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人才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2014-02-28支大林

关键词:人才资源大专资源配置

陈 雷,支大林

(1.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130117;2.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024)

一、引 言

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们的总称。拥有大量的人口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已经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拥有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才是推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1]。

人才资源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东北地区在1949年以后的6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人才资源配置历经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调控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配备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保证了人才供给和经济发展的高度一致;改革开放后东北原有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人才资源外流,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人才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状况发生了背离,“东北现象”[3]出现;2003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分析近年来吉林省人才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而找出地区经济发展中人才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优势、弱势、机遇和挑战,提出有利于解决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配置对策建议。

二、吉林省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才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增加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贝克尔、舒尔茨、罗默和卢卡斯等人均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验证了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基于上述观点,吉林省人力资源存量对经济增长也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吉林省1998—2011年GDP与人口及从业人员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吉林省从业人员数量基本稳定,大专以上从业人员数量呈现上升趋势,GDP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为了明确人才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情况,笔者利用SPSS17.0软件对各要素影响GDP的程度进行回归分析,其中:吉林省GDP与吉林省人口、吉林省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大专以上人数和大专以上人口占比的影响程度见表2: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吉林省人口、吉林省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大专以上人数和吉林省大专以上从业人口占比这4个变量均对吉林省GDP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且大专以上从业人口的贡献度是最高的(其标准化系数为6.933),该结论也说明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吉林省大专以上从业人员数量增加显著,其获得的GDP增量也很明显。

三、吉林省人才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吉林省人才资源存量和质量、人才资源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吉林省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人才资源数量较少、质量不高

我省就业人员从质量上看,处于全国中游水平,其中大学专科学历比例为6%,与全国持平,排名第16位;大学本科学历比例为4.3%,比全国的3.7%略高,排名第11位;研究生学历比例为0.34%,比全国0.39%低,排名第10。按照2011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统计的各地区城镇就业人员年末数量进行对比,吉林省城镇就业人员年末数量全国排名第21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就业人员总量少。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可以看出吉林省人才资源总量较少。

表3 吉林省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

(二)人才资源地域配置不均衡

从表4中可以看出,吉林省从业人员集中在长春和吉林两个比较发达的城市。可见,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人口的流动产生了影响,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吸引了更多的人才,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虽然更需要人才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吸引力,而难以获得更多的人才资源。预就业人员在择业时通常期望去经济发展水平优于家庭所在地的地区,尤其是具备一定素质和竞争力的预就业人口,能够比较顺利地到更发达地区就业。这种人才资源的流动模式,使得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人才的不断输入而加快发展步伐,经济落后地区由于人才的缺乏而发展更加缓慢,使各地经济发展愈加失衡。

表4 吉林省各市县单位从业人员(2011)

(三)乡村劳动者数量超过半数

如表5所示,1998年到2011年间,职工人数经历了一个逐步减少到平稳状态,这与我省经济发展的事实是符合的,随着国企改制的深化和完成,职工人数在2004年以前逐步减少,2005年以后,国企改制基本完成,职工人数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时期。城镇个体从业人员的数量从1998年开始便开始了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创业的国家政策是吻合的,十几年间,我省城镇个人从业人员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乡村劳动者数量基本稳定,始终为主体,超过了职工和城镇个体从业人员的总数,每年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远远小于城镇个体。

表5 1998—2011年吉林省城乡从业人员数量 万人

(四)三大产业人才资源分布结构失衡

从表6吉林省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情况看,人才资源的产业分布不够合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而创造产值低。以2011年为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43%,第二产业仅20%,第三产业为37%。而第一、二、三产业创造的产值分别为12%、53%和35%。第一、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创造的产值形成鲜明对比。

表6 吉林省2011年三产产值与从业人员情况对比

(五)人才资源流失严重

从地理区位上看,吉林省人才资源目前趋于向南移动,从经济发展上看,人才资源趋于向发达地区移动。虽然东北三省的人力资源存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但由于黑、吉、辽三省目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适合科学研究的条件不够完善,工资待遇较低,软环境需要进一步提高,致使很多优秀人才外流,到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内大中型城市或者国外。目前,位于东北最南部的辽宁省一直居于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之首,而与其毗邻的吉林省在最近10年也以较快的发展速度缩小了差距,最北部的黑龙江则相对发展较慢。

以东北地区某高校毕业生选择工作为例(见图1),学校毕业生在东北就业的比例从1997年的65.55%减少到2010年的49.55%,其中,黑龙江变化不大,比例一直较小,吉林从35.25%减少到28.82%,辽宁从25.23%减少到12.92%。所以,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存在差别,并不是谁培养的人才多,谁留住的人才就一定多。

图1 吉林省某高校毕业生在东北三省就业比例变化图

四、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

建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充分重视现有的人才,留住人才并能深入挖掘他们的潜力;完善人才配置的市场机制,科学配置人才资源的投向和投量,尽可能使人才资源的增值达到最大;不断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再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二)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

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才能增强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后劲。这不仅需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要投入更多资金,提高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只有各方面条件最大限度地与经济发展较好的大城市看齐,才能吸引人才的流入,才能利用他们宝贵的技术和经验,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提高科学技术的水平,不断增强创新的能力。整合培训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坚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个人“四位一体”的原则,大力培养吉林省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4]。加大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基础薄弱的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投入,普及义务教育,加强中等专业学校的技能教育,充分结合社会实践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人才资源能充分为经济发展服务。

(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

东北地区高等教育较发达,就“211”工程建设院校而言,辽宁省有4所,吉林省有3所,黑龙江省有3所,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这些院校中有大量的人才资源。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创业观的教育和正确引导,鼓励有能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如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5],使大学生们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更多地选择在东北地区就业和开展创业活动,为地区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陆根尧.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效应[J].统计研究,2002(10):13-16.

[2]熊治泉,陈军华.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9(5):224-225.

[3]房国忠.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26.

[4]张春景,姚兴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人才支撑策略研究[J].行政与法,2012(2):47-49.

[5]初铭畅.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资源与经济协调度评价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3(8):139-142.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大专资源配置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人大专询民生事 审计问题改好没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