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影视乐读经典

2014-02-26徐爱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司马迁名著影视

阅读动机是反映阅读需要引起兴趣的行为,并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的内在原因。培养读者的阅读动机,是通过明确的阅读目的,激发读者阅读,通过阅读的过程,调节个人的阅读活动,挖掘良好的阅读心态和阅读动力,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成效。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创造各种“诱因”来引发学生,探索切实可行的激活学生内在主动阅读的方案,培养学生长效的阅读动机。

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其实阅读就是一个再加工过程,是对作品作者精神财富的吸收、再加工过程,我们要顺乎学生阅读心理,保护阅读热情,运用所有有利条件,勇于创造。只要我们能够使学生有意义地阅读经典名著,让他们在经典阅读中体会到快乐、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就会显示出极强的阅读动机的。

对90后、00后中学生来说,名著文本阅读是一个“难骨头”,也是一个“硬骨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浮躁心理盛行,经典名著的厚重与博大是无法在囫囵吞枣中领悟的,因此它一直被中学生边缘化。如何让中学生自发、主动地去阅读经典文本呢?笔者认为只有引导学生挖掘有意识的阅读倾向,激发认知驱力和自我提高驱力,产生心理需求才能让学生自主、自发地阅读名著文本。

从某种意义上讲,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期待视野”是交互性的,很多学生往往是因为喜爱某部影视作品并进而化为阅读文学作品的期待,影视成了学生和名著之间的“媒介”。在欣赏影片过程中对于人物或情节的兴趣、疑问,都会成为学生阅读原著的直接动力,而这种阅读无疑比观赏影视更进一步丰厚了学生的精神底蕴。

面对现在中学生名著文本阅读现状,我们在哀叹的同时,更应该挑战现实,用好影视剧这把双刃剑,激活学生名著阅读兴趣,挖掘阅读的内驱力,让他们渴望阅读,喜欢阅读,让经典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伴随终生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好读者”、“乐读者”。

在运用改编的经典影视激发学生名著阅读上,笔者做了一些教学尝试。从学生感兴趣的影视入手,调动学生文本阅读积极性,调动中学生名著阅读的内驱力,让他们乐读、好读,真正让学生闻“读”则喜。

奥苏贝尔的认知驱力理论,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这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动机。我们必须重视认知和理解的价值,若要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最好的办法之一,是使学习情境具有吸引力。我们应当使学生对阅读本身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新的阅读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有适当的距离,这对引起认知驱力最为有效。这些文本表现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智慧认识、道德情怀同现在的高中生有一定的距离。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这种距离正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的牵引、提升,使我们学生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自我提高的阅读动机会使学生变得更加努力,会使学生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在同伴中赢得优越的地位。显然,自我提高的阅读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努力阅读的重要动力源泉。

以学生感兴趣、乐接受、易理解的流行影视剧为切入点,诱导学生“移情别恋”主动地、快乐地阅读相关书籍,满足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迫切认知需求,享受阅读名著的快乐,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可以运用流行一时影视作品作为激活学生对课本中的文学经典作品兴趣的突破口,解决名著文本的阅读难点。

高中课文中总有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课文,学生最初阅读时总是十分不耐烦的,也没有阅读兴趣。如果在上新课前将与课文有关的影片或集中的片段作一次性放映,影视作品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可以丰富学生感知,补充文字教材无法传递的空白,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文本的兴趣,主动寻找原著经典阅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里我们可以采用“影视课前酝酿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在针对较为枯燥、晦涩的阅读文本,选取较真实反映课文文本的影片片段,在上新课前将一些片段作部分放映,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部分新课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辅助。

如高中课本节选了《雷雨》的两幕剧,话剧的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本身就十分困难:要在简练的对话中掌握人物的性格,分析作品现实意义,对高中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对牛谈琴”。如何激发学生对名著文本的阅读认知驱力,点燃文本阅读的主动需求呢?

