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调重弹——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

2014-02-24崔国明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1期
关键词:顺势机智文本

崔国明

人们常说的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包括处理教学失误的机智、处理行为失当的机智、处理环境突变的机智等。这一概念的界定似乎过于将教学机智囿于“应变”的范围之内了,而事实上,教学机智的范围要宽广得多,尤其是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而言。

教学机智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而言,除了“常态”之外,其教学机智还应该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智于“文本解读的独具慧眼”

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历来为人重视,因为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是教学活动展开的载体。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上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要靠教师善于运用,靠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焕发活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正确解读教材、领悟教材是检验一个教师是否合格、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尺;而能否独具慧眼地解读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文本,让文本焕发出活力,则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机智高下的砝码。

文本解读,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是要“瞻前顾后”,发现文本在单元模块中的“个性”特征。因为尽管语文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组合,但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那特有的“这一篇”,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到感情的表达,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二是要“剥茧抽丝”,发现文本内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特征,努力把长文读“短”或把短文读“长”、把浅文读“厚”或把厚文读“浅”,来为我所有,为课堂教学所用,因为课堂教学不可能也无须面面俱到;三是要“双管齐下”,既要了然文本已尽之意,更发现文本的未尽之意,读出自己的个性,因为文本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留有许多的“空白点”,需要我们去开掘,去填补。

二、机智于“教学构思的别具匠心”

余映潮老师认为,教学构思是指在实施教学前教师心中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步骤,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构思,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教学构思,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合乎科学的同时,又要求有很强的艺术化和个性化特征,不能“千课一面”“千人一面”。因此,构思重在设计,教学构思的匠心,就成了一种机智。

开合有序。语文教学的构思讲究“线条美”。从教学的流程和结构来看,语文教学讲究“起承转合”,主要包括切入、展开和收束三个阶段,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精准的切入点和精巧的突破点,要“选点切入,以点带面”,使教学的线条流畅、收放自如;而这个切入和突破的“点”至关重要,它往往是教师“匠心”的体现。因此,要反复比较、精心选择,要像庖丁解牛那样切中“肯綮”。

取舍精当。语文教学的构思讲究“组合美”。古人云:“牵一发而动全身。”思路仅仅是通向教学的“主干道”和主线,远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还要围绕这条主线,去取舍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环节、教学的先后次序等。除此之外,语文教学中的取舍其实也包括教学目标的取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取舍等。

三、机智于“教学行为的相机而动”

善于发现和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是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而言,“相机而动”都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但语文教学又有其特殊性,语文教学中的“相机而动”更主要表现为讲于当讲、问于当问、补于当补、读于当读、品于当品等几个方面,因在拙文《语文教学需要“相机而动”》中已有浅陋之见的表述,故这里不再赘述。

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即“用于当用”。如今的课堂教学,强调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也强调多元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但这里有一个“度”需要我们去明辨。有用则用,必要则用,用于当用,绝不能泛滥以致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大杂烩”的混乱状态。

四、机智于“动态生成的顺势引导”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但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注意引导,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新课程也倡导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缺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首席和主导,其主要的作用就在于点拨,在于引导,且强调“顺势”点拨,“顺势”引导。要“顺”学生学习动态生成过程中的未尽之“势”,“顺”学生动态生成的认识、理解中的失误之“势”,相机点拨,相机诱导。

记得史绍典老师举过的一个例子堪称经典:在分析鲁迅的小说《药》中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红眼睛阿义”,有学生称之为“义哥”时,老师就笑着问学生“阿义”是不是我们应该叫的。这就是典型的“顺势引导”。面对对话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仅没有轻易放过,而是抓得很紧,并顺势引导学生去比较“红眼睛阿义”“红眼睛”“阿义”“义哥”等不同称谓中所蕴含的不同感情色彩,明确了学生应有的价值取向。应该说,没有耐心的倾听、没有敏锐的眼光、没有教学的智慧和捕捉时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而这正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当然,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还远不是以上所说的这些,以上所说也仅仅是“粗线条”的勾勒和概述。其实,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细节也同样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值得我们去发现、去预设、去捕捉、去实施。

(作者单位:江苏华罗庚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顺势机智文本
机智闯关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机智的斑马线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创业即顺势而为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