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体验:构建灵动的品德课堂

2014-02-24王芬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创设

王芬

随着课改实验的蓬勃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模式百花齐放、层出不穷,以学习方式变革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局面。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以其活泼生动、入情入境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然而时尚过后,蓦然回首,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少品德课堂多了一些花哨,少了一些朴实;多了一些热闹,少了一些感悟。“体验”流于表面,套上了枷锁,无异于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学生要做的只是验证、认同与服从。如何把体验式教学进行深化,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使课堂教学蕴含灵动的生命活力,这是当前摆在我们品德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学生生活是“深度体验”的源泉

生活是发现的源泉,是体验的平台,是实践的基石,是感悟的沃土。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提取和开发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打造生活的课堂,不断丰富和推进体验活动的进程,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体验。

1.有效的课前调查,为体验提供生发的土壤

“预习”一直以来就是主科教师们教育学生要养成的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在品德课教学中,也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课内的体验提供生发的土壤。

《孝心献老人》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说说如何孝敬老人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怎样把学生嘴里说的道理内化为行动却是本课的一大难点。笔者认为孝顺老人首先要从了解老人做起。课前,笔者设计了一张“我的祖辈知多少”调查表让学生带回家请家中的老人填写,调查内容对孩子保密。课内,让学生做了同样的一张调查表,发现不少孩子绞尽脑汁却迟迟下不了笔,因为在家中孩子们习惯了祖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却鲜有人对祖辈有深入的了解。当两张不同的调查表摆在学生面前时,立刻引发了孩子的愧疚感,从而激发了他们了解祖辈的内驱力。

2.亲历的生活片段,为体验打下情感基础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的。学生获得了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永久,对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如能撷取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片段作为教学内容,一定能引发学生体验的共鸣,从而为体验打下情感基础。

在教学《我们这样生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变化之巨大及生活的多姿多彩,笔者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入手,让他们找一找教室的变化,从而拓展到校园生活及校外生活的变化。通过一幅幅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画面的展示,学生的记忆阀门被打开,在一个个与之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中,他们深深地感触到现代生活的多姿多彩,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了。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感悟,引发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脉搏,体验成长的快乐,实现道德的生成与发展。

3.合理地重组教材,为体验扫清障碍

品德课程虽然强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简单翻版必然导致生活素材被低效重复使用,难以谈及其实效性了。只有选取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才能激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作为品德教师的我们,不能囿于教科书,不能“教”教科书,应该立足教材,广泛利用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这样的课堂才会给学生一种强有力的震撼,让学生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体验中认知明理。

在教学《我们这样生活》一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余姚河姆渡古人类的生活片段及父母亲小时候的生活调查表和视频对话的现场采访,让学生了解了远古时代及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在与现代的生活进行对比中,学生的记忆再一次被唤醒。而就在这强大反差面前,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现代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二、情境创设是“深度体验”的载体

情感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情境熏陶。所谓触景生情,人进入某一实际情景,或接触模拟情景,甚至在头脑中想象情景,均能激起人的体验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用形象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描述,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展示、小品表演等,都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

1.创设生活情境,点燃体验的热情

按照心理学观点,学生随着扮演角色、担当角色,顿时产生进入角色的知觉,凭借这种如临其境的知觉,会很快地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因此,品德课内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模仿某种典型的情境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段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模拟一些动作去展示情境,以此进行体验活动,强化内心感受。如在教学《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时,在了解藏族的礼仪时,教师让学生上台演一演赠哈达、敬酒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现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恰当地把模拟生活的表演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2.创设故事情境,激发体验的兴趣

学生天生爱听故事,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巧妙运用童话、历史、地理、人物等故事来创设故事情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体验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在进行《我们这样生活》一课教学时,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段特点,笔者将“穿越”这一热门话题引入课堂教学:今天我就要带着大家穿越时空隧道,自由地玩转古今,你们愿意跟我走吗?闭上眼睛,我们出发啦!(出示河姆渡图片)孩子们,睁开眼睛瞧一瞧,我们来到了哪里?这儿就是7000年前的宁波余姚河姆渡。看,谁在门口迎接我们?他就是我们的祖先——河姆渡人。走进大门,猜猜你会看到河姆渡人怎样的生活场景呢?通过创设穿越到河姆渡时期的故事情境,巧妙地把学生引入了解原始生活的学习活动之中。

3.创设音乐情境,渲染体验的氛围

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在品德课堂中,可以适时地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音乐作品来渲染氛围。如在《我们这样生活》一课课尾播放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既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又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回归生活是“深度体验”的追求

回归生活是品德新课标所倡导的核心理念。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品德教学回归生活,这不仅是教学的本质需求,更是教学的价值追求。

1、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运用是对学习最好的检验。品德课的教学如只停留在嘴皮子上,流于形式,就有悖于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指导道德行为是品德教学的最终归宿,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从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如教学《我会学习》一课时,在学习了多种学习方法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学剪窗花”的活动,先请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剪窗花的,然后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学过的几种学习方法学剪窗花,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又学以致用,让学生把学知识和学生活联系在一起。这一活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能主动地感受、体验成功,从而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

2.追踪评价,体验坚持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孝心献老人》一课的最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制作“孝心卡”显孝心的活动:学生看着黑板上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内心的需求,想一想:今天晚上回家,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个星期,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以后的生活中,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把它写在“孝心卡”上。让我们把这张“孝心卡”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我们要孝敬老人,并请父母对我们的孝心行动作及时的评价。在课堂上,“导行”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行为要求和掌握行为的基本方式,要将信念转化为行为,达到知行统一,还必须加强课后的训练和锻炼,特别应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监督与评价的配合得以实现。

“深度体验”将传统的说教、灌输变成了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变成了无形的激励、自觉的行动。”用“深度体验”构建一个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品德课堂,让品德课堂在师生的共同成长中呈现出无限生机,绽放灵动的精彩!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九峰小学 315800)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创设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创设未来
好学者贤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品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