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示效应在师生情感交流中的特点和教育功能

2014-02-24申淑敏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杰小丽效应

申淑敏

暗示学认为:“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他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其作用往往使别人不自觉的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接受其意思和信念”。青少年正处于情绪感受最敏感时期,是健康情感形成的最佳期,是社会性依恋情结的奠基期。他们对教师的态度表情、行为举止、动作手势、语言语调以及学校的环境布置、人际交往、校风、班风等均有特殊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深刻性。少年儿童的成长,深受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是无形的,隐性的。这种不知不觉的渗透性影响,在心理学上称为暗示效应。

暗示在师生情感交流中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的爱心、真情、宽容和尊重等对青少年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态的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从一年级至六年级中煞有介事列出了一些学生名单,声称名单上的学生都极具潜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性格更为开朗,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事实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完全是随机抽取的。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并随之将这种暗示传递给学生。尽管教师们悄悄地将这份名单暗藏心中,却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眼神、微笑、言语、行为等途径,将掩饰不住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这些学生在受到教师的暗示作用后,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充满激情,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努力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暗示在师生情感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暗示,在师生情感交流中都有哪些特点和教育功能呢?根据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和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的暗示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因此给教育到来了易受性的功能

因为暗示一般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蕴含于人际交往活动中,让人们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接受情感体验。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次宽容、一次尊重等都有可能让一个孩子的潜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开发。

有一次,我去上课发现一个叫小杰的学生不在教室,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他可能又在观察蚂蚁上树或者植物生长吧!我安排大家先预习新课,就到校园里寻找小杰,发现他跪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拿着一个放大镜聚精会神地对着一片干树叶聚焦,我蹑手蹑脚地蹲在他身旁,一缕青烟从树叶上悠悠升起,他忘乎所以地跳起来大喊:“我的实验成功了。”我赶忙压低声音说:“祝贺你实验成功,我们先去上课,下课再交流你的实验吧!”得到我肯定的小杰非常兴奋,在这节课上表现得异常积极,两次走上讲台为同学们展示他的思考和分析,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根据小杰平时爱观察、喜实验的爱好,课后当我与他谈及古今中外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为人类带来诸多福音时,小杰两眼熠熠闪光,若有所思,像是问我又像自言自语地说:“我能像那些科学家那样发明创造为人类造福吗?”我认真地看着她,肯定地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预备班我已经对你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观察,我发现你有非常好的观察力、思考力、分析力和创造潜质,今天你已经成功实验了放大镜聚焦引燃树叶,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和实验成功。只要你能像科学家那样勇于探索和实践,你也能成为科学界一颗明亮的星。”令人惊喜的是,从预备班第二学期到现在初一的一年半里,在老师们的鼓励和期望中,小杰通过努力先后成功实验“太阳能发电”,参与设计“月球探测仪”“多功能护理床”的设计,发明了“收粮机”,利用BASCOM编程知识,开发了三个软件,分别用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二次方程和求n次方根。获得了上海市“科技小达人”“明日科技之星”的光荣称号。

案例中,我在与小杰交流时,针对他当时的实验不但没有批评小杰上课迟到而且还肯定了他的成功,使他获得了被老师欣赏的心理暗示,在课堂上信心大增,不但没有因他的迟到影响教学,而且他走上讲台的智慧展示还给同学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的行为也在暗示着同学们任何一种探索都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只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谁都可以得到大家的喝彩。这种隐蔽性的暗示效应,在我与小杰谈到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成就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而且它的易受性是小杰很快就从我的鼓励中,树立信心,开始了他连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的成功。

心理学研究发现,12~16岁的孩子正是思维高速发展的最佳阶段。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有两个心理条件:一是“心理安全”,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和压力,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之中;二是“心理自由”,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创新。而这些“安全”“自由”正是通过学校、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温馨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语言和行为等隐蔽性的暗示才能获得。而小杰正是在这样的暗示效应中走向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教师的暗示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因此给教育到来了开放性的功能

暗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间接性,他主要通过被暗示者的自由联想活动,接受其多方面的教育达到开放性的影响效果。其生理基础是在调动大脑右半球的非语言系统的优势功能,充分发挥人脑接受教育影响的巨大潜能,激发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产生情感意志方面的鼓舞力量,去接受其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达到陶冶情操的深刻作用。

