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 自主体验 自由成长

2014-02-24张娟

江苏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声部节奏意境

张娟

【设计理念】

1.在情境中领悟音乐内涵。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而情境教学在唤起学生情感,促进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踏雪寻梅》的歌词高雅且富有意境,在设计这一课时,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创设美好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理解歌词,从画—诗—歌顺序入手,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想象、听赏、学唱、表现,最终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出这首意境高雅的歌曲。

2.在体验中掌握音乐技能。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的节奏或旋律的能力,他们能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在一次试教的过程中,一位学生给了我灵感,他在模拟毛驴行走的节奏时,小手在上课的小木盒上随意的敲击,这不就是我们木琴演奏时的基本手势嘛!我把他的手势加以变化,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为后面的二声部人声伴奏和木琴演奏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通过形象的动作帮助学生解决了歌曲演唱中的一字多音、强弱处理等诸多难点。

3.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一首经久不衰的老歌,如何在“同题异构”中上出新意,上出特色呢?我想起了小木琴,它的声音有种空灵的美,正好与《踏雪寻梅》这首歌曲高雅的意境相吻合,而木琴的音条是可以随意拆装的,只保留演奏所需的三根音条,可降低学生们演奏时的难度,木琴的音高有利于学生巩固二声部演唱的音准,木琴的音色也有利于引导二声部演唱的声音。小木琴帮助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了这首音乐作品的演唱和表现,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教学目标】

1.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踏雪寻梅》,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

2.通过形象的动作,帮助学生解决歌曲演唱中的强弱、连、断音、附点等多种音乐记号的处理,使学生逐渐将感性与理性统一,更好地表现歌曲。

3.编配简单的伴奏音型,用人声、打击乐器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转眼已入深秋,冬天的脚步慢慢近了。谁来说一说,在你的记忆里,冬天是什么样的?

生:白雪皑皑!

生:只有梅花还在顽强的开着。

……

师:说的真美,那我们一起提前走进这美丽的冬景吧。(播放图片)

师:欣赏完这美丽的景色,谁能用一句话或者一首诗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想到了王安石的《梅花》。

师: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绽放的梅,给我们带来了冬天的乐趣。这淡淡的梅香不仅吸引着我们,还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刘雪庵先生也被这美好的意境深深地吸引了,写下了这首《踏雪寻梅》!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唤起学生关于冬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的出示,创设了歌曲的美好情境,为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二、解读歌词,体会意境

1.范读歌词。

师:有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吗?(解释:霁:雪后放晴。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师:雪后放晴,空气清新,到处弥漫着淡淡的梅香,人们禁不住走出家门,骑上毛驴去踏雪寻梅。

师:你们知道这响叮当是哪里发出来的声音?

生:驴脖子上的铃铛声。

(播放音效)

师:谁来模仿一下小毛驴走路的声音?

(学生嘴巴模仿)

师:我们加上动作来辅助声音,跟老师来学一学,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轻敲凳子,打出节奏)

2.学生先观察,跟着教师一起在凳子上敲击节奏。

师:小毛驴走过来,声音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是由远及近的。

3.师生合作。

(教师负责铃铛声)

【《踏雪寻梅》歌词高雅富有意境,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解读这样的歌词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供瓶养、雪霁、坝桥、书声琴韵等,营造氛围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解读歌词。在这个环节中,模仿驴蹄和铃铛的节奏,是为下一步的歌曲学习,二声部演唱,木琴演奏的学习打基础。】

三、自主体验,学唱歌曲

师:著名音乐家黄自先生看到这首意境高雅的词,特意为它谱了曲,我们一起去听一听,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你感受到了什么?

1.出示歌谱,聆听歌曲。

师:找一找歌曲中哪一句最活泼、最能表现骑驴时怡然自得的情趣?

生:响叮当……

师:骑驴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所以发出了不同音高的铃铛声?(出示这一句的歌谱)

师:唱谱(跟柯尔文手势),注意八度跳跃,坐直,气息支撑。

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铃铛声?

生:轻巧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瞧,歌谱中的一个个跳音记号,就是提醒同学们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2.学生跟琴唱。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这叮当声是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的声音?那我们把刚才小驴蹄的节奏加进去,在腿上轻轻地敲,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合作完成。

3.师生配合演唱。

师:四个响叮当交给你们,其他部分交给老师演唱,记得要有轻巧、弹性的声音。(跟琴)

4.试着跟琴完整学唱歌曲。

师:我们试着把歌词带进去,完整地跟琴演唱,注意休止处。(点出休止符)

师:仔细观察,老师在歌曲的哪个乐句上加了动作,是怎么做的?(放伴奏,教师范唱,点出力度记号)

生:老师在“骑驴”、“好花”的地方做了动作。

师:那你能给我们模仿一下吗?

师:同学们,一起跟老师来学一学。

5.完整跟琴演唱。

师:一起完整地跟琴演唱,别忘了我们刚才学习的动作。(动作辅助声音,解决难点)

6.带着饱满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针对歌曲中的重、难点展开教学,例如:第五乐句的响叮当,因为是四小节,节奏相同,学生在演唱中会产生惯性效应,八分休止休止不全,出现抢节奏的现象,我将前面驴蹄的节奏加入此处,解决这一难点。歌曲中还有一些弱起、强弱,连断等重难点,我都将采用骑驴、手臂打开等形象的动作引导学生通过动作体验,掌握歌曲。】

四、表现歌曲,丰富意境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歌声美,情绪好。现在让我们的嗓子休息片刻,用你的小耳朵仔细听一听,这个节奏之前出现过吗?有什么不同?

1.木琴演奏。

生:就是前面练习过的小驴蹄的节奏。

师:那有什么不同呢?

生:在之前的节奏上加了音高。

师: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加上拟声词来演唱。

师:你能给它加上一个拟声词吗?

生:咚咚咚咚。

师:我们来试一试?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声音好像有些重了。

师:那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生:我觉得是“叮当叮当”,因为本身歌曲里就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师:我们一起来试着唱一唱。

3.二声部合作。

师:我们分组来合作,一组同学唱歌曲,另一组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叮当叮当”来伴奏,每组请一名同学上来敲木琴。

(教师指挥,人声伴奏先进入,歌曲后进入)

师:同学们,初次合作,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觉得很默契。

师:我同意你的观点,尤其要表扬同学们听着别人的声部,还可以把自己的声部完成得很好,了不起!

师:两组同学交换再试一试。

4.分组讨论,设计小型乐器伴奏。

师: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你手里的打击乐器加在歌曲的哪些地方比较合适?

生1:我们组觉得碰铃加在“四个响叮当”处比较合适。

生2:我们组觉得双响筒应该出现在歌曲的前四句。

生3:我们组觉得串铃在“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的地方比较好。

师:你们的想法很特别,有新意,那我们合作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加入打击乐演奏)

5.最后完整地配乐演绎歌曲。

【我将表现歌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加入二声部,用木琴演奏驴蹄节奏,并请学生配上拟声词,要求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分组合作演唱。紧接着请学生选择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分组讨论在合适的乐句处编配伴奏,进一步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在课堂里,无论歌唱还是演奏,合作都是一种最自然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前面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再次分组讨论创编、表演、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群体性和合作精神,充分享受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声部节奏意境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节奏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春色满园
轻快漫舞
一朵花的意境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