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2014-02-24张素贞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目标教学改革

张素贞

【摘 要】教学改革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要么以“教育谈教育”的方式改良,不涉及教育制度的变革无疾而终;要么以牺牲教育工作者为代价,使得改革的动力缺乏而失败。中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败必将给转型中的中国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探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不仅有利于调整改革目标和选择改革路径,更有利于教学改革难题的成功破解。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目标 路径

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凡事都应该有个目的,教学改革更是如此,只有明确具体的方向,才能将改革推进下去。而这个方向,或者说目标,对于教改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要实现的结果,也是一种价值取向的确立。

(一)以学生为本是改革的核心目标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反复强调的是“教育的重心在于智力的教育”,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普通教育如此,职业教育更是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并没有收到好的成效,职业教育的老师也没有真正从旧的教学范式中脱胎换骨。根本原因,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没有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没有改变。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是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二)以技术为载体是改革的行动目标

高职教育的教学有着自己的特色,技术化的专业教学活动是教学改革的主要领域。社会学家把现代社会贴上“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标签,这足以说明,“工业时代强调纪律和勤奋的价值,遵循自上而下的权威模式,注重金融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私有财产关系的意识正逐步淡去,(当今时代)合作时代则更多地看重创造、互动、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共享以及加入全球网络。”

在这一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不再是单一的为某个特定岗位的职业技能培训,而开始重视从典型的工作过程中发现提炼开发典型的技术,开始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在复杂的工作情境和生活情境中如何建构知识的能力。正如“一种全新理念开始浮现,即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无边界职业生涯教育。所谓无边界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跨越单一的组织边界来持续获取工作机会,个体将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角色之间流动。”而要适应这些新变化,万变中的不变便是紧紧抓住专业中的技术要素。通过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跨学科的典型技术,以实现培养人的跨职业的综合工作能力。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便是朝着这个方向的一种努力。总之,没有技术教育就没有职业教育,没有专业技术为载体,职业技能就无从谈起。

(三)构建双元概念下的教学范式是改革的制度目标

改革成功与否,要看它的持久性,也就是是否可以形成制度(范式)。改革不仅仅是破“旧”,更要把“新”真正树立起来。德国的双元制蜚声世界,历经百年,依然生命力旺盛。诚然,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与它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分不开。这注定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不可能在中国简单复制,但是双元制里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却可以成为建立中国自己的职业教育范式的基础。

双元制一般被解读为“校企合作”模式,通过逼真的工作情境达到学习的目的。其实不尽然,“双元”的目的是使得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是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在犬牙交错中紧密咬合,并不在意工厂、学校双主体的教育形式。双元制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学到东西为中心。因此,如果中国的校企合作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就要另辟蹊径。与其一味地追求校企共同育人的形式,倒不如潜心开发符合国情校情的教学方法、治学制度。如果真正实现了“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学到东西为中心”,那么就等同于构建了双元制概念下的教学范式,实现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制度目标。

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如何去实现,这就涉及改革的路径问题。下面对应前文的三个目标,进行路径分析探讨,从师生关系、典型技术开发和通识教育配合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建立双向学习的和谐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体现在很多方面。与教材、教学(过程)、教具改革相比,师生关系是最基础最关键的改革要素。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互联网引领的“信息革命”打破了这种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教学范式。苏格拉底式教育悄然回归,“在新范式下,大学(高校)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真正让每一位学生以最有效的方式‘学到东西。大学(高校)的角色从提供教学转向为学生自主发现和建构学问创造环境,使学生成为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者。”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成员,理所应当践行符合历史潮流的新教学范式。这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育内在的规律使然。

(二)建立典型技术的专业教学范式

如何通过技术学习去覆盖不同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呢?典型技术的开发成为实现这一理想的可能。

典型技术是指可以锤炼多种技能的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却不局限于此。其本质不是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是通过这种代表性的技术(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运用,方便学习者掌握(跨)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由此可见,典型技术的挖掘和开发,是以教学为目的的,对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建立典型技术的专业教学范式是兴旺职业教育的法宝。

(三)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调机制

德国的“双元制”把人的可持续发展深深地嵌入到技术的学习过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的配合天衣无缝。在德国,通识教育的比重很轻,却没有影响到其毕业生的人文素养。究其原因,每门专业课程都会有一个专业团队,这个教学团队不仅仅是专业课教师,也包含通识教育的教师。他们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比如,教语言的老师在团队中了解了技术并把其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去。当然,在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通识教育的课程无法与专业教学融合,又不能简单删减。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调机制,成为实现双元制概念下的教学范式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制度目标的关键。

这里面涉及一些原则,例如迫使通识教育的知识与专业学习和实践教学紧密咬合;通过通识教育的课堂树立每一个人都是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得到提高,拥有未来的信念;产生一些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范本和教材;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指导评定。■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目标教学改革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