男生,但总体而言,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群体都展现出积极向上的职业成就动机(见表1)。

表1 高校学生职业成就动机的性别比较(%)

(2)就业准备

高校学生的职业准备不仅包括主观上的职业成就动机,还包括工作经验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实际技能的准备,以及他们给自己设定的职业发展道路、发展信心和愿意为之付出的努力。调查显示,高校男女生在就业准备上表现出不同的性别特征,高校女生更多通过寻找兼职及获得职业证书的方式为自己积累求职资本;高校男生则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有规划和信心。

在工作经历上,高校女生的表现略强于高校男生。有71.0%的高校女生有过找工作或兼职的经历,高于高校男生找工作或兼职的比例(65.2%)。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女生(83.8%)愿意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付出艰辛的努力。绝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的女生(89.6%)认为“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3.社会交往

(1)交往群体

本次调查还对高校学生建立社会资本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高校学生的社会交往是具有性别差异的。有更多的高校女生选择了父母(女88.9%,男85.4%)和配偶恋人(女45.7%,男42.1%),即高校女生更多偏好与初级群体建立联系,更多和其他人建立起情感性的密切关系;而有更多高校男生选择了同学(女85.2%,男86.8%)和老师(女15.7%,男23.7%),即男性更多的偏好与次级群体建立密切交往关系,更多的获得物质利益上的帮助。在研究生阶段,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女23.2%,男36.7%)。这印证了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将女性的活动范围主要限制在家庭、亲密伙伴关系等初级群体的范围内;而认为男性的发展势必要从家庭中脱离出来,迈向更大的人类社会组织。[4]该现象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学生今后的学术和职业发展道路。

(2)交往方式

以吉列根为代表的女性主义研究者发现,男性的自我认同更多地建立在独立、竞争性的关系基础之上;而女性的认同则更多的是在和他人的联系与关系中建立起来的。[5]调查发现,高校女生经常主动向周围人提供帮助(女74.2%,男61.1%),同时也更多地就学业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向他人寻求帮助(女21.3%,男16.2%)。在高校女生中,有49.9%经常和周围的人交流学习问题,有31.6%通过联系获得社团活动的支持,有27.8%寻求就业或深造机会,男生的比例分别是43.5%、28.7%和26.5%,女生的比例均高于男生。也有更多的女性能够在学习和情感上得到多人的帮助。而有更多的男性能够在经济上得到帮助,女生的比例是32.0%,男生的比例是39.5%。总体而言,高校女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多受到“人际互动、合作和共识”的影响。[6]高校女生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建立情感纽带关系,而高校男生则更好地建立起利益性的群体关系。

4.政治和社会事务参与

高校女生作为女性中的年轻知识分子群体,其参政意识和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7]

高校女生在政治活动和参与社团活动等方面也并不落后,并表现出自身的一些性别特征。女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比例高于男生(女28.0%,男26.1%),在研究生阶段女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比例更是明显高于男生(女72.8%,男65.5%)。女生担任各级学生干部的比例基本与男性相当(女57.5%,男58.3%),并且有更多的高校女生以加入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捐款、无偿献血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参与公共事务(女64.5%,男59.8%),有更多的男生在网上参与有关公共事务的讨论(女31.8%,男44.7%)。高校男、女生担任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和策划者的比例分别是53.3%和49.3%;向所在班级、院系、学校或地区提意见的高校男、女生比例分别是45.2%和42.0%。

男、女生在参与社会团体的类型上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社团参与方面,更多的女生参与了社会公益组织(如爱心社、志愿者组织等);在各个学历层次和专业类型中,更多的男生参加了专业行业组织,如企业家协会、历史学会等(见表2)。

表2 高校男、女生参加不同社会组织的比例(%)

