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农药对湖南5个地区黄曲条跳甲的毒力
2014-02-28刘维帅何可佳周小毛柏连阳
刘维帅, 何可佳, 周小毛, 柏连阳,2*
(1.湖南农业大学农药研究所,长沙410128;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沙 410125)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 ata (Fabricius)]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 (Chr yso melidae),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蔬菜叶片形成小孔,严重时可导致种苗毁灭;幼虫生活在土壤中,主要为害植物的根部表皮,造成植物生长不良,严重时可引起植物枯萎死亡[1]。目前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地,黄曲条跳甲已取代小菜蛾[Pl utell a xylostell a(Linnaeus)]上升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2]。黄曲条跳甲成虫善于跳跃,极易躲避杀虫剂的防治,造成防效下降。在生产上,农民为了控制该虫的为害,加大用药量,提高用药频率,从而导致成虫长期处于农药的高选择压力下[3],加速了其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黄曲条跳甲已经对许多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或表现出敏感性下降[4],如台湾地区黄曲条跳甲对有机磷类(马拉硫磷)、氨基甲酸酯类(甲萘威)及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下降[5],福建省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敌敌畏的药剂敏感性普遍下降到低抗水平,部分地区对氯氰菊酯达到中抗或高抗水平[6]。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并探索科学的用药方法,成为黄曲条跳甲防治工作中的当务之急[7-8]。
本试验选择了6种不同的常用杀虫剂,于2013年对湖南地区黄曲条跳甲成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旨在了解湖南地区抗性水平,筛选出适合防治黄曲条跳甲的理想药剂,以期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盆栽小白菜(70 d)无虫苗,4~5片真叶期。
供试昆虫:黄曲条跳甲成虫,采自湖南长沙、岳阳、娄底、湘潭和常德5个地区,用益节BX-111型吸尘器采集黄曲条跳甲成虫,室内饥饿24 h后进行测试。
供试药剂:95%毒死蜱原药、94.7%丙溴磷原药、95%哒螨灵原药、97%啶虫脒原药和94.7%吡虫啉原药(湖南圣雨药业有限公司),95%鱼藤酮原药(河北省冀州市星火助剂厂)。
供试仪器:用纱布将容积为500 mL的三角瓶口封住,保持瓶内透气性好,作为生测瓶。
1.2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浸苗法(同浸叶法[9]),以整株菜苗浸药,具体步骤如下:(1)分期以花盆培育小白菜苗70 d,不施杀虫剂;(2)将供试药剂先以丙酮溶解,添加吐温80,再用水稀释成5个浓度:毒死蜱10、20、40、80、100 mg/L;丙溴磷10、20、40、80、100 mg/L;啶虫脒50、100、200、400、500 mg/L;哒螨灵20、40、80、160、320 mg/L;吡虫啉50、100、200、400、500 mg/L;鱼藤酮20、40、80、160、200 mg/L。(3)把洗净的小白菜苗倒置浸入不同浓度药液中,10 s后取出并置于室内1~2 h自然晾干;(4)将晾干的小白菜苗以脱脂棉外加一层卫生纸包扎根部保湿,放入供试生测瓶中;(5)用自制移虫管往生测瓶中接入黄曲条跳甲成虫,每瓶30头,再用纱布封好瓶口。每个处理3次重复,另加清水和助剂作为对照。经以上方法处理后,将供试生测瓶置于(25±1)℃、相对湿度75%~85%、光照时间L∥D=14 h∥10 h的光照培养箱内,48 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检查方法:将试虫倒入白瓷盆中,先统计可爬行和跳跃的活成虫,其余以细软毛笔轻触虫体后,观察1 min无任何动静或其他反应则视为死亡[10]。
1.3 数据处理
利用probit和DPS数据处理软件求出回归方程式、致死中浓度(LC50)、相关系数、卡方值及95%置信区间。
2 结果与分析
毒力测定结果(表1)表明,采集于湖南5个不同地区的黄曲条跳甲成虫中,岳阳地区种群对毒死蜱、鱼藤酮和吡虫啉的敏感性最高,LC50最低,分别为40.592、60.249和157.065 mg/L,以岳阳种群为参照,长沙、娄底、湘潭、常德地区种群的相对毒力指数,对毒死蜱分别为1.3、1.5、1、1.3,对鱼藤酮分别为1.4、1、1.2、1.3,对吡虫啉分别为1.7、1.1、1.4、1.2。
湘潭种群对丙溴磷最敏感,LC50为46.474 mg/L,与岳阳种群相比,长沙、娄底、湘潭、常德种群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3、1.4、1、1.3。
