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2014-02-28付晓敏邬良平
付晓敏 邬良平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推拿科,河南三门峡 4720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产生的原因多为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以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颈肩痛等范畴[2]。目前,CSA的治疗尚缺乏统一标准,而针刺、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疗效确切。2011-05—2012-12,我们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CSA 30例,并与丹参注射液联合颈复康颗粒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60例均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推拿科(30例)及骨科(3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8.90±8.49)岁;病程5~15个月,平均(10.6±3.8)个月。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2岁,平均(54.42±6.18)岁;病程5~16个月,平均(11.1±2.3)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CSA的诊断标准。排除脑动脉硬化症、小脑梗死或出血、心血管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所致的眩晕、头痛者及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予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
1.3.1.1 针刺疗法主穴:双侧风池、完骨、肩外俞、天柱、太阳。配穴:根据不同兼症选合谷、头维、百会。患者取背靠式坐位,保持颈部舒适及松弛,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一次性毫针针刺。手法:常规针刺手法,进针,采用小幅度提插捻转1 min,平补平泻,至局部痠、胀、麻等感觉,若能向枕部或头部传导为最佳,留针20 min,每日1次。
1.3.1.2 推拿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床头,以示指、中指、无名指交替钩揉双侧风池、完骨、天柱、翳风各1~2 min,以局部痠胀为度;双手自上而下交替指揉患者颈部肌肉5 min;双手交替捏按双侧肩井、缺盆、肩外俞各1 min;患者坐位以双手拇指交替点按风池、天牖、天鼎、肩中俞各1 min。运用拔伸旋转法,以扩大椎间隙剥离粘连,纠正小关节错位。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右后方,以右肘窝托住患者下颌,上臂及小臂贴于患者面部两侧固定,左手抵于颈后部,以右臂向上拔伸提起,然后向右后方旋转牵拉颈部,后回到中立位,操作中常可听到弹响音。左侧操作同右侧。最后用揉、捏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每日1次。
1.3.2 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1510)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颈复康颗粒(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2204)1袋,每日2次冲服。
1.3.3 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比较治疗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并参考采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楚怀等制订的“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量表”[4]对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与功能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5个方面: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满分为30分,分数越高说明恢复越好。
1.5 疗效标准治愈:眩晕、颈肩部痛麻等症状消失,椎动脉扭曲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眩晕、颈肩部痛麻不适等症状基本消失,颈部后伸向左右旋转时稍有眩晕,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好转:眩晕、恶心、颈肩部疼痛麻木等症状部分消失,椎动脉扭曲试验好转;无效:眩晕、颈肩部痛麻、恶心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椎动脉扭曲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3]。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2 2组疗效比较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积分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积分变化比较分,±s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积分变化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n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11.32±3.2421.32±3.83*△对照组3010.87±2.6719.79±3.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明显增加;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积分增加多于对照组。
3 讨论
CSA是指由于钩椎关节增生、颈椎失稳、后关节松动或移位等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痉挛、狭窄,致使血流变慢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以眩晕、项强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5]。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患病年龄正逐渐年轻化[6],约占颈椎病的10%~15%。CSA属中医学的眩晕范畴,多由于肝脾肾不足,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再加之长期不良姿势所劳累,致颈部经络劳损,血脉瘀滞而发病。风池、完骨均为胆经近脑的腧穴,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胆之经气升则其余经脉气随之而升,故两穴可率诸经之气濡脑养髓[7]。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近脑的腧穴,太阳为阳中之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具有显著的健脑养神作用。肩外腧具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作用。大量临床试验证实,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后脑循环[8]。诸穴合用,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证施治思想,对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有良好疗效。但针刺疗法对伴有较明显颈椎关节错位的患者效果欠佳,故应配合相应的推拿整复手法。推拿能够通过各种手法,对局部穴位及经络进行机械性刺激,帮助错位的椎间盘尽快恢复,并松弛肌肉,有效舒展经脉[9],与针刺疗法配合使用,疗效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CSA临床疗效确切,针刺可以调补人体经络气血,扶助正气,达到治本的作用,而推拿可以辅助针灸快速的缓解临床症状,起到急则治标的作用,两者配合,标本兼治,可以更好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方法价格低廉,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王雷,王遵来,盛坤,等.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2):175-177.
[2]马骥,陈世荣.天麻定眩汤配合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J].陕西中医,2012,33(9):1155-115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4]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5]胡永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18-219.
[6]王拥军.颈椎病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1999,11(3):41-44.
[7]郭耀峰,赵建华.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人民军医,2004,47(2):120-121.
[8]廉玉麟.中国针灸100要穴临床妙用[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9.
[9]徐凌哲,吴超,王刚.内功推拿手法联合颈椎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4):563 -564.
(本文编辑: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