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数学教学探微
2014-02-24蒋志芬
蒋志芬
对于弱智儿童的教育,许多教师总是过多地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归咎于其智力因素,以此作为一种庇护的盾牌。其实,对于弱智学生的教育一样可以在教师的努力下达成很好的教学效果,只是速度较正常儿童慢一些。尤其是对于弱智儿童的数学学习,在其智力因素的制约之下,需要一定的强化过程。因此,对于弱智儿童的数学教学应当以强化操作为主,在反复的训练和操作中,最终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所谓操作学习,就是利用教学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学生具体的操作和观察、分析,最终形成一种关于数学事实结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亲历教学实践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探求知识的方法,使学生从无知到求知再到获得真知的过程成为一个有趣的、生动的、形象的经历,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弱智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操作学习的优势首先在于把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符合弱智学生的智力基础,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其与正常学生的差距。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在这一点上,弱智儿童也是如此,只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思维能力相对较慢。强化操作学习可以使弱智儿童达到一定程度的数学能力。如,“图形的初步认识”,其教学目标是根据实物来抽象出几何图形。弱智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不能顺利达到理解和认知的程度,所以就可以借助于实物,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分析、归纳中形成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当我拿着一堆几何图形进入课堂时,学生们都很兴奋地凑上讲台,纷纷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观察。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分别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从而让他们由对图形的表象认识到图形特点的抽象化理解。而且这样的教学要在课堂上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把这种操作行为转化为一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强化操作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符合弱智学生的智力发展过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手段。
其次,操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者都很认同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弱智儿童和正常的孩子并无区别,兴趣可以把任何一个孩子带入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并最有效的使之成为知识的拥有者和征服者。这种兴趣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深受吸引,才会把操作当成是一种强烈的乐趣,从而收获参与的成果。
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利用数字标牌,把写有不同大小数字的标牌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个学生都成了参与者和执行者,如此多次的操作训练,最终让学生理解了数的大小的差别。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参与操作过程中,学生对原本抽象的数的理解,形成的一种表象的认识,并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和乐趣,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积累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操作学习也是学生积累探究知识能力的有效手段。就以教学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案例来说,我把十块糖果排列成两行后,让学生横向观察后,写出乘法运算的算式。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两行糖果,每行五个,算式是:2x5;我又启发学生看一下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可以算出糖果的数量。于是,很多学生开始思考起来,有的是聚在一起相互议论,最终有同学找到了另一种计算方法:5x2。也许这对于一些智力正常的孩子来说不过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罢了,但是这对于一些弱智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个大的突破和思维的飞跃了。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操作能力,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总结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符合弱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是当前素质教育前提下,引领教师教育行为的航标和灯塔。
我想,弱智的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只要老师能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耐心,他们也可以在干涸的土壤里开出芬芳的小花来。
(作者单位:黑龙江海伦市特殊教育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