笔者认为这时就应该发挥影视剧独有的光、电、声、像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运用声、像、景、情并茂的立体式影视教学,必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和阅读兴趣。所以在学习文本前,笔者首先从流行一时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入手,请学生介绍电影情节,激发了学生对话剧《雷雨》的阅读兴趣,学生们仔细阅读完课文《雷雨》文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是个“复制品”。此时许多学生就对《雷雨》原著感兴趣,内心文本阅读的主动需求调动起来,进而开始有意识地寻找阅读《雷雨》原著。

语言的无穷张力,没有仔细品味是无法领悟的。在阅读原著中遇到一些人物对话中蕴涵的感情,学生无法领悟到位的情况,笔者再辅以播放经典电影《雷雨》片段,从影视中人物到位的神情、动作的表演中,学生品味到文本语言描写的魅力,一时间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初读、再读、精读文本,乐在其中,曹禺先生其他作品也盛行班级。因此巧引影视丰富学生感知,补充文字教材无法传递的空白,能突破教学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级一些学生痴迷网络游戏《三国演义》,面对他们的特殊情况,笔者专门组织他们形成课外PK小组,从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三国演义》入手引导他们进行“我最喜爱的三国人物”比较阅读,激发他们从名著文本中寻找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经历了哪些大事,人物性格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一时间,许多游戏迷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英雄人物是大英雄,为了在PK中取胜,游戏迷们都变成书虫。此时笔者因势利导地在班级播放张悦楷播讲的《三国演义》,每到精彩处那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真让学生“恨之入骨”,这样的激烈PK活动不仅纠正了一部分男同学痴迷游戏的不良习惯并激发了他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也让许多女生爱上了《三国演义》。班级掀起了一股“说三国”、“评三国”、“议三国”读书热潮。由此衍生到其他名著阅读,比如举办了“网络游戏《红楼续梦》与《红楼梦》的异同”以及“笑谈——红楼海选”等活动,一时间学生说起名著知识滔滔不绝,互相分享着阅读经典的快乐。

在学习《报任安书》时,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影视剧的巨大影响作用。由于学生与司马迁的经历、时代、年龄的差距甚远,他们要深入感悟《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一生心事”时,单凭这一封信、这凝练的文笔,现代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千年前的古人的情感。因此要全面把握司马迁的这种情感,就一定得知道司马迁的生平遭遇;要真正理解司马迁“勇者不必死节”的卓见和他忍辱著书的原因,就必得充分了解西汉宫廷斗争的内幕。在这里笔者选取了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一些经典史事:汉武帝的穷兵黩武,绣衣特使江允的巫蛊中伤、戾太子据的兵败自杀,李陵的孤军奋战、归降匈奴,司马迁的孤忠直谏、忍辱受刑……这些通过影视动态画面、精彩场景,学生在刀光剑影中仿佛融入到那个时代,仿佛就在这一次次的斗争中经历这司马迁的苦难,正是这一个又一个声形并茂的镜头,激发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学生们真正感悟到司马迁的忧愤,他在那样的封建朝廷专制的重压下,在遭受非人道的遭遇后,他的坚韧、他的顽强、他的毅力、他的悲壮让许多学生为之动容。《史记》一时间在学生间广泛流行,盛行一时。这样的效果,笔者认为单纯靠学生阅读《报任安书》这个文本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好的影视作品的直接介入文本,可以再现一些历史场景;可以引领学生走进作品,调动阅读的内驱力,激发阅读的兴趣,原本认为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在学生极大兴趣的带动下,变得通俗易懂、变得亲切可感、变得栩栩如生。

从改编的影视剧入手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需求,唤醒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使文本阅读活动自觉自愿。教育要将学生带入精神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进而深入赏析经典文本,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走入经典的文本世界,将学生带入精神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做到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纯洁情趣,滋养心性。

从影视作品入手,带动学生迈向经典文本名著阅读,侧重培养学生激发经典阅读的源动力,从喧闹的现代社会回归宁静的文化世界,让学生从语文所负载的认知形象中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陶冶优美的情操,使他们成为情知对称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完善的人。这一过程其实伴随着他们终身。

实践证明,激活学生内在的动机,投其所好,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乐趣去阅读,带着享受深入经典文本的世界,经典文本的独特魅力必将吸引着他们终身学习。

徐爱君,教师,现居福建漳州。

猜你喜欢

司马迁名著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