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大鼠腹部术后肠麻痹实验研究
2014-02-28吴静芳裘华森
吴静芳 魏 星 裘华森
1浙江医院外科 杭州 310006 2浙江省中医院外科
术后肠麻痹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直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药促术后胃肠动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我们采用电针针刺大鼠足三里及上巨虚穴对大鼠腹部术后肠麻痹进行治疗,观察墨汁推进率和血清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腹部术后肠动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 物 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56只,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沪)2008-0016,购自上海山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1.2 实验试剂 大鼠胃动素(MTL)ELIS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20101130);10%水合氯醛、生理盐水、75%酒精(浙江省中医院);10%水合氯醛(批号090909);10%EdTA 二钠、95%酒精、明胶、活性炭粉(浙江中医药大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实验室提供,购于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10%EdTA二钠产品(批号12811531216)。
1.3 方法
1.3.1 动物分组 取健康清洁级SD大鼠72只,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24只,各组按照随机原则再分为24、72、120h组,每组各8只。
1.3.2 动物模型制备[1]术前24h各组大鼠禁食,自由饮水。在无菌操作下,取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腹腔,将小肠翻向左侧,置于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上,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捋肠器沿小肠的长轴自十二指肠直至回盲部推挤,力量以刚好推动肠内容物为宜,模拟临床上常见的全小肠探查操作。假手术组仅行开腹翻肠不进行推挤操作。然后将小肠按顺序还纳,腹腔内洒少量温生理盐水,双层连续缝合关闭腹腔。手术后,大鼠均置于暖灯下保温。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手术时间均在10min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3 治疗方法 电针组:根据《实验针灸学》[2]造模成功后2h于大鼠后肢双侧取足三里及上巨虚穴,直刺,进针深度5mm左右,捻转有紧滞感后针柄接电针治疗仪,右侧接正极,左侧接负极。刺激参数:疏密波(疏波 4Hz,密波 50Hz),强度定于该治疗仪“1”档左右,以大鼠双下肢轻微抖动为宜。留针30min,1天2次,至观察结束。
1.3.4 墨汁灌胃 采用墨汁计算小肠推进率,各组大鼠在各观察时间点用灌胃针给予墨汁灌胃(0.5mL/只)。
1.3.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①血清MTL:灌胃后30min脱颈处死,开腹,从下腔静脉采血1mL,置于含30μL 10%EDTA二钠的1.5mL离心管中混匀,4℃下在离心机中离心15min(3500r/min),用微量移液器取血清置于另一1.5mL离心管中,置于-20℃冰箱保存。用ELISA法测血清中MTL含量。②小肠墨汁推进率:灌胃后30min脱颈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自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墨汁前沿为“墨汁推进长度”。墨汁推进率计算公式[2-3]:墨汁推进长度(cm)/小肠总长度(cm)×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计量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若方差齐性,则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则采用Tamhane,sT2法);计数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非参数法(Nonparame-tric Tests-2 Independent Samples),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后 24、72h时间点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在120h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24、72h时间点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P<0.01),120h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72h点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墨汁推进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2、120h优于24h(P<0.01),120h 又优于 72h(P<0.05)。见表 1。
表1 三组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比较(x±s) %
2.2 三组血清MTL比较 模型组血清MTL含量24、72h点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0h点也低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24h点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72h和120h点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24h 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血清MTL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2、120h明显高于24h(P<0.05)。72h与12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血清MTL比较(x±s) ng/L
2 结果
2.1 三组墨汁推进率比较 模型组墨汁推进率在造
3 讨 论
术后肠麻痹是外科术后、特别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但目前尚无法避免的临床难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致术后肠管积液扩张,菌群失调移位,导致吻合口瘘、切口裂开、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Kraft[3]报道美国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每年需花费14.7亿美元。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的广泛开展,目前多数学者已认识到,术后肠麻痹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核心环节,早期干预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4]。
现代医学认识到术后胃肠动力的重要性,主要从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术以减少创伤和刺激、术后胃肠减压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措施加以预防,但是缺乏主动干预促进术后胃肠动力快速恢复的方法。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5],中医药应用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具有优势。
中医认为,胃肠运动功能与脾胃气机的升降传输密切相关。腹部手术扰乱了体内正常的气机运行,且损耗胃肠气血,脏器失于疏泄,脾胃失于运化。针刺调整胃肠功能疗效良好,且操作方便,不受禁食的影响,不必改变体位。取四肢远端穴位治疗,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而激发机体潜在的自我调节机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足三里穴有全身性强壮作用,能“理脾胃”、“和肠道消滞”、“通调经络气面”,为临床治疗腹腔内脏病的要穴,以“肚腹三里留”著称。上巨虚调和肠胃,行气化瘀,常用于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肠痛等。两穴用于术后肠麻痹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6]。
墨汁推进率是反映大鼠肠蠕动功能的一个最客观、直接的指标。本实验结果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墨汁推进率明显低于模型组,提示模拟临床上常见的全小肠探查操作,对小肠行推挤操作确实能抑制肠蠕动,成功制备术后肠麻痹模型。术后针刺72h小肠推进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显示大鼠术后电针刺激在术后3天体现最佳疗效。
MTL与胃肠平滑肌细胞上受体有着高度的亲和力,能够刺激上消化道的机械运动和生理性肌电活动的作用[7]。手术创伤可刺激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儿茶酚胺可通过抑制MTL和胃泌素的分泌而影响胃肠功能,低水平的MTL和胃泌素可直接导致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动力减弱。本实验结果表明,电针组术后72、120h血清MTL水平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P<0.01),而在 24h 时间点并无明显差异,可见电针治疗术后肠麻痹起效时间在术后3天,并有一定的持续改善作用。
总之,电针治疗术后肠麻痹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并不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
[1]崔生辉,李业鹏,李玉伟,等.抑制肠蠕动的小鼠模型的建立[J].卫生研究,2000,29(6):385-386.
[2]邓春雷,殷克敬.实验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7-148.
[3] Kraft MD.Methylnaltrexone,a new peripherally acting muopioid receptor antagonist being evalu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8,17:1365-1377.
[4]江志伟,李宁,黎介寿.术后肠麻痹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5):682-683.
[5]顾媛媛,李春婷.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3):21.
[6]牛亚清,吴宁霞.针灸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7,25(4):62.
[7] Gao Z,Muller MH,Karpitschka M,et al.Role of the vagus ner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0,395:40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