5.婚恋状况

高校女生大多处于18—30岁的婚育高峰期,意味着这一群体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往往还要考虑个人的恋爱、婚姻问题。此外,已婚研究生群体可能还面临着生养和抚育子女的选择。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女生恋爱价值观是积极的,且与男生存在着差异。大学生恋爱现象极为普遍,分别有72.2%的高校女生和73.6%的高校男生有恋爱经历,性别差异并不显著。高校女生的恋爱动机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有以婚姻为目的而恋爱的,也有以纯洁爱情为追求目标的,还有为排解寂寞而恋爱的,甚而有从众心理而恋爱的。在择偶标准中,男大学生更为关注对方的性格、外貌等条件,女生更为注重对方的能力、人品,但无论男女,均表现出对门当户对的关注,且表现出对经济条件的重视。

在学业和情感关系的平衡上,高校女生还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有更多的高校男生“因为学习太忙,没有时间发展个人情感关系”(女50.6%,男58.7%),有更多的高校女生表示“能够平衡好个人情感和学业之间的关系”(女47.2%,男38.1%)。

已婚的女研究生绝大多数都对自己的家庭地位感到满意。有34.4%的女性对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感到非常满意,52.8%的女性感到比较满意;有22.0%的男性对自己的家庭地位感到非常满意,62.6%的男性感则到比较满意。

6.身心健康

绝大部分高校女生身体健康,身体状况良好或一般的分别占54.6%和40.0%,两项合计占94.6%。

高校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男生。在问卷中,设计了一组由8个问题组成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其得分范围在0—24之间,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亦然。高校女生的平均得分为7.78分(SD=4.81),高校男生为6.21分(SD=4.32)。方差检验结果进一步证明,高校男、女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得分差异是显著的。

高校男女生的焦虑来源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生焦虑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经济压力、生活目标和身材相貌这三个方面。男生最焦虑的就是经济压力(男21.6%,女11.9%);女生的第四大焦虑来源为“感到生活空虚,缺少目标”(男15.7%,女19.6%),女生还表现出对自己的“身材相貌”更为关注(男3.1%,女6.4%)。

7.社会性别观念

新时期高校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也日趋理性、平等。在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有50.4%的女性赞同“男性应以社会为主,女性应以家庭为主”;在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中,赞同这一说法的比例升至54.8%;但同时期的高校女生中,赞同这一说法的比例只有30.0%,远低于社会上一般女性的水平。

一方面,高校女生更多地反对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对女性角色的束缚和压抑,例如,分别有58.2%、57.7%、55.9%的高校女生反对“男人应以事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主”、“挣钱养家主要是男人的事情”、“相夫教子是女人最重要的工作”,从而表现出更强的追求男女平等的意愿。

另一方面,她们对事业发展的追求和向往,也意识到现实环境的多重压力,愿意为成功付出更多的努力。例如,在女生中,有96.5%的人高度赞同“女性也应该追求自己的事业”,有69.4%认为“对女性而言,事业成功也很重要”,有56.2%反对“事业成功的女人往往没有女人味”等社会上的歧视性观点,有36.5%认为事业成功的女性一样可以生活幸福。与同样接受高等教育的男性相比,女生反对“对女性而言,事业成功与否并不重要”的比例是69.4%,比男生高出24.5个百分点;女生反对“事业成功的女人往往没有女人味”的比例是56.2%,比男生高出27.0个百分点。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相比,高校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都显得更为先进,例如,在主问卷调查样本中,只有25.8%的应答者反对“丈夫的发展比妻子的发展更重要”;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有51.0%的女性应答者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态度。

(二)良好的发展环境

1.国家教育政策的受益者和享受均等的教育资源

国家各级政府在主导政策上,尤其是教育政策上,对女性均采取了公平、公正的态度和做法。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高等教育机构之中,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受益者。研究数据显示,在获得各类奖励、荣誉,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保送升学及境内外交流等方面,高校男、女生基本实现了机会均等(见图5)。

图5 高校学生享受各类教育资源的比例(%)

2.国家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高校女生的就业

近年来,高校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高校女生的就业。2008年以来,教育部、人社部和全国妇联共同开展了高校女生创业导师行动以及创业扶持行动;国家出台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的财政政策,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女生提供支持;全国妇联、教育部等共同组织实施“高校女生创业扶持行动”,为高校女生自主创业提供支持和指导服务等。

