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种精神”代代传—吉林石化60年发展壮大中的企业精神传承效应

2014-02-28彭冰柳姗姗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麻袋劳模吉林

□ 文/特约记者 彭冰 柳姗姗

“四种精神”代代传—吉林石化60年发展壮大中的企业精神传承效应

□ 文/特约记者 彭冰 柳姗姗

“登山精神”传承人蔡小平。

作为共和国化工长子,吉林石化已经走过60年风雨历程。60年来,几代吉化人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奉献报国,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积淀、培育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企业特点的“麻袋毛、矛盾乐、背山、登天”四种精神,形成了“严、细、实、快”的吉化作风,并通过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以继承、发展、弘扬,催生出一批批声名遐迩的劳动模范。一批批吉化优秀儿女无悔奉献,创造、传承、弘扬了吉化四种精神,以及“严细实快”的吉化作风,给企业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使企业精神生生不息,代有传人,为吉化坚定不移地履行国企使命、长子责任,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的梦想提供了可靠保证。

“麻袋毛”精神 爱厂如家争勤俭

提到麻袋毛,得从吉化第一代优秀工人于德泉说起。1952年,吉化染料厂老工人于德泉,到处捡废旧零件,为装这些破铜烂铁,他甚至用捡来的木板头钉了个仓库,支上一张床,住到了里面。日复一日地捡,年复一年地修,几年下来,他回收废铁80吨,修复各种部件1600多件,补好麻袋5000余条,不能再缝补的便铡成麻刀用于和泥,累计积攒麻袋毛2000余公斤……吉化的“麻袋毛精神”,就在这个大名鼎鼎的“于老仓库”里形成了雏形。

进一步将“麻袋毛精神”发扬光大的,是劳模李云山。1977年,李云山被吉化染料厂分配到麻袋库工作。看到这里麻袋堆积如山,李云山带领库里的“娘子军”利用业余时间3年回收麻袋毛200多公斤,落地料24吨,回收缝补麻袋90792条,回收的价值可换回4辆解放牌大汽车。1980年,李云山光荣出席全国物质战线劳模会,领回了“红色管家人”的锦旗。从此,“麻袋毛精神”在吉化生根开花。

“麻袋毛精神,是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吉化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从我做起’的精神写照”。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告诉记者,1990年5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报道《“麻袋毛精神”的连锁反应……》这样,“麻袋毛精神”随着“全国学吉化”活动名扬四海,成为吉化人奉献给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了更多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

时光荏苒,跨入21世纪后,很多人认为“麻袋毛”精神早就过时了,但在吉林石化,一批新劳模又接过了“麻袋毛”精神的接力棒。

吉林石化2012年度劳动模范黄柏峰,是“麻袋毛精神”的新时期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名工人技师,为尽可能降本增效,他主动参与了多项技术改造,他提出的“将装置单线运行时的过剩凝液回收至闭式回收装置”的建议,实施后有效降低了装置综合能耗,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00多万元。在工厂2013年降本增效劳动竞赛中,他率领班组成员累计创效775.6万元。

“麻袋毛精神”激发的不仅仅是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意志,更催发了吉化人依靠科技优化结构、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管理思维。如今,“麻袋毛精神”已经被精细化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技术指标、每一项工艺操作。

“矛盾乐”精神 克难求进勇创新

今年五一前夕,吉林石化特等劳模、“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李永翔,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提起他,吉林石化员工无不竖起大拇指:“他可是我们公司当代‘矛盾乐’精神的杰出代表!”

“矛盾乐精神”,由全国劳模、原吉化建设公司管道加工班班长李国才创造。这个名字,上点儿岁数的国人都耳熟能详—他的事迹曾被拍成电影,震动全国。

20世纪60年代,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考验,李国才率领班组迎难而上,自力更生大搞发明创造,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矛盾,成功完成189项技术革新,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乐观进取、勇于探索、求实创新、敢于突破”的榜样。《人民日报》为此发表文章《革命就是解决矛盾》,李国才从此享有了“矛盾乐”的美誉。

全国劳模侯德武,也是吉化“矛盾乐精神”的代表人物。他刻苦钻研生产技术,带领班组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关键设备,实现技术革新170多项,有4项填补了我国化学工业的空白,在上世纪70年代被授予“又红又专的工人工程师”称号,曾14次见到毛主席。

斗转星移,“矛盾乐”精神被一批批劳模不断发扬光大,同时又孕育出一代代新劳模。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吉林石化公司到处闪烁着各级劳模革新创造、敢于突破的智慧异彩。有机合成厂“技改大王”苏东江,潜心研究丁苯橡胶生产装置,实施小改小革200多项,创效近千万元。“状元360”超级钳工大赛冠军高彦峰,凭借一身过硬技能,屡屡向“问题设备”叫板,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22项,为企业创效940万元,2010年当选全国劳模。作为优秀劳模代表,高彦峰在2013年全国庆“五一”大会上,向我国亿万职工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倡议……

劳模是吉化精神的孵化器,反过来,吉化精神又成为劳模的催生剂。吉林石化“矛盾乐”精神的新传人、建修公司钳工李永翔,今年又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永翔参加工作以来,组织技术攻关70余项,完成进口设备关键部件国产化改造20余项,为企业创效1000余万元。

“背山”精神 为国为民敢担当

“背山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化的发展和延伸。秉持这一精神,一代代吉化人为国分忧,勇于担当,牢记责任,埋头苦干,谱写出一曲曲令人肃然起敬的产业工人之歌。

