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2014-02-24孙磊
孙磊
当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在给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动力。如何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地融入教育教学,成了教师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变化。
一、立体丰满,如虎添翼
多媒体技术为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并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直观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变成“彩色、立体”的,同时,强大的感染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刺激了记忆和促进了实践的应用。课件的运用为新课程的实施插上翅膀。
如《蜀道难》这首乐府古题,在理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时,为了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加强学生对蜀道的直观印象,教师用课件出示几张蜀道、剑阁的图片,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蜀道之艰险,从蜀道突兀、峥嵘、强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拓展思维,画龙点睛
思维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往往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示儿》一诗,诗句描写的情境,通过剧情形式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生动,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在教学古诗《示儿》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放这样一个情景:晚上,风雨交加,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被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如此声色并茂的课件演示之后,让学生试想诗的大意,给学生一个拓展思维的空间。
三、美中不足,画蛇添足
在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对于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心中无数,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脱节,弱化了教学效果。
一些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实际上仍然是花架子,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如,有一位教师在上“认识计算机”时,用课件展示了十几幅各部件的图片,整个课堂好比看画展,好热闹。课后,教师再问计算机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时,竟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
若是一堂课里多媒体信息手段用得多了,又用得不甚恰当,不但教学重点受到冲击,也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反之,如果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有助于学生感受能力和读写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时必须要注意:明确目的,立足于实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手段绝不是标新立异、搞形式主义,信息手段应该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实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多、快、好。
对学校推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几点建议:
l.致力于学校环境建设,以信息化环境推动信息化行为
切实加强学校对于信息环境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教师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方式上的革新。比如,可以出版一份以信息化教学为主题的校报,定期发布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已有进步和发展方向,对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心得体会进行汇总和交流,提供校内外相关的培训信息,表彰先进教师等。
2.着眼于持续发展,注重阶段性评估
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评估工作。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定期进行评估,有助于了解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和问题,及时诊断,反馈评价,督促教师自觉改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工作,发展深层次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能力,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成效。
3.由“点”带“面”,选择教师推广员参与学校推广工作
在教师群体中先选拔出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教师,作为推广员,然后由这批关键教师去带动、影响学校中的其他教师。采用这种由“点”带“面”,以小范围教师的应用为试点,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应用模式,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推广小组,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向全体教师层面推广。
这种“滚雪球"的方式,一方面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接受,为教师提供在教学经验上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教师推广员的责任意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辐射教师个人在学校组织中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
江苏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