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以运城学院为例
2014-02-28矫丽会
矫丽会
(运城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西运城044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会计等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并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全国开设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均有400多所[1],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供需两旺。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不同于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除了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外,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围绕“应用”、“创新”这两个基本点,着眼于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发挥优势,力求在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上要优于其他高校,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从1998年教育部把财务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与相对成熟的会计学专业相比,迅速成长中的财务管理专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内涵、课程体系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于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更具重大意义。很多学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际,从多方面探讨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如:陈志勇(2005)通过借鉴国外中级财务教材的教学内容,对中级财务课程教学内容及结构体系进行了设计,同时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2]。刁伍钧(2008)结合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教学改革,提出增设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是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一种创新。[3]谢振莲等(2010)结合河北经贸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界定了《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4]。曹洪香(2011)对财会专业的一门具体课程《高级财务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式进行了探析[5]。从这些学者的研究中可知,由于各学校具体的定位不同,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具体的教学中也有不同的课程改革思路,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本文结合运城学院——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实践,认为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除了要注意其所属主干学科,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外,还必须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把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新建本科院校要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方面有别于其他高校。因此我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要着眼于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运城学院是为运城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人才。运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主要定位在运城地区及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各类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非营利机构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种定位,既可以避免和不同层次人才(山西财经大学、运城财经学校)之间相互“抢饭碗”,又可以避免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图1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平台
二、合理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课程体系的载体,合理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对于优化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围绕“应用”这一基本点,着眼于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地方培养实务专家型的高级财务人才,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当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意味着要“轻理论、重实践”而应该更加强调对理论的理解和真正的掌握,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达到这个目标就要立足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制定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运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密切结合产业和行业特点,围绕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构建五个课程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职业能力平台、集中实践平台(如图1)。努力在层次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方面实现最佳组合,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专业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全部设定为必修课。职业能力平台、集中实践平台以实践课程为主分为必修和选修。通识教育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语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大学英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数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课程等。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健康的身心素质。通识教育平台充分体现“厚基础”原则,专业教育平台分为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拓展课。专业主干课是结合教育部规定的财务管理专业设置的专业必修课和运城学院背景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进行设置。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主要包含的课程有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证券投资等课程。专业拓展课是为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和择业空间而开设的选修课程,其主要课程有: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评估、市场营销、税务会计、纳税筹划等课程。专业教育平台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财务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利用数学、计算机等知识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宽口径”原则。
财务管理专业在完善经典的传统核心课程之外,加大有关实践课程比例。目前运城学院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近30%。在职业能力教育平台主要开设课程有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计算机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通过这些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集中实践平台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基础实践主要是公益和社会实践。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有ERP沙盘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综合实践是指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集中实践平台全部是必修课。目的通过实训与实习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其中综合实践部分,运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施“6+1+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6个学期集中学习基础、专业理论知识、第七、八学期是综合实践。综合实践分为两部分第七学期是专业实习,主要是采取集中和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实践(顶岗实习),完成专业实习后,第八学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实践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分析问题、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强能力”原则。
2.提高选修课数量与质量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围绕的另一基本点就是“创新”。实现这一基本点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要提高选修课程设置的比例和种类,[7]增大选修课的学分要求。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选择所需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更符合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这就在选修课数量与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设或调整选修课程。以运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业务、国际贸易、银行会计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掌握金融学基本知识及基本技。增加了如SPSS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证券投资、ERP软件应用、Excel在财会中的高级应用等等课程,保证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接受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的训练,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促进学生自我设计和个性发展的同时结合培养目标,在选修课设置方面可以采用“模块”设置方式,每个模块设置一定数量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任意模块。如运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目前初步设置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和一个特色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是财务管理方向和财务会计方向,特色模块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块。如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块下开设的课程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小企业财务会计、中小企业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等课程。
三、完善教学体系
合理的课程设置,需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保障才能顺利实施和良好运用。
首先,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力求形式多样化,优化教学过程,探索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建立必要的实训设施。以运城学院为例,认真研究和设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内容,开设有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企业财务决策沙盘模拟对抗训练、ERP综合项目实验等。为此建设有会计手工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及其他相应的配套软件。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等等。只有完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本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目标,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完善相应的教学体系,同时掌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时制宜地进行课程调整,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毕业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杨忠智.高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2013(2)(上)
[2]陈志勇.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3]刁伍钧.财务管理课程的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3).
[4]谢振莲,袁振兴,等.财务管理专业初级、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划分与整合[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6).
[5]曹洪香.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
[6]孙静,徐文苓.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6).
[7]刘其冰.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商业会计,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