3.高校通过开设妇女/性别研究课程推进性别平等

日益增多的高等教育机构注意到推进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关注高校女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并开设妇女/性别研究的相关课程。此次调查涉及的15所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妇女/性别研究课程或讲座。其中,南京师范大学(52.0%)开设此类课程的推广效应最高,华中科技大学(30.7%)、北京大学(28.9%)、南京大学(24.1%)、首都师范大学(23.2%)等妇女/性别培训基地的课程推广效应也较高。在回答学校开设过此类课程或讲座的学校中,有53.5%的高校女生参加过这类课程或讲座,43.1%的高校男生参加过此类课程或讲座。

三、高校女生面临的挑战和所处的不利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挑战

1.学业优异但能力不足

高校女生学业优异,但实践创新能力和抗压能力弱于高校男生。从表3中可以看出,高校男生在实践创新能力和抗压能力的各项指标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校女生。

女生在本科阶段的成绩优势更为明显,然而在研究生阶段则出现了下滑趋势,这与研究生学习成绩中有对科研能力的衡量有关。在课题参与、论文发表、会议发言、产品获得专利等方面,女研究生均落后于男研究生,且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性别之间的科研能力差异是显著的。此外,在研究生阶段,男、女生创新能力的差异也进一步扩大(女24.2%,男41.3%)。

表3 高校男、女生认为自己在能力上强于同龄人的比例(%)

来自贫困家庭的女生,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评价较高(42.1%),对计算机水平的评价明显偏低(9.4%),对自己创新能力(18.7%)、人际交往能力(47.7%)和交流沟通能力(46.7%)的评价也比较低,均低于一般女生的自我评价水平。

2.职业发展信心和职业规划欠缺

高校女生在“做好明确的职业规划”(女44.9%,男54.1%)、“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具有信心”(女54.6%,男67.6%)等方面均低于男生比例,更有62.3%的贫困女生缺少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

在研究生群体中,男生的成就动机和就业准备状况变化不大,女生则表现出较快的下降趋势。例如,在女生中,非常赞同“我希望自己在事业上能有所作为”的比例,从本科阶段的43.7%下降到硕士阶段的34.9%,继而下降到博士阶段的29.9%;而男生却并没有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女生非常赞成“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我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的比例,从本科阶段的39.1%下降到硕士阶段的29.2%,继而下降到博士阶段的26.4%;而男性选择此项的比例则一直稳定在40%以上。这一变化在女研究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性别化年龄”的概念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女研究生的职业期望和准备会在这一时期发生变化。这一概念指出,社会文化传统对不同性别在同样年龄的言行举止有不同的期待;同样的年龄对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意义。[8]伴随着女性逐渐步入婚育年龄,社会文化观念对其家庭婚育角色开始更为强调,不太看重其社会成就和职业发展,对男性事业、地位的强调则开始日益增强。这种社会期待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研究生的事业发展成就动机。

3.政治/社会事务参与中的领导能力不断地弱化

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男生担任活动领导者和主动提建议的比例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女生参与这两种活动的比例却在研究生阶段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导致男、女生的差距进一步增大(见表4)。

表4 高校男、女生参与社会事务的方式(%)

从高校男、女生在社团中承担的角色来看,男生更多地承担了创始人(男3.0%,女1.6%)、负责人(男28.3%,女24.3%)和活跃成员(男37.7%,女35.2%)的角色,而女生则更多的是社团中的普通成员(女38.9%,男31.0%),这说明女生在公共事务中承当领导者和决策者,以及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少于男生。

4.婚姻生育中的压力增大

生育对男、女研究生所带来的影响也存在一些差异。对女研究生而言,生育一方面让她们更多地学会了高效率的利用时间;另一方面,也让她们感到身心疲惫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科研。生育给男研究生带来的主要是经济压力,有67.6%的男性认为子女的出生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而只有44.3%的女性持相同观点。可见,孩子的出生给男性带来的主要是经济压力,而给女性带来的多是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以及生活的重新规划、安排。

