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文化融合
2014-02-25王东风
王东风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举措。校企的文化融合是实现双方深化合作、长久合作的核心保障及最高境界。
关键词:校企合作 文化融合 主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院校谋求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办学与经济发展接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主要渠道。目前,职业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多种多样,如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产教结合、校企共建等。笔者从个人的工作实践出发,认为不论哪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要达到深层次、长效化的效果,必须实现校企双方文化的融合。因为双方的文化既是双方运行发展的灵魂,又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品牌特色的重要标志。
一、校企文化的含义和文化融合的重要作用
文化的广义含义为: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习惯等,以及由这个群体的整体意识所支配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1.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和生产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企业文化对全体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在企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2.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全体师生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价值取向、团队精神、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的环境氛围、规章制度等。校园文化揭示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充分展示着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引领。
3.文化融合的优势
不同的团体所形成的文化,虽然特点不同,但文化的内涵、精髓是相通相融的,文化的力量和重要作用是一致的。先进的文化可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确保创新力。所以,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既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又是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的双赢措施。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主要途径
1.在办学思想中融合企业文化
将合作企业的文化思想和管理制度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系当中。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确定学校的未来规划;根据企业的改革、创新,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题研究;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如: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并遵章守纪,那么学校在培养目标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讲团结、顾大局、争先进、守纪律、忠诚守信、与人为善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把个人追求自觉融入到集体发展的目标之中。可把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制度融入职业院校的教学、德育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并模仿企业的考核制度建立与之相应的评价、奖惩体系。
2.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融合企业文化
笔者学校每年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被企业辞退的毕业生中,多数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胜任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因为他们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协调人际关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而根源就在于学生对企业文化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单纯用正面说教的方法收效甚微,应将企业的职工守则、职业道德及职工的奖惩条例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包括出勤、纪律、卫生、安全、公共文明等。并参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使学生因向往到企业顺利就业而从内心接受企业文化的引导、要求和约束,在校园内提前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渐渐地从单纯的学生心态过渡为企业员工的心理,进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广泛开展校企联谊活动,如重大节日共同庆祝、文体活动共同开展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企联谊活动中,密切接触企业领导和工人师傅,感受他们在言行中自然传递的企业文化。
3.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1)宣传企业,榜样激励。利用走廊、橱窗、电子屏幕等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包括厂容厂训、生产现场、未来规划、企业精神等。如:“创业守诚,事在人为”——唐山三友集团;“同心协力、事争一流、产业报国、奋发向上”——唐山开元集团;“您的质量要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住友重机(唐山)有限公司。学校要加强宣传企业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尤其是本校毕业生在企业成才、成功的事迹,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境界提升;介绍合作企业的创业史、发展史,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热爱专业,对未来就业企业融入真情实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2)环境熏陶,人心感化。在整个校园中营造突出职业特征的校魂、校风、校训。如笔者学院的校训“修德明志,增识强技”,既体现了对学生道德品质提升、远大理想树立的引导,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突出技能的训练。又如笔者院各系的墙上文化:“锤炼技术,锻造品格,一技在手,终身受益”,“管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环保——7S管理”,“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工精于技,德馨于修”,“叮叮当当打造人生曼妙,噼噼啪啪对接事业通途”。笔者学院还将实训楼、实验室等教学环境设计为生产车间的模式,仿照企业生产的要求布置、张贴实训的操作流程、安全生产规则、产品检验标准等。尤其是订单培养的班级,以企业的名称来冠名,按照定向就业的车间布置实训场所,让学生犹如在企业生产、在岗位训练,身心都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
4.在教学改革中融合企业文化
(1)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中融合企业文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感受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校内的实训车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程序,模拟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进行实训教学,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贯穿于各个实训环节。endprint
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组织实训,把校内的实训车间设计成企业的加工车间,尽可能与企业的真实生产、管理、服务情景相一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制定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进行技能训练;把企业的产品加工列为实训教学的项目课题,变教学任务为生产任务,变技能训练为产品加工。这样系统地将企业的管理文化引入校园,融入实训课堂。
(2)在理论教学内容改革中渗透企业文化。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基础课,都要千方百计渗透合作企业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管理制度、生产要求等。教师要积极巧妙地将企业文化转化成课堂上鲜活、生动的教学元素,将企业精神逐渐地移植到学生的心里。如:语文课的写作素材、德育课的先进事迹、数学课的例题引用、制图课的零件解剖等,都可以广泛引用企业文化中的宝贵资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熟悉的或定向委培企业的文化,学生会倍感亲切与好奇,从而促使学生间接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3)在校本教材编写中融入企业文化。通用的教材是按照国家通用工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编写的,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但对“订单培养”的学生而言,开发校本教材,对接专业学知识,对接岗位练技术,就更具有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材的内容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和训练操作技能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章守纪、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5.在工学交替实践中融合企业文化
工学交替是校企文化融合的直接平台,以学生为载体交替开展校企精神、制度、物质、行为、环境等文化融合。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岗位实习,以“准员工”的身份亲自体验和亲身感受企业文化,从而培养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精神及工作价值观。身临其境地感悟企业文化、接受企业管理,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实践能力,还使学生内化了校企双方的文化,促使其学生身份和未来职工身份紧密结合,为顺利就业、岗位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
1.校企文化融合要优势互补、突出特色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其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一种使命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其最高目标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在校企双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要广泛对接、优势互补,又要以自身文化为核心、为特色,有机地、科学地吸纳对方优秀的文化来丰富、发展自身的文化体系,不能机械地引进和生硬地照搬,更不能因融合而弱化了自身的文化主题和文化特色。
2.校企文化融合要紧贴市场、面向社会
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而目前的校园文化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滞后于市场、社会的发展,习惯关门搞文化建设,沿用普教模式建设校园文化。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普教、职教的混合体,表现为职业角色不明显、技能型人才素质不突出、就业能力不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文化对技能人才的高要求。所以,职业院校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要继承精华,又要推陈出新,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同步发展、协调发展,以确保培养出的技能人才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在工作岗位上担当技术骨干的同时,成为企业文化繁荣发展的继承者和开拓者。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