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微力量”考验政府执行力
2014-02-28高宏存
■ 高宏存
政务微博:“微力量”考验政府执行力
■ 高宏存
微博只有140个字,但是却对电子政府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当前它已形成一种“微力量”,不仅以独特的魅力推动着政务公开,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推进着民众政治参与,而且还正在考验政府的执行力。
微博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捷的一种信息传播渠道,虽然在篇幅上只有140个字,但是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以新浪政务微博为代表,经过几年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政务微博平台。微博不断促进政府部门管理理念变革,形成颇具特色的政务微博生态系统。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政务微博风起云涌
微博的概念肇始于2006年。当时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率先推出Twitter服务。它是一个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即时通讯为一体的交流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短信、IM软件和上百种API应用向其追随者(followers)发送不超过140字的信息,从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据统计,截至2012年7月1日,Twitter的用户数已经突破5亿,达到5.17亿,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不久后,腾讯、搜狐、网易、人民网随之推出了各自的门户微博网站。跟随综合门户网站的脚步,垂直门户、传媒集团、SNS社区、独立微博网站纷纷成立,电视台和电信运营商甚至也开始关注微博业务,中国真正进入了微博时代。
政务微博,则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开设的主要用于倾听人民心声和诉求,排解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公布相关数据和事件,从而进行网上知晓、网下解决问题的相关微博。
我国政务微博出现于2009年11月21日,云南省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发生群体性事件,在伍皓的推动下,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微博开设了“微博云南”账号,第一时间对“螺蛳湾事件”作出说明,因此也成为国内第一个“政务微博”。2010年9月27日14时37分,上海地铁10号线两列地铁发生追尾,上海地铁官方微博“上海地铁”在事发后的15时17分即在微博通告事故状态,随后直播救援情况,及时传播信息。2011年11月17日,北京市新闻办官方微博“北京微博发布厅”正式上线。该官方微博联合了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环保局等百个北京市政府微博账号,发布新闻内容和发起活动,成为国内首个城市政务微博群。随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起的“上海发布”、广州市委宣传部及20多个政府部门联合的广州政务微博群相继正式上线,成为国内第一批城市政务微博群和政府机构形象展示平台。
截止2012年底,仅新浪微博认证的媒体微博总数突破11万个,包括17221个媒体官方微博和92945个媒体从业者微博。2012年1月前,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客总数为50561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客32358个,党政干部微博客18203个。在新浪网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12103个,党政干部微博客10652个;在腾讯网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13911个,党政干部微博客6748个;在人民网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2401个,党政干部微博客71个;在新华网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3943个,党政干部微博客732个。
微博在我国各级各部门广泛开设,官员开博也成为一种时尚。我国开设微博客的党政机构中,地级市机关及下属机构所占比重最高,占58%;开设微博客的党政干部行政级别呈金字塔式分布,其中处级以下干部所占比重最高,为65%。浙江、广东、江苏三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数量居前三位,这三个省认证党政机构微博客数占总量的35%。黑龙江、北京、江苏三省(市)认证党政干部微博客数量居前三位,这三个省份认证党政干部微博客数占总量的37%。
上个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互联网迅速成为继报刊、电台、电视之后影响世界的“第四媒体”。通过网络,每个人都可以用博客、视频、微博等新方式进行传播。鲜活的网站、博客、微博等“第四媒体”也如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成为政要们包装自己,宣扬党政理念,国家外交政策和方针的扬声器。而且,相比传统媒体,“第四媒体”传播方式,更容易拉近网友们距离。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政要都在积极巧妙地利用这些新手段。这些新传媒手段,也成为政要们的扬声筒,发挥着比传统媒体更深入民心的影响力。
有报道称,“看奥巴马的微博如同听他的演讲,煽情的‘口号’式用语尽显雄心勃勃的领导者风范”。一段时间,关注奥巴马微博的网友已经突破600万。微博更新的速度也很快,不少博文的发表时间仅隔数小时。内容从国事活动的及时播报,到一句话的感悟,像是“胜利属于战斗到最后的人”之类。国家首脑的一言一行不再是秘密,他变成了你我的身边人。委内瑞拉原总统查韦斯的微博,被封为“更新王”。他的微博更新速度差不多要用分钟来衡量。
微博目前已经成为政界沟通信息的桥梁,也是信息集散地。以前各国领导们互相通话用专线电话,现在大家在微博里互加好友。政要们互加好友,不管现实中国家利益冲突如何,在网络世界里,却表现出热络、开放的外交姿态。
