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

2014-02-27罗伯特·兰兹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4年2期
关键词:救活脑死亡供体

罗伯特·兰兹

他是一个年轻的墨西哥人,刚刚19岁,正是好年纪;他来到美国找了份工作,迈出了实现美国梦的第一步;他把赚来的钱寄回家中,自己常在周末痛痛快快地踢一场球;他快乐生活着,直到厄运降临——被诊断出脑血管瘤。

住进医院的第一个夜晚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难熬,他的朋友们认为医术先进的美国医生一定能挽救他的生命,但事与愿违,随着大脑功能丧失,小伙子的生命日渐枯竭,他被宣告脑死亡。

我们有两个理由让他在呼吸机旁继续活着,一是让他等来父母的最后一个拥抱,让他们有机会说一声“再见”;另一个理由是,这位病人是难得的器官供体。自颈部以下,他的每一个器官都堪称完美,可以救活很多人。这项工作的大致流程是,我们先致电器官移植统筹机构,由他们列出急需移植并与供体配型相符的患者名单,紧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小组齐聚手术室取走相应的部分,然后飞回各自的医院移植给患者。

要让这一切变成现实,首先要征得患者家人的同意。那天深夜,护士把我叫到小伙子的病房,他父亲也在那里。即将发生的一幕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时刻。这位父亲已经有3年没见到儿子了,现在孩子就在呼吸机上,这注定是一次让人心碎的告别。

按照医学伦理和法规的要求,我们必须尽可能劝说每一位已逝或脑死亡病人的亲人同意捐出逝者器官,死亡证明书中甚至为此留出空白选项:“家属是否同意捐赠器官”,如果不同意,也要列明原因。

一进病房,首先看到的是这位父亲悲伤的眼睛,我们俩都无处可藏,只有那个该死的框框供我们选择。

缓慢地,我开始解释这一切,我们的仪器不会维持太久,他正在走向死亡。这时我注意到,这位父亲似乎理解我们所做的一切,他的面部告诉我,他已经开始接受眼前发生的一切。他很快恢复平静,看着我的眼睛似乎在问:你说什么?

“洛佩兹先生,”我说,“您是否同意我们摘取您儿子的器官?”

“你们用它们做什么?”

“挽救病人。”

我开始解释这背后的工作。他用手托着下巴,正趋向于同意。我在墨西哥待过30年,明白墨西哥人的思维方式,他需要最后理解这件事。他不应该是带着悲伤和痛楚返乡的落魄男子,而应该是带着荣耀与尊严回家的坚强父亲。我们可以把他的孩子变成英雄,让孩子的父亲体面地回到墨西哥。谈话从这里开始。

“当您的儿子来到这个国家,带着自己的梦想和计划,他想做一个成功的美国人,并期待着成为你的骄傲。他希望像英雄一样回到家中,真正的英雄不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是甘愿做出牺牲和奉献,会因挽救他人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他深深地看着我的眼睛:“我会在明天早晨回复你。”

次日,当我赶来看望这位父亲,得到的是一个拥抱式的招呼。

“让我们谈谈英雄吧!”他说,“今天,我的儿子能救活多少人?”

“他的肾脏可以救下两个人,两片肺叶和心脏每个都能救活一个人。”我回答说,“他的肝脏可以挽救一个病人,胰腺会帮助一名糖尿病患者。他的皮肤会被移植给烧伤病人,否则这些患者将一直处于疼痛状态。骨骼能帮助一些病人恢复行走能力。他的眼睛可以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他将挽救一些人的生命,改变一些人的生活。”

“好,那么我们会在广场旁的教堂里放一个牌匾,让村里的每个人都能看到。我的孩子将是一个回乡的英雄,希望你带着我们家族的荣誉,参观这所教堂,看一看孩子长大的地方。”他说。

这天晚上,盯着手中的死亡证明书,我的眼泪滴在了“家属是否同意捐赠器官”的空白处。从没有哪件事比这个“√”标识更让我感到欣慰,这给我带来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挽救生命,并帮助普通人成为英雄。

未来某一天,我会赶到那个墨西哥村庄,赶到那所教堂,见见小伙子的家人。我会再一次告诉他们,他是怎样的英雄。他们需要知道他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林冬冬摘自《哲思》)

猜你喜欢

救活脑死亡供体
死海可以被“救活”吗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论采用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挑战*
不同氢供体对碳纳米管负载钯催化剂催化溴苯脱溴加氢反应的影响
高龄供体的肝移植受者生存分析
终末热灌注对心脏移植术中猪供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一些含三氮杂茂偶氮染料O,N供体的Zr(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抗微生物活性
基于反义词构造的短语语义平衡现象研究
——以“救死”与“救活”为例
脑死亡立法为时尚早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谈脑死亡
刍论中国脑死亡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