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岗实习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探索

2014-02-23周翠英吴春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顶岗毕业设计选题

周翠英,吴春花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顶岗实习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探索

周翠英,吴春花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分析在顶岗实习下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从选题多维化、建立切实可行的校企“双师”指导制度、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改革的思考,提出了配合改革的一系列要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岗位实践;高职;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运行岗位的工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综合素养,是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1,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是应届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按学术论文标准独立完成的总结性学习成果,是对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3]。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培养模式[4],将学习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经历实际工作结合,在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学年进行企业岗位实践,在此期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但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分析如下。

一、顶岗实习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于理论化,岗位贴近度不高。大部分选题来自校内指导教师,学生个人职业兴趣爱好没有充分考虑,导致学生从选题起就被动接受,并且存在一题

多学生选的情况。校内教师由于工作性质、内容、工作场所的限制,其知识体系偏重于学科体系,其思维方式习惯于理论思维,选题思路狭窄,因此课题过于理论化,岗位贴近度较低。

2.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不到位。随着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急剧上升,生师比不断提高,指导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另外,校内指导老师鞭长莫及,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校内指导老师往往不能及时将有关信息传达给学生。由于企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大多将高职学生作为劳动力,使其大部分时间用于为企业创造利润,单位对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质性了解不足,企业技术人员和师傅很少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3.学生忙于找工作,态度上不重视,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高职定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这时学生把找工作放到首位,自身时间投入不足,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5]。如果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前移,与实习过程相一致,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

4.学生缺乏专业素养,对研究的问题认识深度不够。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对毕业设计(论文)所研究问题的认识深度较为肤浅,不能熟练运用本专业的方法、手段和工具解决问题,使得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时有些力不从心,对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修改,学生却在网上复制一些其他的内容来简单替代,原有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论文就是几篇网上文章的简单组合,有的论文让学生改了七八遍也没较大改观。

二、顶岗实习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改革思路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来解决相关专业的实际问题,检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其过程和结果更强调“应用性”,而在顶岗实习下的毕业设计(论文)正是倡导研究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结合,突出学生的创新性和综合素质能力,现对其做出如下思考。

1.选题多维化,多学科交融渗透,贴近实习岗位。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综合知识的全面考核,要淡化学术性,突出强调实际应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在各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加强。产业发展使学科边缘模糊,产业内部竞争使企业经营逐渐由单纯的商品向与商品有关的涵盖服务在内的多元素转变,学生实践岗位流动性和多维性增强,由此引发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多维性问题呈现出来。消除学科专业壁垒,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拓宽知识面,寻找深度广度都具备发展的方向,解决企业实际经营中的多学科综合问题。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单位情况面向实际选题。方向可为企业就业与自我创业。依据学生实习情况、选择不同企业,针对其经营特点和问题组建校企联合指导团队,取长补短,实地探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相关内容,解决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实际问题或者能够总结出岗位的特色。以食品加工专业为例(如图1所示),通过构建多层次,交叉互动的立体型、开放式的指导与设计团体获得互动有序的结构,使食品加工专业与化工、医药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综合互助。

2.建立切实可行的校企“双师”指导制度。建立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校企“双师”指导制度,即在校内指导老师指导的同时聘任实习企业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或一线操作能手为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中遇到的实际操作问题,给予及时指导。企业指导老师负责从单位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合理选题、规范操作、分析故障、解决问题等,在业务指导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优良品质,并代表实习单位做好实习生的鉴定工作。

3.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基于顶岗实习的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关键,学校应根据市场动态的要求,以满足岗位需要为依据,制定并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突出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中关键能力和基本能力,考核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岗位贴近度、专业贴近度;专业技能训练的强度、深度、工作量以及实效性等。考核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职业性、岗位性和技能性,使通过考核的学生具备行业企业认同的人才需求要求。在顶岗实习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和管理下实施的,考核评价也应由双方共同完成。企业指导老师主要负责过程的考核,如岗位胜任度、平时的出勤、完成任务的质量与数量、操作的水平、团队合作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和报告的评审等,对在完成过程中表现差的学生可予以一票否决。校内指导老师主要针对阶段性的检查结果、论文的进程、论文和报告等方面进行评审。成绩汇总时,将双方指导老师的评价按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4.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全程动态管理。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建立一个可供学校、企业、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沟通的平台,如建立CRP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从计划制定、实习单位落实、教师指导、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论文撰写、毕业实践成果整理的全过程管理,实行定岗实习下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化管理。借助该系统,学校和企业联系更加密切,指导教师与学生非常方便地实现远程指导与学习,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全程动态管理,从而强化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意识,提高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检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质量,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体现[6]。诸多方面的改革将有助于提高顶岗实习下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对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极好的借鉴性。

[1]徐冬梅,吴红,冷士良.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配套改革的实践[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2,(2):56-58.

[2]贺令辉,魏梅芳.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0,(4):57-58.

[3]周玉泉.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3):70-73.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http://www.tech.net.cn/page/2008090400003.html,2008-09-02.

[5]高素萍.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41-143.

[6]肖珊美,刁银军.工业分析专业实习过程中进行毕业设计的尝试[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4-67.

G712

A

1674-9324(2014)04-0193-02

周翠英(1969-),女,四川眉山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类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顶岗毕业设计选题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