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作感悟, 发展思维

2014-02-25王耀添

考试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

王耀添

摘 要: 文章从分析数学操作活动入手,剖析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积累活动经验,经历知识建模,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 经验积累 知识建模 思维发展 数学操作活动

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积累鲜明而丰富的数学经验。获得的表象推动学生进行分析、综合,直至概括、建构和完善数学知识模型,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锤炼和发展数学思维。

一、利用操作活动,丰富经验积累

教师要立足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因为教材中不同知识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获得同样的活动经验,而数学活动经验也可以让学生建构不同的知识模型。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活动中操作手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对接,建立新的知识表象,使学生在感性中揭示、获取理性的活动经验,并把自身经验与新知识相互融合,通过观察思考、操作验证、类比分析、归纳抽象等过程,内化和丰富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或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哪些物体能用“1”表示,学生仔细寻找后,找出1支铅笔、1张椅子、1张桌子、1本书,等等,教师提出:“五年③班有48个学生,它能不能用‘1表示?”学生经过探究,认为这48个学生是一个整体,可以用1表示。教师让学生在小组里摆出10多本书,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利用手头上的这些书表示“1”,有些学生把3本书放在一起,认为这是一堆书,可以用“1”表示;有些学生把6本或7本书放在一起,也认为这是一堆书,可以用“1”表示。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到1束花、1群鸟、1堆沙子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教师引导学生把3本书摆成一堆,再把另外3本书摆成另一堆,又把其他3本书又堆成1堆,点拨:“如果把3本书看成单位“1”,6本书是否就是2个这样“1”?9本书呢?12本书呢?”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认为把3本书看成单位“1”,6本书就是2个单位“1”,那12本书就是4个单位“1”。学生通过操作与观察、思考与体验、提炼与抽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了数学思维。

二、注重操作过程,经历知识建模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引发学生通过围一围、摆一摆、比一比、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表象,再把这些感性认识深入进行思考与分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物质化、直观化,经历建模的形成过程,有效地锤炼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认识”时,引导学生学习7的分解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7根小棒,要求学生动手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并思考:应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把分法记录下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与思考,利用小棒采用分、摆、移或合等操作方法,学生汇报了各种分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把学生的分法列举出来:摆法①\\\\\\ \;摆法②\\\\\ \\;摆法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三种分解对应的摆法,思考:每种摆法左右两边的小棒分别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互动交流后,发现:①7根小棒摆成一行后,如果从左边向右移动一根小棒,就变成摆法①,对应的分解式子为7=6+1;②如果从左边向右边再移动一根小棒,就变成摆法②,对应的分解式子为7=5+2;③如果从左边向右边再移动一根小棒,就变成摆法③,对应的分解式子为7=4+3,以此类推,每从左边向右边再移动一根小棒,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对应分解式子。教师进一步提出挑战:“是否需要摆出所有的分法吗?”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进入探究中,通过手、眼、脑协调配合与沟通,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把外部的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实现摆脱实物操作后,学生也能探究出其他分解方法:①7=3+4;②7=2+5;③7=1+6。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与分析,并再加以归类、总结,提炼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模过程,也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推动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关注操作思考,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操作活动的本质在于动手活动,也在于探究明理。教师组织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外在的操作探究平台,应着重于学生是否结合操作活动,带着思辨进行理性思考;是否引发学生的认知情感;是否增进理解数学知识,点燃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思维火花,有效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把圆形硬纸板进行转化、或分割、或拼合等操作方式,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圆形硬纸板等分成8个、或16个、或32个小扇形,然后动脑思考,把它拼成别的图形,并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大胆求证,拼出了新的各种图形,如,近似的长方形、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梯形等,进而推导出S=πr2。学生在操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探究,建构了数学模型。

又如,在教学“测量”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厘米测量,要求学生用没有“0”刻度、长度又不够的断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学生在操作中反复思考、探讨,总结出要用这把断尺测量出课桌的长度,可以运用连加、拼尺等办法。在建模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启发、激励,形成新颖、独特的解题策略。

总之,教师应优化操作活动策略,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提炼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与概括数学概念,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完善和建构数学知识模型,发展数学问题解决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重视听心算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信息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原则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把物理课堂还给学生
操作体验,促进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精彩源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