“微力量”考验政府执行力
当今世界,微博改变着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方式。过去政府与民众以“发号施令”的方式说话,民众能够表达观点的渠道也很少。现在微博虽然还处于初始阶段,但行政方式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政府和官员需要顺应网络发展的形势,主动倾听网民的意见,与网民互动。
随着政务微博的不断发展,必须从初级阶段的“粉丝崇拜”走出来,转向促进解决民众实际利益问题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如果能通过政务微博理顺民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机制,理顺解决社会矛盾的通道,则政务微博的意义更大。一种仅仅140字的互联网文字应用,正悄然改变着官方的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一个突出的案例就是2012年11月20日,有网站发表文章、图片及视频链接,称“重庆北碚区委书记包养情妇”,被转发后迅速成微博热点话题。次日重庆市纪委即表示跟进调查。重庆北碚“不雅视频门”,凸显了微力量的强大。亿万个微博、亿万条发言,如果都能合法理性地表达诉求,成为亿万双监督的眼睛、亿万个监督的警报声。就此,微博对官场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一些原本弱小的声音,在口口相传中被放大,持续的声援让众人的观点立场迅速集结。在“滚雪球”过程中,个体的价值得到尊重,不断积聚的力量能撼动事件。
这主要是因为微博具有独特的信息技术。一是体现了其多样性。微博使公民表达诉求成为现实。现在,手机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功能可随时登录。微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是体现了草根和精英的对等性。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草根和精英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草根网民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三是其隐秘性。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四是其原创性。微博网站现在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如果偶遇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只要有微博客在场,就可以马上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微政务”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国政务微博已进入平稳发展、成熟应用阶段,随着“自媒体”意识显著增强,政务微博正成为突发事件应对首选,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政务微博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是亲和力和权威性的矛盾。微博被称为自媒体,突出的是用户的“自”,和官方宣传的主流意识存在着很大距离。当前,在对官方话语处于“信与不信”的纠结中,微博则被看成是草根舆论的集散地。在这个背景下,拥有官方背景的政务微博的出现,一开始就带有“迎合”民意的姿态。为了摆脱“官话”的风气,亲民的形式(微博)理应配以亲民的内容,这样才有亲和力,才能与网民平等互动。但与网民互动并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普通网民,政务微博毕竟是“政务”微博,具有不可推卸的“公共”职能,使用网络语言也要防止走向极端。有些政务微博“过度”使用网络语言,反而显得“油腔滑调”。
二是公众人物和私人双重身份的矛盾。实名认证公职人员的个人微博是政务微博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公众人物和私人身份矛盾表现最为突出的。公职人员的个人微博,既具有“公众人物”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私人身份”的一面。“官员”的微博,究竟是私人空间还是政务空间,现在只能算是刚刚破题。在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无论从传统子民和父母官的关系出发,还是从人民群众和公仆的关系出发,当下的舆论场中官员义务都被“无限”化了。即便有一些公职人员的微博明确“个人发声与所在单位无关”,但也改变不了网民因其公职身份而对他产生的无限期待。同样,机构微博也是由“个人”管理维护的,维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媒介素养、责任心、阅历等,均制约着其代替“官微”发声的能力和水平。有媒体称,“微博管理者相当于不露面的新闻发言人”。但现在能有多少政务微博(机构类)的管理者具备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呢?机构类政务微博的管理员,在“准确”传达机构声音的同时,自己作为的空间有没有?有多少?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三是线上线下双方对接的矛盾。为什么要开微博?有网民认为“领导说了,别人开了我们也要开,开完就忘记了”。这种状况不在少数。那些粉丝数少、微博更新慢(甚至不更新)的政务微博,大多都是这种状况。也有网民认为,有些政务微博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不能及时更新发布信息,也不能及时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面临舆情热点事件时又采取缄默或者干脆“关闭评论”的态度。这种状况的出现,不过是某些机构把传统的管理手段机械地搬到微博上而已,微博的互动性丝毫没有体现,微博的价值自然也没有被发掘出来。
作为一种政务活动,政务微博是政府履职实施政府管理和政府服务的一部分。因此,政务微博的信息内容代表着政府的价值立场和政策要求,政务微博的诚信折射的是政府的诚信。这意味着,政务微博所承载的内容,不是单在互联网上公示一下就完成了,必须有线下的实际行动为支撑。微博问政也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重要表现形式,不少地方政府已付诸行动,并且开始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