5.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特别关注。来自贫困家庭的高校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女生(来自贫困家庭的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值为9.84,SD=5.20);并且高于同样来自贫困家庭的高校男生(来自贫困家庭的男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值为7.12,SD=4.69)。

在化解焦虑的渠道上,83.0%的贫困高校女生“通过其他方式转移注意力”,75.5%的人“和家人、朋友交流”,27.4%的贫困女生“闷在心里”。与一般高校女生相比,来自贫困家庭的女生更多地采取自我压抑的方式,而较少通过和家人、朋友交流来化解焦虑。

6.社会性别观念反映出对女性的不利现实

尽管新时期的高校女生更倾向于认同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并愿意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她们对社会环境的认识更加清晰,也清楚地认识到在现实环境下,女性要想取得事业成功,还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主问卷调查样本中,57.6%的被访者认为“目前我国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差不多”,36.4%的女性认为男性的地位比女性高。而在高校女生样本中,只有32.2%的被访者认为男女社会地位差不多(男42.3%),54.6%的被访女性认为“男性社会地位更高”(男37.9%);65.4%的高校女生认同“对女性领导的培养选拔不够”,比男生高21.2个百分点;83.0%的高校女生认同“女性在事业上遇到的障碍更多”,比男生高11.9个百分点。

调查数据显示:在高校女生群体内部,存在着随着学历增高、传统性别观念回归的现象。例如,对“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性别观念的表述,在本科生阶段,有超过或接近60%的女性都表示反对;到了硕士生阶段,反对这些传统性别观念的女性基本下降到50%以下;到了博士生阶段,则进一步下降到40%左右(见表5)。

表5 分性别和学历的高校学生性别观念(%)

(二)不利的发展环境

1.来自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地区的女生较少

在女性进入高等教育机构的机会日趋接近男性的同时,来自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地区的女性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本调查发现:在高校男生中,来自农村户籍的学生占56.9%,城市户籍的占41.0%,基本接近我国人口户籍构成比例;而在高校女生中,来自农村户籍的学生仅占45.9%,城市户籍的占52.6%,严重偏离人口户籍比例构成。来自农村地区的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不仅低于城市家庭的女生,并且显著低于同样来自农村地区的男生。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男生在各个学历层次中都维持在6%左右;而同样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在本科阶段只占4.9%,到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则减少到3.7%和2.3%。换言之,高校女生的入学机会受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学历越高,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女生所占比例越低(见图6)

图6 分性别各学历层次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所占比例(%)

即便这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女性进入到高等教育机构之中,阶级和性别因素的结合仍然会限制其向上流动的机会。

2.教师和家长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不良影响

有69.7%的女生听到过父母、中小学教师关于“女生适合学文科,男生适合学理科”等巩固传统性别形象的表述。调查数据还发现,社会化经历和高校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之间并未发现一致性的统计关联,但是成长过程中的这些社会性别观念的确会影响高校男生的性别观念。例如,在听过父母或中小学教师说“女孩适合学文科,男孩适合学理科”的高校男生中,有43.1%的人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男人应以事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主”,而没有听过这种表述的男生中只有32.8%的人持此类观点,统计差异显著。

还有相当数量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听到过教师、家长对女性的负面评价。例如,有49.2%的女生在中、小学期间,听到过老师或家长说“女孩不如男孩聪明”。并且,来自农村、乡镇的女性更容易听到教师、家长对女性能力的负面评价(农村乡镇占51.4%,县级以上城市占46.1%)。对女性能力的负面评价的确与高校男生对女性能力的观点之间有统计关联。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听过“女孩不如男孩聪明”的高校男生中,有34.5%的人非常赞同“女性能力不比男性差”,而听过对女性能力负面评价的男生只有29.2%持相同态度,统计差异显著。这是否可以作为原因之一解释为什么高校男生的社会性别观念更趋保守?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还存在教师社会性别观念发展不均的现象,在课堂内外仍然存在一些针对女性的发展和研究能力的“冷漠氛围”,如一些教师在课堂内外表达一些不利于女性发展的言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女生认为教师对自己不够重视,影响了其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3.性骚扰行为影响着高校女生的健康成长

