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办学特色关系

2014-02-24王振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2期
关键词:校本个性化办学

王振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动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去,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因为种种主客观因素,存在着不少误区,暴露出不少问题,由此制约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和实际效果,也就未能充分发挥其对学校办学特色创建的根本性效用。

本文尝试主要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厘清校本课程和学校特色两者的关系,努力把握它们的内在本质联系,并以此寻求从校本课程角度出发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办法,以求对当前持续发展、方兴未艾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提供帮助。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办学特色的根本目标是统一的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三级课程规划的重要一环,在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必要补充的同时,应当也必然更具独创性和生命力。它是基于社情、校情和生情背景下开发出的个性化课程,主要是为学生的个性潜能发掘和全面健康发展服务的,其根本目标指向在于满足学生作为个性化的人的自身实际发展需求,促进其在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成长。而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是深化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必然要求,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的阶段,其所谓特色建设应该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真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等方面,只有真正具有特色内涵的学校才可能培育出真正有特色的、能够持续个性化发展成长的学生。所以归根结底这两者都体现出了一种个性化的特色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们的根本目标指向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的。

二、学校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推动力

1.学校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出发点

所谓办学特色一般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和稳定等特征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它是学校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多方因素共同长期作用的结果,是所谓“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这是学校现在和将来持续发展必然要认真面对和深入考虑的现实情况,而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主要在于对适合学校实际、切合于学生需求的、因地制宜、多元多维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任何脱离学校实际的课程开发都将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学校特色情况必然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2.学校特色创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推动力

学校特色作为办学主体在较长时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掘、继承、创造出来的具有独创性和有效性的理念和模式,是最重要也是最具优势的学校实际情况,那么建立在充分有效利用学校优势特色基础上的校本课程开发往往更易贴近校情、生情,其具有的先天优势也就容易发挥良好效果。学校整体特色的持续优化发展当然就会不断促进与之密切相关的校本课程也不断随之优化。

三、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彰显途径和优化提升方向

1.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的主要彰显途径

校本课程主要立足于补充和完善国家课程以知识为本位、注重学生整体基本素质的不足,着重关注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创造力。它是以学生需要为根本目标的,是以教师自主为实施手段的,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的,对校本课程及时有效地开发和应用必须也应当成为新时期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必然会为学校特色的创建和形成奠定深厚而长效的基础,是新时期能够真正体现学校特色的主要方面。

2.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优化提升方向

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要以学生需求作为各项课程实施的根本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正是以此为根本目标,它应该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最需要也是最应该具备的特色。所以学校办学特色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想持续保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特色优势,其最重要的优化提升方向恐怕就是切实以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为根本,扎实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服务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努力紧跟这一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大趋势。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本质上是表里相承、互促共进的

就新课程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而言,课程发展将成为未来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方向,而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化也将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品牌化、特色化上。那么作为彰显新时期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途径,校本课程及时有效地开发实施必然能够进一步促进学校特色的持续优化提升。而学校办学特色不断优化提升、与时俱进的内在需求又迫切要求学校进一步深入研究社情、校情和生情,加快加大校本化课程开发的进度和力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们两者在本质上都指向了教育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是表里相承的,也是完全能够互促共进的。

五、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办学特色创建与提升

1.“以校为本”突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的主体性和整体性

“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实践至少表明了两点:一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地位由边缘走向中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以学校为主体、立足于学校实际,同时又作用于自身的课程开发才是真正着眼于校本的课程开发,而非单纯的具体课程的设置开发。实践操作当中,无论是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还是将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都应当以“以校为本”作为唯一注脚,这样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当然具有鲜明独特有效的学校特色。二是学校将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它需要充分考虑学校整体的教育理念、办学传统和现有特色,需要校领导层、教师、学生乃至校外资源共同积极参与课程决策、实施、发展和评价的全过程,这将使校本课程开发的持续、动态发展得到保障,又能促成特色学校的形成。因此无论从哪个层面讲,“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实践必将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充实和更新。

2.“以人为本”突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成长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万伟在《论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中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即以学生为基点——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人性化、活动化;以学科为基点——实现课程的综合化、统整化;以社会为基点——实现课程的社会化与生活化。

我们知道,以学科和社会为基点淡化学科特点、提供实践条件、创设创新情境,归根结底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人性化、活动化逐步创设完善以“人”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平台,最终实现以学生个性化发展成长为主体的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和提升,而能够从中受益的应该还有一同发展成长的教师、学校、教育。

校本的课程开发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校特色创建是课程开发的基本和动力,课程开发又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展现平台和优化途径。只有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办学特色创建与提升必然体现“以校为本”和“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从而突出学校的主体性和整体性,以及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成长。

本文为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TZJKS2011046。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个性化办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