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致远——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2014-02-24边志芳
边志芳
明德致远是我校的校训,明德致远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明德”取自于《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取其“讲求道德,注重礼仪”之意;寄寓我校秉承中华优秀传统,高举“立德树人”大旗,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学校德育价值观。
育人以德为本。中国古代的教育就十分重视德育。孔子教学生以“志、行、忠、信”;孟子教学生以“仁、义、礼、智”。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提出“舍生取义”。古代德育的主线就是以儒家的道德学说作为主流。就儒家的仁义来说,坚持“仁者爱人”,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文化中的这些“仁义”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整体构建德育体系,为学生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多年来,我校坚持把德育当作一项成就学生幸福人生的系统工程来抓,始终把德育、把培养幸福学生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学校全员育人、学生自我教育、家校共同参与等形式,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德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力量,充分发挥各种德育途径的功能,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培养文明幸福的学生。
一是针对德育工作存在着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内容缺乏新意、方法简单化、评价形式化等现象,我们开展了三个层面的调研工作,分别征求了家长、老师、学生对构建德育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完善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实施方案。从塑造学生幸福人生出发,确定德育体系目标。我们根据素质教育学生培养要求和幸福学校建设规划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分年级制定了不同的德育目标。初一年级,重点是强化行为规范,注重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初二年级,加强感恩励志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强化纪律、法制和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心理品质教育。初三年级,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初四年级,学生能够在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享受幸福,培养积极心态,塑造幸福人生。我们还为四个年级分别设计了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人生理想、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成长烦恼、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网络教育、哲理教育、健康教育等内容,注重整个初中阶段德育内容的层次性、渐进性和完整性。
二是围绕整体构建德育体系中的初中的阶段德育重点教育内容编印了《心海导航》德育校本教材,使德育逐步走向课程化。教材内容涉及心理素养、成长烦恼、感恩、励志、心理健康、民主法制、生命安全、人生理想、礼仪教育等方面,贯穿了“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原理,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认知自我、关怀自我、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学会与他人之间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形成了德育内容、层次、形式等方面的整体规划和德育体系的系统构架。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初中四年的学习生活,逐步达到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感情上自悦,学会如何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做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人。
二、大力开展“自主德育”,让学生体验幸福
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自觉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这个定义中,“自觉形成”向我们揭示了人的德育境界应该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迁移。我校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力求避免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尽量围绕“学生需要”来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体验幸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我校从2008年开始,就逐步探索实践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加强班级管理、班风、学风建设的研究,形成了班班有《班法》的班级自治管理模式。自主管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的事务,担任能发挥作用的角色;发挥、发现和发展自己独特的作用和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里的一员,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我校每学期都组织评选“遄中之星”,鼓励学生人人争先,引领学生自主发展。“遄中之星”评选内容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校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综合细化为道德星、文明星、卫生星、学习星、尊师星、孝亲星等,每颗星都有相应的争创评选标准,每一名学生只要在某一个方面较为突出,即可自主申报,参加“星级学生”的评选。评选采取自评、小组评、班干部评、教师推荐等办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星级学生”评比活动重在素质养成,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最后,打造幸福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个性、幸福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共同讨论制定班级公约、班训;自主开展班级组织建设、班风建设和特色班级活动等。每学期学校组织评选“幸福班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幸福情感,从而将幸福认识内化、升华为对幸福的追求,增强幸福的体验。
三、德育生活化,让幸福走进学生的心灵
有人说,走进心灵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幸福教育不仅在书本里、课堂上,还往往在那些我们容易忽视的细节里。关注教育中的细节,一种行为、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件小事……都可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我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目前我校有14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健康咨询师资格。我们希望通过沟通与交流,让幸福融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endprint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写“道德日记”。将写“日记”与讲“道德”结合起来,让德育走进心灵,见贤思齐,积善成习;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着眼于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帮助老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在生活实践中实施幸福德育。我们依托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科技活动、社团建设、书香校园、影视观摩、社会实践、家长学校、校园文化,瞄准德育大目标,搞好德育小活动。组织师生到居民生活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公安分局开展的“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志愿者共同开展“环保杯”毅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幸福作文大赛和孝亲作文大赛。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幸福人生夏令营”。通过亲身实践这些活动,幸福德育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心灵。
关注学生家庭幸福教育环境的塑造。我校除了在校报上开设家校论坛外,每月还编印一期《家庭教育活页》,就家长、学生关心的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鼓励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共同关心孩子的幸福成长。编写了由家长和同伴共同参与的学生自我教育读本《成长》,更多地给予学生心灵的关注与呵护,给予学生心灵的慰藉和支撑,让我们的孩子更多地享受到学校与家庭给予他们的关爱和幸福。
四、自主合作,营造幸福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学校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幸福学生的重要途径。我校着力打造幸福的课堂。以课堂为主阵地,形成“以生为本”的幸福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
“三动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形成了“三动六步”课堂教学模式,“三动”指教师情动、学生主动、生生互动;“六步”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思考问题,合作交流,互补互助,教师精讲、点拨升华,分层达标、纠偏补漏,归类小结、当堂评价。不仅让课堂变得更科学、更高效,也让更多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深入推进理想课堂建设,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教育课堂模式,构建和谐幸福的课堂。从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课入手,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学生参与策划、学生参与组织、学生担任主持,利用主题班会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利用小组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露自己心迹的平台。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涌动生机活力。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权利,给学生自主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积极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并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自治、自立、自觉,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充分发展。
五、感悟传统文化,体验幸福人生
2012年9月28日,孔子2653年诞辰日之际,国内第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正式全国发行,明确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对青少年“完美人格”的教育,即希望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质朴的道德操守、深邃的哲学思想、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强调并倡导“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等高尚个人修养,更宣示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以及君子“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礼),行天下之大道(义)”的崇高精神追求和境界。中华传统文化无疑是对当代社会道德沦丧最有力的救赎工具,也弥补了当代中小学教育中缺乏“民族文化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缺陷。
我们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围绕培养幸福学生,设计开展了追寻幸福、感恩孝亲、尊敬师长、同学互助友谊四个方面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了全国道德模范田秀英女士做了“笑对人生”的感恩励志报告;举办了“感恩母亲节,说出你的爱”活动;开展了“我给同学找优点”活动;开展了传统文化《弟子规》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孝、悌、谨、信、爱、仁”等方面的内容,把爱、宽容、理解、信任、鼓励、进取作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形成了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氛围。从发现幸福主题班会,到建设幸福班级;从专家感恩励志报告,到孝亲书信大赛;从户外毅行拓展,到校园之星评选;从感恩母亲节,到践行弟子规……我们组织开展的每一个活动,都力求在教育中重塑一种“宁静而致远、慎思而明辨、坚韧而洒脱、通达而圆融”的“天人合一”的真正道德智慧境界。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懂得和谐与创造、获得幸福感和拥有和谐的教育关系的幸福教育。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的教育,学生能够人格健全,懂得感恩,善于实践。不论面对什么艰难困苦,都能保持幸福平和的心态。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注生活,追求幸福生活,成就人的德行品质,成就人的幸福人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我们要用至少30年的眼光看今天的教育。30年后,当我们回头再看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会不会感到遗憾?学生明天的幸福很重要,但学生今天的幸福更重要。今天的幸福加明天的幸福,才能成就学生一生的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遄台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