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职场“社交资本”
2014-03-01■赵智
■赵 智
朋友关系网等非正式交往在任何组织中都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研究表明,在私人关系很好的公司里,人们工作更投入;而且有大量证据显示,这种投入会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
对于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学习一些社交媒体技能完全有必要。美国公共传播学教授威廉·沃德说:“一个人生于社交媒体年代,并不意味着他就是运用社交媒体工作的专家。这就好比说,我从小玩传真机,但它并不会让我成为一个商业专家。”
因此,对于那些事业心强的80后、90后们来说,尤其要重温一下社交技能,学会如何利用职场的“社交资本”。
学会五种社交媒体技能
一是知道什么时候按下删除键。
去年九月,一家商业新闻网站的技术总监因为自己发表在私人推特账户上的言论而被东家开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位技术总监发表的关于女性和少数族裔的言论的确非常无礼,但是这个案例也暗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80后、90后们有时意识不到个人言论会造成职业上的影响。
推特、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都是大型公众平台,你在上面发表的言论经常会反馈到老板的耳朵里。这个事例表明,很少有哪个公司愿意把自己和歧视性的内容联系在一块儿,哪怕你的本意只是讲个笑话。
二是用社交媒体节省时间。
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在工作时间最经常上的私人网站是Facebook。随着社交网站的繁荣,现在大家上班时不仅要上Facebook,还会刷微博和微信,社交媒体很有潜力成为职场的时间杀手,但同时,社交媒体也可以节省工作时间。
麦肯锡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社交媒体的内部协作能力有可能为企业界节省高达1.3万亿美元的资金。比如,内部社交网络可以让员工组成虚拟的工作组,在信息板上进行沟通。员工们在协作时不再需要无穷无尽的邮件往来,而是可以持续在信息流上发布或回复消息。虽然这些都不是什么革命性的新技术,但是80后和90后们在如何在企业内部使用社交网络这个问题上,仍然需要加强学习。
三是明白怎样分析数据。
80后们对什么东西在社交渠道上能火,有一种天生的理解,但是要想把哪些东西能火、哪些东西不能火量化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微博营销活动的成功应该拿什么来衡量?转发、引用、回复、评论还是客户人数?在Facebook上发贴的最好时机是几点,隔多长时间发一次贴最合适?研究这些数据最好的分析工具是什么?虽然社交媒体本质上在于人的沟通,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收集数据、利用数据改善业绩的平台。知不知道应该寻找哪种数据、在哪寻找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就决定了你究竟是专家还是普通的社交媒体爱好者。
四是整合多个社交媒体平台。
有的人是推特大师,或者在微博上有大量粉丝。但是真正的人才是那些擅于整合运用不同平台,同时明白每一种平台主要针对哪一块市场的人。比如,以视觉为主的网络越来越受耐克、红牛、奔驰等品牌的青睐;比较简单的图像和视频则主打那些传统的文字型社交网络。
消费者们通过这些社交网站的链接进入公司的博客或主页,然后进一步陷入更深的销售漏斗。同时,横跨各平台的统一的主题标签,有助于统一和追踪总体的营销活动。即便是在社交媒体上造诣颇深的80后,往往也不明白整合不同社交媒体平台所能带来的倍增效用。
五是以职业姿态在社交媒体上拓展人脉。
等到80后和90后们迈出校门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个人资料栏里填写了自己的兼职经历、实习经历、课外活动和学业成绩等等。但是,在找工作上最强大的能力却经常被人忽视了:有些招聘经理或者CEO虽然一般没办法直接联系上,但中间只要经过一层或两层中间人就能“攀”上关系。
比如,有个网站有一项叫做In Mail的付费服务,让用户可以向全网2.77亿名用户中的任何一个人直接发送邮件,真正有进取心的求职者可以直接拿下理查德·布兰森、比尔·盖茨或者狄巴克·乔布拉这样的“大鱼”,直接向他们的邮箱投递简历。80后、90后们都有一颗“驿动的心”——总是在找下一个工作机会。所以如果当你想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候,不妨把这一招记在心里。
当然,要掌握这些技术可不是吃快餐。沃德说:“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希望人们学会这些技能,却不提供任何培训。”随着社交平台的数量越来越多,使用方式越来越复杂,让任何人——哪怕是最紧跟潮流的人,能不加培训就掌握这些知识,无疑不合情理。
对于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竞争的80后、90后们来说,在十年前还闻所未闻的社交媒体知识,可能决定了他们能否找到、保住一份工作。沃德说:“能以一种整合的、战略性的方法,专业地使用数码和社交媒体的学生,具有一种优势,他们能获得更好的就业和实习机会。”
朋友关系网为何如此重要?
每个职场中人都一定要和其他人接触,参加各项社交运动;而社交范畴的大小,与每个人的职业、喜好及生活方法有很大关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又跟他疏远,平时和同事的相处也不融洽。而流行的看法认为,男性更擅长分析事物,女性善用社交技巧。但在工作场合,男性在利用社交关系方面似乎具有优势。
伦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的心理学家布兰兹认为,朋友关系网等非正式交往在任何组织中都发挥着强大的作用。非正式的朋友关系网和彼此建议使员工觉得公司是一个更舒适的工作场所,这些关系网也会让公司受益。
“员工私交不错的组织,往往在危机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她说:“人们在危机中表现得更好,原因就在于他们既帮助公司,也帮助自己的朋友。”所有研究都表明,在私人关系很好的公司里,人们工作更投入;而且有大量证据显示,这种投入会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
研究还表明,我们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学术说法为“同质性”。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倾向在男性身上体现得更明显,也就是说,男人更愿意跟其他男性交朋友。这也意味着,即便女性更有可能努力跨越性别鸿沟发展友谊,但相对于男性同事,男性给予女性友情回报的几率更小。
因为高层管理人员中的男性可能多于女性,所以在一个组织内,男人与高层员工交朋友的可能性更大,这对他们的职业前途有益。
布兰兹把一个组织中十分重要的一群人称为“中间人”——那些人跟组织内彼此孤立的圈子都有来往,因而有助于整个组织顺畅沟通。“中间人”被视为富于企业家精神,而通常认为这一特质属于男性。所以,当女性扮演“中间人”角色时,她们被视为出格,这对她们是不利的。另一方面,男性“中间人”在职业上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