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研究综述*
2014-02-28龚自振
龚自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55)
近10年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研究综述*
龚自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55)
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的有关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的115篇论文为分析数据,在分析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来源的基础上,对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研究的职能定位、选书模式、绩效评价等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论述,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展望未来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研究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 学科馆员 选书 研究综述
最早的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跟踪服务”,随后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推出“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1],开启了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之先河。孔繁秀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最早的学科馆员研究探讨应起源于1987年福州大学陈京的论文《建立一支学科馆员的专业队伍建设(摘要)》[2]。10年后,清华大学于1998年率先在国内实行学科馆员制度,随后,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也相继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3]。但早期的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仅限于联络、讲座、培训及推介资源等服务,更多地倾向学科咨询和信息服务等外向型服务,而非资源建设等内涵型服务。直到2001年才有学者研究学科馆员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如朱佳鸣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4],冒国新的《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职能的发挥》[5]等,都强调学科馆员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作用。随后,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产生一些相应的研究成果。
1 研究概况
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选择主题途径,利用检索词“学科馆员”与“选书”,检索结果20条,利用检索词“学科馆员”与“采访”,检索结果67条,利用检索词“学科馆员”与“资源建设”,检索结果314条,将三次结果导出到Excel表格,进行去重处理,并删除不符合学科馆员参与选书内容相关的文章,共得结果115条。
1.1 年代分布
发表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本课题的研究水平及发展动向。通过统计,2003~2013年有关学科馆员参与图书馆选书及资源建设的研究论文从数量上看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2012年达到高峰,超过30篇,2013年因为部分论文尚未收录在CNKI中,因此统计数据不够全面,这说明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等资源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之一,如图1所示。
图1 2003~2013年学科馆员参与选书论文年代及数量情况
1.2 期刊分布
论文的期刊源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某一时期期刊对新知识与新观点的采纳度以及研究方向的认可度,为查阅此类问题资料提供研究线索。根据统计,115篇论文刊载在58种图书情报及其他期刊中,如表1所示,《图书馆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现代情报》这3种核心期刊刊载论文数量靠前,但核心期刊论文数量仅37篇,占全部论文数量的32%,除表明各刊物在刊载选题上有侧重外,更重要地说明作为研究热点的此类课题的论文研究水平及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引起编辑及作者的重视。
表1 2003~2013年学科馆员参与选书论文的期刊来源情况
2 研究的主要成果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选书是学科馆员队伍职能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因为早期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并不参与图书馆内部建设,而是面向学校开展服务工作。近10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科馆员参与选书及馆藏资源建设的研究才逐渐成为图书馆研究的热点,其研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能定位、选书模式、绩效考核、未来发展及相关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上。
2.1 学科馆员参与馆藏建设的作用及职能发挥的研究
早期的理论研究在学科馆员制度作用上认为:学科馆员是传统的参考咨询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作用是协助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后来当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员在认真思考如何将有限的经费购买学校教学科研所需最有价值的资源这一问题时,学科馆员的作用和职能发挥才得到充分的重视。范丽莉[6]、阎亚矢[7]、冒国新[5]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出,文献采选和馆藏发展是学科馆员的一项重要职能,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背景及在与院系联络中对资源需求的熟悉度来协助馆藏建设,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收藏更加合理。而胡琳等则在《论馆藏资源建设是学科馆员制度的核心——学科馆员制度反思之一》一文中首次明确地指出学科馆员职责定位上的失误是导致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长期以来一直徘徊在低层次水平,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原因。他强调馆藏资源建设是学科馆员制度的核心,应尽快明确授权学科馆员负责相关学科馆藏资源建设的任务[8]。
2.2 学科馆员选书制度模式的研究
根据文献研究统计,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选书制度研究主要有3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学科馆员联络选书。即学科馆员不直接选书,而是在院系与图书馆采访人员之间建立一种联络制度,协助采访部选书,学科馆员在选书上只是发挥一种信息联络员的作用。如赵琪、王娟[9]等学者认为: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缺乏适宜担任学科馆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难于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采访馆员机制,以现有条件,学科馆员只能是一种院系与图书馆的联络人,组织对口院系圈选订购书目,搜集、整理相关院系的书目信息需求。而李大林[10]等则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主要承担信息咨询工作,采访的具体工作由专职的采访馆员负责完成,学科馆员只能是部分参与文献的采访工作,在联络与书目整理上起到一种辅助作用。
第二种模式是学科馆员直接选书,取代采访馆员开展藏书建设。根据吴秀娟[11]的观点,高校学科馆员应全面承担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制定选书策略,直接采选书目,采访部门协助学科馆员处理书目采选之后的订购单发订、验收、对账、报账等后续工作,完成图书馆馆藏建设过程,学科馆员在图书馆采访中起主导作用。
第三种模式是团队选书模式,即学科馆员与采访人员相结合,吸收院系专业老师参加。团队选书的研究是近几年学者研究的主流观点,也是一种综合选书模式。吉宇宽[12]提出高校图书馆的选书组织形式,应该是图书馆专业采购人员与本馆“学科馆员”相结合,再吸收部分师生参与的采购决策模式。而崔红伟[13]认为选书团队应以图书馆学科馆员为核心,包括各院系的教师、教辅人员、本校学生、校外与本校重点学科相关的读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弥补现存高校采访制度的缺陷,保证图书的选购由大多数读者代表决定。熊鹰[14]等在认同此观念的基础上,提出选书团队的建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从学校图工委、图书馆等教师层面选出核心成员,二是通过网络吸引热心读者参加,保证各个层面的读者需求满足度。韩立栋[15]则从本校的工作实践出发,提出图书两级采访服务模式,探索学科馆员制度下团队选书的另一种新途径,并在团队保障、桥梁作用和角色转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2.3 学科馆员参与选书制度的绩效研究
