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公平:教育公平的底线
2014-02-24伍怀林
伍怀林
教育公平是当下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最终价值追求,也是教育发展和教育伦理的本质规定。教育公平在不同和管理层有不同的内容和考核视野。就当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育形式来说,课堂是最底层、最微观的场所,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的场所。抓实课堂公平这一底线非常重要。它是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是教育公平的主要实施渠道,是体现教育公平的过程指标。那么如何实现课堂公平呢?
一、让学生分享平等的课堂资源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课程和教育设施构成的多维教育空间,物质资源的公平是实现课堂公平的基础和条件。作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推进学校现代化教育步伐,做到课堂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教学资源均衡到位,保证师生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物质需求。在实施国家课程同时,再根据当地学生的兴趣、需要、特长的个性化,设计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增强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和特长爱好。
师生分配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和前提。课堂公平关键是教师资源配置要公平,要严把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地位,把最优秀的教师吸引到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来。对教师合理搭配,根据合格层次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差异分配。对于班主任的选定,要从道德品质、岗位能力、责任心和事业心等综合考虑。学校要尊重学生的性别、个性、智能、特长等差异,根据差异均衡编班,让学生互帮互学、互勉互督,全面提高。
师生关系是课堂公平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要做到公正公平地关爱每个学生,建立互尊互爱互信的师生关系,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要因材施教,不能因“财”施教,特别是后进生,教师更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障每个学生平等参与课堂的权利。学生座位编排要公平,要遵循“成绩互补,性别搭配,性格互助,帮教方便,照顾生理”的原则。定期对学生座位进行合理调整,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二、让学生悦纳同等的课堂教学技艺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区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性采取适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冲刺最高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所在,让课堂教学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要研究课标,吃透教材,把准内容。摸清学生实际水平,掌握学生特长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为每个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创造合适的学习机会,让认知不同、情感体验各异的学生都有充足的发展。在预设的同时,还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变化,积极把握教学中的生成资源,做到动态生成和静态设计完美结合。
让学生学习过程公平。既要体现教学要求的统一性,又要尊重学生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起点,不同的性格爱好,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层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实验操作和反映运动技能的练习,要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同等的操作机会。教师要对每个学生及时予以不同的帮助,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师生互动要公平。师生互动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在对象上要每个学生有参与互动和交流的时间,教师不能对偏爱的提问多,性格外向的互动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对话多,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对话机会。在互动内容上要做到“因人设问,难度各异”。教师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时,分组要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利于学生互帮互学。在发言时,要杜绝优秀学生的“霸语权”“垄断权”,做到由浅入深,集思广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辅导时,要特别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让每个学生既有展示自己的自信,又有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让学生倾听全面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基于事实而做出的价值判断,为此,评价主体要公平,要建立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之间平等和悦的互动关系。让课堂评价成为师生分享智慧、共同成长的手段。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做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把学生评价教师的结果作为学校考核教师的参考。对班主任的评价,不能把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指标,学校应根据班主任工作条例,综合性地评价班主任。评课者和被评者共同参与课堂分析与评价,评课者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来综合考虑,同时允许上课者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杜绝评课“霸权”现象。
教学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教师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要本着学有收获、教有长进的目标,把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特征,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后进生。在评价教学时,不仅要看教者把握教材的高度,还要看对应教学的实然程度。既要看课堂实景,还要聆听教师的说课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艺,提升教育实践的能力。
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不仅要关注成绩,更重要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尤其要为学困生“解困”,要从三维目标整体评价学生,不仅要看“智”,还要看“德”“美”“体”等,不能以一概全。课堂管理评价要到位,班级干部的产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意愿,变指定任命为民主选举和动态轮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教育的机会和权利。班级布置每个学生要参与其中,提高学生锻炼机会。表扬和批评要公正,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后进生。在课堂上每个教师都要承担起既“育分”又“育人”的责任。
当然,真正的课堂公平,不能牺牲“效率”,要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为他们提供“最需要”“最适合”的教育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洪泽县仁和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