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初感关注策略
2014-02-26杭佳楣
杭佳楣
体验式阅读教学应运而生,符合课改精神,并且能与当前的课标相契合。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人文感受,关注学生主体的内心体验,这是重点,这也是语文教学的进步所在。那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推行体验式教学呢?笔者认为,先从初读体验抓起,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一、关注阅读初感,尊重阅读主体
新课标反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个体阅读,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初感,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何谓阅读初感?顾名思义,即是指阅读主体在第一次接触文本时,内心里第一次产生的理解和体验。这种感觉和体验是自己的直观感受,也是比较真实的自我理解。阅读初感反映出阅读主体的体验特点,也反映出阅读主体的语文基础和素养。阅读初感是阅读深刻体验的第一步,也是获得深刻领悟的关键一步,只有抓好阅读初感的引导,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如在教学七年级课文《珍珠鸟》一课时,学生初读后获得的阅读初感就是一个矛盾:那么可爱的珍珠鸟,为什么要关在笼子里呢?为什么不能放了它,让它到天空中飞翔呢?对于学生的初读体验,我认为首先把握到了文本的重点,也就是说,学生在思考为什么不放的问题,就是在关注自由与和谐的问题。对于珍珠鸟来说,如果“我”将它放归自然,它就真的快乐和自由了吗?人类能否对它不再伤害,能否和谐相处呢?这是一个深刻的思考,需要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于是在阅读初感的基础上,我深入设问:如果是你,你将会怎么做?想象一下,如果珍珠鸟落入了凶恶的人之手,你又会怎么想?
通过阅读初感的挖掘,我让学生发挥了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对文本进行解读,并获得深刻而独特的领悟,在不断地体验与被肯定中,增强自我效能感,最终提高阅读鉴赏的水平。
二、关注阅读初感,激发阅读体验
阅读是一个个人化的行为,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个人性。每一个学生在初次面对文本的时候,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各种初读体验。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密切把握,抓住契机从学生的阅读初感入手,给予关照和引导,使其获得深入的提高。
如笔者执教人教版教材《春》这一课时,注意到文本中对于春的描述唯美而活泼,但如何让学生有所体验,能够引发各自不同的个人化感受?我特意将春中的各个画面,进行了分组单元化“拍摄”。所谓拍摄,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像春花,春草,春风等各个不同的小组,采取顺序选取的方式,从细节上把握,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中,能够获得不同的体验,深入理解文本所描摹的风景之美。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初感,各抒己见,能够在表达交流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不用教师字斟句酌的分析,就已然能够找到文章的写作顺序及角度。这样的现状,相比于之前喋喋不休的讲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有提高。
三、关注阅读初感,把握阅读水平
学生的阅读水平如何,这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把握的基本学情,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基本学情,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阅读中,学生语文水平的直接体现,就来自于学生的阅读初感。这是进行有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利契机,教师要能够把握这一点。学生的阅读初感,是学生自身真实能力、水平的体现,为教者下一步把握课堂现状,优化体验设计、体验效果提供依据,也能够使得体验课堂教学效果获得高效的途径之一。如在教学朱自清散文《背影》时,学生从文本中读到父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那一幕,内心里有了感受,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体验到父亲的艰辛,有的体验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但也有学生上认为,单单只是爬上月台买橘子,不至于会让作者如此感慨吧?
学生的阅读初感不同,便体现出学生不同的语文水平。我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针对作者的家庭情况,搜集相关资料,学生从中了解作者当时家境出了变故,父亲已然潦倒,在这样老迈迟暮之年,还要如此关心儿子,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感动落泪?通过点拨和引导,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总而言之,对学生阅读初感的关注和引导,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关键,也是引导学生走向深刻体验的必经之路。教师要及时把握课堂真实状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