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

2014-02-27张桂平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责任感

张桂平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分析,指出"感恩"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以活动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责任感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责任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02-02

1.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美国把每年11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英国很多古老的教堂石墙上至今还仍然雕刻着"思考"与"感恩"两词。"感恩教育"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可是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随处可见,请看下面的案例:

王某是从湖南山区来的孩子,刚入校时身上仅带了三千元钱连学费也交不起,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入了校,并且靠拿国家助学金来完成学业。可是他却不知知恩图报,生活中一味地怨天忧人,埋怨父母没本事,不能给他富足的生活,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在校更是海吃海喝,衣装不断翻新,盲目攀比,平时对父母缺少关心、交流, 发信息打电话也是只言片语,只为索取钱物;对父母对社会采取敌视的态度,觉得大家都亏欠他,学习上则不思进取;完全把知恩图报抛在了脑后,缺少了做人的基本良知。

有一位不愿留名的企业家曾经委托羊城晚报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设立了"仲明大学生助学金",领取助学金的同学,只需签订一份"心灵的契约",承诺将来有能力时,将偿还这笔钱,用以继续资助家贫的学弟学妹完成学业。许多年过去了,当年受资助的学子却极少有人还这笔钱,甚至没有写信给资助人表达过感激之情。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可以列举很多。"421"家庭模式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现在的大学生享受了太多的爱与给予, 他们往往个性鲜明,生活中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 过度的宠爱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小就养成了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自我责任感弱化;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家庭责任感、社会公德责任感弱化,他们遇事总是先考虑自己, 缺乏感恩意识与奉献精神。只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忘却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还应对社会、集体、国家乃至我们生存的环境尽一份责任。而家长方面,过多地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基本道德和感恩教育;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是感恩意识淡化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环境也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所以,家长的溺爱、学校教育的空白、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使部分大学生成了不懂感恩的"冷漠一代"。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怎能忘记自己的父母及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怎能不感恩老师的教育、国家的培养? 贫寒的学子为何沦为没有感恩意识、不知父母冷暖的浪子? 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深思的问题。

2.感恩教育的内容和责任感的培养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本人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大学生知恩图报,使他们懂得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使感恩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行为习惯。

感恩教育能促使大学生思考问题,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增强社会责任感。那么,如何在大学生中以活动为载体,让他们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学会感恩,并逐步培养社会责任感?

2.1 以讨论会的形式开展生命意义的教育。近两年来,苏州市所属高校是多事之秋,因失恋、受处分、心理问题的学生接二连三的发生自杀事件。对此,我们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有关"生命意义"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追求生命的价值,同时要善待生命,对个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珍惜生命,保护身体,不生病,不让父母操心,也是孝顺感恩的表现。

2.2 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开展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同学们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讲述自己与父母、同学、朋友之间最受感动的一件事;也可以在教学班中或在年级中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的感恩教育活动,能使大多数同学识恩知恩,感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 乃至于大自然的鸟语花香、煦日皓月, 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心怀感激。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人生在世应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首先要学会感恩,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点。

2.3 利用特定的节日,在学生中开展感恩祝福活动。比如每逢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在学生中举行"写给父母及恩师的一封信"、给父母老师画像、给老师送贺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等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教育学生感恩要及时; 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作为在校生物质上你可能对父母老师无以回报,但是你在校的好好学习、你的关心与问候就是对父母老师最大的安慰,千万不要忘了作为儿女、作为学生的职责。

2.4 给学生开设"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的教育讲座。我院每年都会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讲座,他们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讲述成功的经验,生活的不易,通过他们的人生感悟,引导在校大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国家的培养。在人生的旅途中,个人能力再大也只是沧海一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对父母要感恩,对师长、对社会都应如此。一个人,不管他的起点与终点相距多远,只要他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珍惜它,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能拥有亲情、友情的人,一个生活快乐、幸福的人!

2.5 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我校2013年学生活动为例)

2.5.1 各种志愿者活动 我院"健康同行"医院志愿者利用节假日时间轮流上岗,为病人提供各类咨询、导医就诊、维护秩序、搀扶老弱等服务,总计服务时长已超300个小时。交通志愿服务者头戴红色帽子,来到交通繁忙的服务点,协助交巡警开展文明劝导,对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为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5.2 各种爱心活动。我院"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组织"爱心协会在学生宿舍楼前举行爱心义卖,为河南李灵希望小学的留守儿童们筹集善款,师生们积极捐钱捐物,共同为李灵希望小学的留守儿童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心系灾区,爱在太仓"大型公益徒步活动。目的是为了雅安纪念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为生存下来的同胞祈福,同时在活动现场为灾区募集捐款,让灾区的人们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带给他们温暖和新的希望,用真情传递爱心,用真心回馈社会,让爱心为生命加油。

2.5.3 各种主题活动。院团委组织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以"中国梦o健雄梦"为主题的大型征文比赛,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开展"拒绝浪费,光盘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崇尚勤俭节约,拒绝奢侈浪费。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勤俭节约、感恩的意识得到了提升,作为大学生理应承担起一份责任,为创建和谐社会、节约型校园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上述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同学们认知社会,了解国情。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养成了自觉参与感恩行动的行为习惯,个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逐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自觉做到互相关心帮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心系社会责任。感恩教育活动,让他们学会感恩的同时,也使同学们认清自己肩上的重任;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实施感恩,可使大学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面对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立志成才,为将来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军. 浅谈感恩:,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1(7) : 34

[2] 万桦. 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才智, 2011 (8) : 11

猜你喜欢

感恩感恩教育责任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