如,我在班级里开展小队日记活动,把学生、老师、家长都编在不同的小队里,每天一个人轮流写当天日记。其中一个家长在日记中写道:上周四,暴雨倾盆,狂风大作,正在上班的我接到女儿哭诉的电话,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由于风太大刮落了手中的伞,摔断了伞柄,淋湿了衣服无法回家,现在正躲在校门下避雨。我心急火燎向单位请假,在赶去学校接女儿的路上,发现大雨中女儿和同伴们每人撑着一把雨伞高高兴兴地走着说笑着,而与女儿一起行走的老师头上却勉强的顶着摔坏的伞叶,衣服都湿了一大半。看到此景,不用女儿告诉我,我心里就全明白了。那一刻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今天我把这件事记在小队日记里,不用更多的语言,我想家长朋友们一定会明白,我们把孩子托付给这样的老师,我们放心、安心、称心!孩子们,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你们有这么好的老师,一定要用心珍惜这样的情谊,好好学习,要求上进。此时,我更想说,老师,我代表全家人深深地感谢您!endprint

在这个家长的日记后面,有不少家长、学生也因这篇日记写下自己的感言以及与老师们交往过程中的感人故事,还产生了当时情境下以及未来与老师交往的种种情深意切的联想,这种情谊产生了连锁反应,不仅感染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同时也在感染和激励着老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间接性的暗示效应往往起到了沟通人际关系、传达思想情感、实现交际目的等各方面的作用。教育,重视的是熏陶,是濡染,是以个人的修养、思想、道德、行为来感染他人,以其间接性带来开放性的暗示效应使其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接受教育,达到“由此及彼”“修己治人”的目标。

三、教师的暗示具有无意性特点,因此给教育带来了愉悦性的功能

暗示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引起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是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刺激,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愉悦情感体验。

多年来,在进行师爱之情的传递研究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称呼学生所起到的暗示效应。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亲切地称呼学生非常具有情绪的感染功能和特殊的愉悦功能。不少学生十分关注老师给予他们的亲昵称呼,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当老师唤他的乳名、小名时,他们会感到特别幸福,他们也特别认可这样的老师。原因在于,这种非同寻常的称呼,表明的是你对他的全面的了解,你对他的特殊的关爱,你对他的亲切的呼唤;他从中感受到的不是师道尊严,不是居高临下,不是冷淡漠视,而是师如慈母、校如家园的亲切感,尤其对于那些对环境适应性较弱、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对他人难以产生认同感的孩子。

我曾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小丽。

说她特殊,是因为她的行为与其他孩子不同:上课的时候她要么呆呆地趴在课桌上一言不发,要么自言自语玩自己的小物品,老师多次提醒,她总是无动于衷;课外活动时同学们都到校园做游戏,她却一个人躲在远远的角落里看蚂蚁搬家,从来不与他人交往。结果呢?同学们都笑她傻。

与她的家长交换意见时得知她的乳名叫甜甜。

一天下午课间的时候,我发现小丽一个人在教室内转悠,就亲切地问:“甜甜,怎么不出去玩?”

“你怎么知道我叫甜甜?”小丽惊喜地问我,一改平时的冷漠。

“因为我喜欢你呀!”说着,我拉过她的手俯下身看着她的眼睛问:“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

“他们都说我傻,没人和我玩。”小丽的脸上显出无奈的神情,看来,她还是愿意融入这个集体的。

“我们甜甜有这么好听的名字,怎么会傻呢?是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吧!如果课堂上你能抬起头认真听讲,老师提出问题你能大声回答,同学们肯定会给你掌声的。”

“真的吗?”小丽再次惊喜。

“课堂上咱试一下就知道了,”我趁热打铁,“到时候,我一叫甜甜,你一定要大声喊:到!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好吗?”

小丽好像从我的鼓励中得到了力量,大声地说:“好!”

从此,小丽敢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了,与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事隔二十多年了,她一直还和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学表明,人们对自己的名字是非常重视的。在交际中,如何称呼对方就体现着双方的关系亲密程度。称呼的暗示效应是不可小觑的:这个例子里,我称呼小丽的乳名,为的是让她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为的是让她获得一种来自母亲般的爱,为的是让她在孤寂中感受到一种亲切的呼唤,为的是将她属于“过去”的美好与今天的坚强连在一起。在特殊的场合、对待特殊的学生适当地叫出学生的小名,会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起到用智慧培植智慧的良好效应。

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广泛的运用,它可以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方式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是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崇高的道德不可缺少的手段。

当然,暗示所使用的语言、表情、行为、环境等各种方式所产生的效应,常常与受暗示者的性别、年龄、个性特点和知识经验,情绪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为此,教师在重视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时,要从多方面去进行研究和探索。如果进行有效利用,会起到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杰小丽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暖在乡村的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