哒螨灵和啶虫脒对常德地区种群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68.103 mg/L和134.573 mg/L。与岳阳种群相比,长沙、娄底、湘潭、常德种群对哒螨灵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4、1、0.9、0.8,对啶虫脒分别为1.2、0.9、0.9、0.6。
表1 6种杀虫剂对湖南5个地区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Table 1 Toxicity of six kinds of pesticides to the adults of Phyllotreta striol ata in five regions of Hunan
续表1 Table 1(Continued)
3 小结与讨论
从毒力测定结果看,同一种杀虫剂对不同地区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大,基本在2倍以内。不同杀虫剂对相同种群的毒力则差异较大,对同一种群毒力,啶虫脒和吡虫啉相比于毒死蜱和丙溴磷,毒力差异可达3~5倍,哒螨灵和鱼藤酮相比于毒死蜱和丙溴磷,毒力差异也在1.5倍以上。毒死蜱和丙溴磷在5个地区都有较好防治效果,娄底还可考虑使用鱼藤酮,常德还可考虑使用哒螨灵。
从LC50大小看,毒死蜱、丙溴磷、哒螨灵和鱼藤酮的LC50均小于啶虫脒和吡虫啉LC50的最小值,故可认为黄曲条跳甲成虫对以上4种农药较为敏感,上述农药是防治黄曲条跳甲的良好药剂。
黄曲条跳甲一直是我国南方蔬菜上的重要害虫,过去蔬菜生产中防治黄曲条跳甲的常用药剂为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虽然现在毒死蜱等对黄曲条跳甲仍有较好防效,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毒死蜱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危险性[11-12],建议减少使用。毒死蜱和丙溴磷均属于有机磷类杀虫剂,两者对湖南地区黄曲条跳甲的毒力较为相近,今后可考虑施用丙溴磷替代毒死蜱。鱼藤酮属于植物源杀虫剂,对作物安全,也是防治黄曲条跳甲的较好选择。哒螨灵是根据鱼藤酮的结构设计而成,两者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效果接近,且哒螨灵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击倒速度快,低毒低残留,这与刘晓亮等[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试验采用的浸苗法与田间直接施药触杀害虫有一定差距,对于触杀性好的啶虫咪、哒螨灵等药剂的触杀毒力未能充分体现[10]。
[1] 韩学俭.黄曲条跳甲危害及综防技术[J].植物医生,2001,14(6):30-30.
[2] 张茂新,凌冰.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调查与分析[J].植物保护,2000,26(4):1-3.
[3] 郑丽祯,傅建炜,陈小龙,等.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敏感性差异的生化机制[J].昆虫知识,2009,46(2):256-259.
[4] 周选治,吴刚.福州地区黄曲条跳甲的抗性监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33(2):158-161.
[5] Feng H T,Huang Y J,Hsu J C.Insecticide susceptibility of cabbage flea beetle(Phyllotreta striol ata (Fab.))in Tai wan[J].Plant Protection Bulletin(Taipei),2000,42(1):67-72.
[6] 傅建炜,李建宇,邱良妙,等.福建省黄曲条跳甲药剂敏感性的地区差异[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3):235-238.
[7] 邹向东,李波,王凤芝,等.31% 毒死蜱·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治黄瓜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3):21-22.
[8] 吴雪平,单长卷,包冬蛾.蓖麻碱粗提物对麦蚜的生物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50.
[9] FAO.Reco mmended met hods for measurementof pest resistance to pesticides[R].Rome:FAO Plant Production and Protection Paper.21,1980.
[10]包华理,周小毛,朱天圣,等.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9):139-141.
[11]洪文英,谢国雄,吴燕君,等.毒死蜱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6):614-617.
[12]王道泽,宋亮,洪文英,等.毒死蜱在设施青菜上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2):344-348.
[13]刘晓亮,黄超福,曾东强,等.丙溴磷与哒螨灵对黄曲条跳甲毒力最佳配比的筛选[J].广西植保,2010,23(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