“背山精神”最早源起于吉化第一位全国劳模王亚洲。1948年,吉林石化的前身—吉林化工厂,在一片废墟上破土动工,面对没有搬运工具、没有吊装设备等种种难题,电石车间工人王亚洲,向党组织立下铿锵誓言:“天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克服掉!就是头拱地、累弯腰,也要把厂建起来,为党争气、为国争光!”没有运料的平车,王亚洲就带领工友自己造;没有变压器油,他们先用豆油来代替……靠着这种精神,他们成功建设出新中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基地,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电石、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为国家解了“化工产品极缺”的燃眉之急。

21世纪以来,吉林石化进入新的科学发展阶段,又一批劳模传承“背山”精神,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2003年,该公司建设第二套10.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主翟高岭,带领同伴夜以继日战斗在现场,仅用8个月时间就圆满完工,创造出丙烯腈建设史上的奇迹;7年后,第三套丙烯腈装置试车,翟高岭再次率工友勇除“拦路虎”,使这套曾被公认为不可能顺利开车的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令吉林石化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

“千难万难,决不让工厂作难!”化肥厂丁辛醇装置,是吉林石化的主要生产装置,其300A单元要更换催化剂,可足有70多立方米的老催化剂因粘连板结,坚如磐石。劳模丛强带领工友,用钢钎砸、用铁镐刨,在漫天粉尘中连续奋战20个小时,搬掉了这块“绊脚石”。丁辛醇装置600A单元缩合反应器的设计收率是94.5%,可实际收率只有93.8%。“差7‰也不行,头拱地也要消灭它!”丛强带领班组成员一点点调试,半年内积累工艺数据3600多个,终于摸索出了最佳控制点,使收率提高到96.8%,超过了设计值,每年因此多创效益20余万元。几年来,丛强带领班组积极攻关,累计为企业增创效益1000余万元,其所在班组,不仅被中国石油命名为“丛强班”,并获评“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

同样因深受“背山精神”影响,乙烯厂的张殿波,一步步成长为市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石油优秀共产党员。“他积极攻关,使乙烯装置综合能耗大幅下降,降低成本6000万元”,厂技术员公茂松对记者说:“厂里曾调查谁是最敬业的人,大家异口同声:张殿波!”

“红色管家人”李云山。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作为吉化最珍贵的历史财富之一,在一代代劳模的自觉传承下,“背山精神”非但没有变,还被不断发扬光大,鼓舞着更多员工奋勇向前。有了这种精神支撑,有了这样一群敢于“背山”的员工,吉林石化“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的梦想,定会实现。

“登天”精神 敢为人先勇攻坚

“登天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林石化的浓缩和实践,是60年来吉化几代科研人员“敢为人先、不畏艰难、合力攻坚、忘我奉献”的精神写照。

1950年,我国急需一种特殊硅橡胶材料用于飞机维修维护。吉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宝英,带领实验组自己动手造设备,争分夺秒搞科研,克服重重困难,不到半年时间,就把祖国的银鹰送上了蓝天,为抗美援朝做出了贡献,也开启了吉化人的登天梦想。

为实现这个梦想,吉化女工程师桂纯,一生没有结婚成家,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科研上。上世纪60年代,我国航天事业急需“201”产品,桂纯整天吃住在车间,不舍昼夜地和同事们完成了几十项技术改造,仅用半个月,就生产出神奇的“201”。70年代,这位化工系统劳模标兵,又和大家闯过了绝热处理、触媒研制等一道道难关,按时生产出国家急需的另一尖端产品“741”,再度填补了我国化工领域的空白,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报嘉奖。

把镜头切换到21世纪,蔡小平博士和他的团队,用“宁可黑发变白发,也要让白丝变黑丝”的无悔奉献,将“登天精神”再度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为研究生产出国家航天事业所需的碳纤维产品,蔡小平面对一无技术、二无装备的困境,带领团队自己设计制作设备,经过数以万计的数据演算和开发试验,终使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吉林石化与航空航天事业有着不解之缘,怀抱登天精神,一代代吉化科研人员为我国成为航天大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样,传承登天精神,一批批吉化科研精英也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随着时代发展,化工产品环保化已是大势所趋,吉林石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陆书来把目光投向了环保型丁苯橡胶的开发,经过近两年时间、几百次的失败,他终于带领团队填补了公司自有技术环保型丁苯橡胶1500E的空白,为公司赢得了巨大市场,也为下游轮胎企业出口创汇提供了保证。2009年,陆书来还成功开发出“双峰分布ABS合成技术”,为公司20万吨/年ABS通用料装置建设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参加工作23年来,陆书来已主持完成重点项目11项,实现工业化6项,申请专利19项,授权13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吉林石化“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3年当选公司劳模,并获得吉林市五一劳动奖章的程延华,是“登天精神”的又一传承人。2012年,吉林石化将建设东北地区碳四、碳五资源集聚加工基地的龙头项目—开发碳五分离技术的重担,交给了程延华。“责任如天!”程延华经过疯狂学习,大胆提出了一条与文献报道不同的技术路线,并经过4500多个小时的各种实验,终于使自主碳五分离技术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吉化建厂以来,涌现出各级劳模870多人,他们创造、传承、弘扬了‘麻袋毛、矛盾乐、背山、登天’四种精神,使之成为吉化的立企之魂、传家之宝,成为吉化高度凝炼的政治优势。作为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闪耀的历史光辉和时代风采,必将激励和鼓舞当代吉化人薪火永相传,共圆百年梦。”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说。

猜你喜欢

麻袋劳模吉林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花生仁奇遇记
吉林卷
吉林卷
弄巧成拙
捉老虎的麻袋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