关于学科馆员参与选书制度的绩效研究论文较少,更多的研究则体现在学科馆员服务绩效上,在评价指标体系上主要考虑服务水平、学科馆员队伍素质、用户满意度、用户反馈、网络服务平台等内容[16]。吉宇宽对选书评价提出一种设想,他认为科学的选书质量评价机制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民主的方式建立一支合理的图书质量评价队伍,二是确立一种科学的图书质量评价标准。这个图书质量标准要从主题、出版者、责任者、出版时间、版次、印数等方面去分析考察[17]。
3 研究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探索,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探索将为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但是研究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学科馆员参与馆藏建设的职能定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尽管学者在理论方面对学科馆员制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但基于馆藏建设的学科馆员职能定位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理论体系,依旧是各抒己见,即使是现在通过论文检索,还是有很多学者认为馆藏建设只是学科馆员各项职能工作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是核心职能,这种观念与认识是造成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实施效率历来不被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
3.2 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当前的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研究中理论研究较多,实践研究较少;微观研究较多,宏观研究较少。一些个案模式研究仅限于某一个图书馆的实践,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而一些理论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没有实证研究来印证,只能是一种理论设想而已,这种理论研究就脱离了指导工作的意义。
3.3 可操作或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由于水平及钻研的深度有限,大多数此类问题的研究水平不高、内容雷同多、原创成分少,文章千篇一律;分析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建议大多泛泛而谈,不切实际;对问题的切入缺乏深度,可操作性差,对具体问题也是点到为止,没有更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3.4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馆藏资源建设的比较研究不足
与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研究相比,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由于从一开始就参与具体的馆藏资源建设,其实践与理论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囿于国内外高校体制与历史现实的不同,国内学者似乎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并缺乏进一步的研究,无法通过对比研究获取可借鉴之处,以提高研究水平。
4 研究的发展趋势
4.1 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研究的范围与内涵将更广泛
未来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研究的范围将更广泛,不仅体现在传统中文图书的采选研究,还将体现在对外文图书、小语种图书采选方面。研究的领域将呈现更多的个性化,如专科特色院校的学科馆员参与馆藏建设研究,以某一专业领域为个案的馆藏建设研究,学科馆员、院系资料室的馆藏共建研究等,学科馆员需要与图书馆、院系、书商、读者联系,相互合作,不断处理与解决现实发展中的问题,获得社会的理解与认同。
4.2 学科馆员参与选书的团队化和专家化模式将更深入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科馆员参与的选书团队化和专家化模式越来越受关注,学者对选书团队化与专家化模式的研究内容、服务绩效、组织机制、服务模式等研究将更深入。对深化选书团队的运行机制、实证研究以及团队工作模式、协同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将更重视。
4.3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科馆员选书绩效研究应受重视
图书采访是一项专业工作,学科馆员选书则是图书采访工作的深化,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过程。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姜大源教授将工作过程归结为在控制与反思基础上的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6个步骤,完成一个选书工作过程,也要遵循这6个方面。综合考量教研需求、读者素养、藏书质量等要素,从工作过程出发,才能准确把握选书质量,将选书效率最大化。未来的图书馆选书研究要将选书工作过程融入其中,开展选书绩效研究。
4.4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选书比较研究
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选书研究从最初的“价值论”到“需求论”,再到“系统论”,经历了理论探讨到技术开发的研究过程。在智能选书系统、选书专家系统研制的基础上,拉、斯氏模式[17]一度受到关注,当前的图书馆学科馆员选书研究缺乏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比较研究。未来的国内外图书馆学科馆员选书的比较研究应更普遍,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多样化。
4.5 有理论支撑的选书研究应该受到重视
学科馆员参与选书本身是一项具体工作,研究者一般采取事实陈述的研究方法,就事论事,不能达到应有的研究深度。未来的选书研究应该在叙述分析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理论支撑,如接受美学理论、审美学理论、选择理论,这些理论融入到学科馆员选书研究中将会加重研究的分量,拓宽研究的视野,促进图书馆采访学科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1]吴漂生.我国学科馆员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6):70-72.
[2]孔繁秀.我国学科馆员研究述评[J].情报资料工作,2008(4):98-101.
[3]李春旺.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04(4):26-28. [4]朱佳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J].图书与情报,2001(4):64-65.
[5]冒国新.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职能的发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6):62-63.
[6]范丽莉.试论学科馆员的设置及其角色定位[J].图书馆论坛,2003(2):16-18.
[7]阎亚矢.学科馆员与文献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8(5):200-201.
[8]胡琳,刘倩,姚乐野.论馆藏资源建设是学科馆员制度的核心——学科馆员制度反思之一[J].图书情报工作,2011(5):19-22.
[9]赵琪,王娟.高校图书馆学科联系人采选新思路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6):64-66.
[10]李大林.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参与文献采访工作[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4):40-43.
[11]吴秀娟,孔为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必将取代采访馆员[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6):16-19.
[12]吉宇宽.高校图书馆选书决策模式及选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5):42-44.
[13]崔红伟.选书团队化与文献资源经费利用效率的优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40-42.
[14]熊鹰,王江.高校图书馆采访决策模式研究及选书团队的建立[J].图书馆,2008(3):61-62.
[15]韩立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下的图书两级采访[J].图书情报工作,2009(1):77-80.
[16]都平平.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6):86-89.
[17]张炎烈.国外选书专家系统机制剖析及拉、斯氏选书标准的合理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1996(6):35-38.
龚自振男,1973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采访部主任。
G250
2014-03-03;责编:姚雪梅。)
*本文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主要采访模式比较研究”(编号:2213S401002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