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素养的研究
2014-02-24李瑞根刘小清
李瑞根+刘小清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通常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式概念。职业素养的高低影响着职业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素养就是职业素养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我国特教教师职业素养现状
《残疾人教育条例》和《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对师资提出了明确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我国特教教师职业素养的现状还很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许多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没有统考,没有升学的负担,不像普通学校竞争压力大,校际之间教学研究的交流频繁,一般都是封闭式,自创一方天地。特校教师整天和特殊孩子在一起,传授给特殊儿童的都是简单知识,并且社会上也存在偏见,认为特殊儿童是一个被动的、病态的、不能独立的,只是需要医疗和救济的群体,所以教师们觉得现有知识对特殊儿童施教是绰绰有余,于是就忽视了再进一步去钻研文化知识,严重缺乏新鲜知识,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由于我国特教在硬件条件(教室、教具等)存在不足,使教育教学环境单一,教材长期不变,教师们缺乏研究的物质保障,教师们照本宣科,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没有考虑特殊性。没有行动研究的积极性,一般都受传统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研究范式的影响,特教教师研究意识淡薄,认为研究是专家学者们应该做的事情,教师只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缺乏对教育科研的参与兴趣,也对研究有一定“畏惧感”。而我国发行的专业刊物只有《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研究》对一线教师的研究工作支持力度小、观念陈旧、信息封闭、科研机构,影响了教师的科研意识。由于教师们无须研究,造成了教师不具备针对特殊儿童适当的教学策略。
三、21世纪特校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纲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21世纪根据教师角色特征和职业特点以及教师的劳动特点,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21世纪,教师除了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以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
1.教师是示范者
教师的示范者角色,一是指内在的人格示范;二是指外在的言表举止示范。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榜样给学生做出示范,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品格,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要善于把心的教育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品格。
教师通过钻研,把教材中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以及世界观等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法的加工,然后通过形象生动富有情感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全面接受。教师通过主体人格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意志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教师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用智慧来吸引学生,用高尚的情操来感化学生,身体力行地做学生的榜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具有慕师崇师的心理,向师性接受暗示性强,所以作为“人之楷模”的教师要从严要求自己,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2.教师是行动研究者
苏霍姆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教师行动研究,即教育行为研究,它是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特别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专业工作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用以改善教育专业实践,并获得教育理想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发现,一种实现。它能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永葆教育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根据特残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不同,教师不仅要会利用各种环境,还要自己动手去设计、改造和布置环境,更要会自主选择用于学生的课堂管理策略。特教教师的行动研究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解决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
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它不仅是靠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就可以转化生成的,也不是仅靠教学经验积累,阅历的增多而自然积累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而不是知识的创造者。钱伟长院长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没有教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教师必须是研究者。”
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要把控课堂,授人以渔,应当实现四个转变: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变、由应试型向育人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因此,特教教师应成为行动研究者提升反思意识,改进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增强应对新环境的能力,获得理性的升华和精神的愉悦。
3.教师是服务者
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深入,教育成为一种服务,一种精神性的特殊服务。教师是教育者,作为服务者,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要为顾客(学生)带来愉悦,这要求教师进行身份转变。
教师是为学生提供知识信息和方法咨询的服务者。在师生交往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以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学习,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创新教育的活动中,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服务,学生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用过硬的教学本领,诲人不倦的精神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用良好的方式,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家长沟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如果教师从学习、身体、心理都给学生以优质的服务,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那么社会就会承认你这个市场存在的合理性与优越性,教师的教学生命就会更有活力和持久力。
有了服务意识才能真心真意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做到面向全体施教,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服务意识,就需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积累好方法。树立了服务意识,会提高幸福感,师生关系更融洽。
(作者单位:江西萍乡市芦溪特殊教育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