针对女性的肢体性骚扰行为仍然存在。被调查者中,有20.4%的高校女生有过“对您进行您不愿意接受的肢体行为”的经历,有4.3%的高校女生有过“对您提出您不愿意接受的性要求”经历。

4.就业市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对女生不友好的因素

尽管高校女生的综合素质并不落后于男性,但部分高校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历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并由此对性别角色分工和职业追求产生了一些彷徨和怀疑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在有求职经历的高校女生中,四分之一曾经遭遇过性别歧视(25.0%)。就业性别歧视经历对高校女生的影响的确存在,在求职过程中有过性别歧视经历的高校女生会更多地对女性的职业追求产生怀疑。例如,对“女性也应该追求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一说法,在没有经历性别歧视的高校女生中,有62.9%的应答者表示非常赞同;而在有过性别歧视经历的女生中,非常赞同的比例降到了51.5%。

四、对策与建议

鉴于以上研究,建议各级政府逐步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通过多层面、多主体的共同努力,改变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特别是加快改变高校男生和教师的社会性别观念。建议在取得全国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统一培训过程中,引入社会性别议题的相关培训课程,为高校女生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推动性别公正,强化用人单位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社会责任。高校女生也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如制定更为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拓宽与各种专业/行业组织的社会联系;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心理抗压能力、领导能力和实操经验的提升和培养,树立女性人才榜样,提升职业发展信心,指导职业规划,开设女性心理知识讲座,设立专门鼓励高校女生科技创新的知识竞赛和项目资助。关注高校贫困女生的成长和发展,倡导高校、政府与用人单位设立专门针对贫困高校女生的奖学金、创业机会、实践项目、培训安排和出访计划等。增强对女研究生群体发展道路的关注和指导,通过开展成功女性的经验交流、设立女研究生专项科研资助经费、鼓励指导教师对女研究生的培养和关注、开设专门针对女研究生群体的职业规划指导等,并为已经婚育的女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弹性学制、社会保障和子女安顿,解除她们人才发展道路上的后顾之忧。

[1]刘云杉,王志明.女性进入精英集体——有限的进步[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2]洪盛志,郭聪,黄爱国,孙明福,范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网上测评与高校德育创新[J].世纪桥,2007,(9).

[3]安树芬.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奥)弗洛伊德.文明与缺憾[M].傅雅芳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5](美)卡罗尔·吉列根.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M].肖巍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6]Baxter Magolda.Knowing and Reasoning in College:Gender-related Patterns in Student’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92.

[7]胡肖华,谢忠华.当代女大学生参政意识现状及重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4).

[8]何明洁.劳动与姐妹分化——“和记”生产政体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2).

责任编辑:张艳玲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Facing Women College Students in New Era

SHI Tong,LI Ji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omen college students is measured in these ways: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ability;vocational preparation;social interactions;political and social engagement;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marital status;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gender consciousness.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women college students do well in their academic outcomes compared to men college students.Most of the researchers hold the opinion that women should have their own careers;accumulating career capital by way of doing part-time work and acquiring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women prefer to establish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grass-roots groups;many women students take part in volunteer and community service organizations;they also perform better in balancing learning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The gender consciousness of women students is more rational and equal.On the other hand,they also face challenges and unfavorable environment.

women college students;gender concept;development status

10.13277/j.cnki.jcwu.2014.05.010

2014-07-24

C913.68

A

1007-3698(2014)05-0056-08

石彤,女,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社会学;李洁,女,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研究方法。100101

本文系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10@ZH020)的子课题“女大学生群体调查”和201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与发展对策研究”(10JZD0045-1)子项目“女性高层次后备人才成长规律与发展对策研究”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研究生
翻转课堂在研究生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学报》简介
“关键需求”牵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欣赏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欣赏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